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启蒙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主要的思想发展潮流,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思想家,进行思想启蒙成为他终其一生的工作。“五四”以后鲁迅与其他的启蒙思想家一样主要以开展传统批判为其特色,可是思想启蒙的目标任务始终没有变更。我们从思想启蒙的视角再次解读《祝福》《明天》《离婚》和《伤逝》四篇妇女题材的小说,会发现鲁迅进行思想启蒙的意识和思路仍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张典 《唯实》2000,(9):124-128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张典 《唯实》2000,(Z1)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史学有历史哲学的维度,他将佛学的某些观念运用于历史问题,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历史哲学。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儒家史学的批判。为超越旧史学,前期梁启超以自然科学为新史学的方法样本,以进化论为新史学的理论武器,后期梁启超放弃了科学的诉求,转向佛学,这使他的新史学不再执着于历史科学的定位,而是增加了历史哲学的维度。佛学对梁启超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进业力、共业、心力、因缘等佛学概念和理论,并使他拒绝英雄史观,质疑历史的因果律,调整历史的进化观。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胡适:现代启蒙的两种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胡适既是当下文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百年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能不认真对待的问题.理解鲁迅、胡适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启蒙思想,应当充分注意到他们对社会、对人的生命及其生存的体验,尤其要注意到他们个体生命世界的感受.鲁迅着重探讨人的生命生存世界,通过民众日常生活的叙述阐发关于生存和生命的哲学;胡适则着重解决人的语言问题,由语言问题进而解决文化的问题.胡适不像鲁迅那样直接面对启蒙对象,也不是立足于国民性的批判,而是在文化秩序的重建中试图建立一种规范化社会,从而达到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新民 《学习月刊》2012,(10):26-27
自晚清民初以来,报刊在启蒙宣传、文化建设、思想传播和社会变革中都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建设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者陈平原指出:“整个二十世纪,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然后结集出版的。一个人从没有发表过诗.突然出了本诗集.这种情况有,但不多。这是第一。第二.所有的作家多多少少总跟报纸、杂志有关系,好多本人就介入了报刊的编辑业务。第三,报纸、  相似文献   

7.
王平 《理论学刊》2014,(3):118-122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启蒙形式经历了由白话教科书到戏曲、宣讲再到白话报的递嬗调适过程。白话报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启蒙运动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原因就在于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将启蒙的根本目标、现代大众传媒的跨阶层传播以及白话的俗文体性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白话文运动中,白话报不仅取得了空前的启蒙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对新知识者摆脱"体用分离"的语言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晚清白话文运动启蒙形式的最终选择,实则是启蒙运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冲突、相互激发的结果,白话报这一启蒙形式的兴起预示着自戊戌维新以来的近代启蒙运动已演进到一个关节点,它即将冲破既定的雅俗阶层界线,由居高临下的单一启蒙架构转换为多种文化力量颉颃竞进的五四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8.
刘青 《学习月刊》2009,(8):29-30
自中国晚清以来.随着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倡导.西方近代学术中的理性精神与治学方法.逐渐深入到中国的学术界。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对于本属于“旧学”的史部之学的重大影响。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批判了中国传统史书“只见有君主.不见有国民”,仅仅“纪述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然其名为“史”.实则只是“一人一家之谱牒”而已。因之.梁启超取准于西方的历史哲学.呼吁“新史学”的开启.他认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因梁启超的倡导与他同时代诸多学者的唱和.中国的历史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赵志成 《理论建设》2020,36(1):55-60
近代以来,中国自主创新实践与自主创新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的自主创新思想都各有其明显的精神内核及其演化历程。中国自主创新思想的精神内核由此经历了从科学启蒙到科学救国再到科教兴国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0.
毛胜 《湘潮》2018,(2):21-24
毛泽东的一生,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从小时候受到母亲影响虔诚信仰佛教,到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后善于汲取佛教思想的有益成分,到新中国成立后注意保护佛教界和佛教徒的合法权益,再到关注佛学和宗教问题的研究,毛泽东与佛教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1.
彭敏 《党史文苑》2004,(6):18-20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玉霞 《理论学刊》2001,(3):115-116
五四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的 ,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们的摇旗呐喊声中爆发的 ,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不会有五四爱国运动的大爆发。五四运动积淀着深深的文化内涵 ,这内涵是几十年启蒙思想者奔走呼号、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结果 ,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本文试图从思想的角度追寻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一、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的历史脉络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是长期思想启蒙的结果 ,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痛苦的演变过程。 1 840年的…  相似文献   

13.
留日的学子,有一个办报刊的传统。从1898年到现在,算起来有百年了。早期的华文报刊,梁启超、刘师培等起了很大作用。《清议报》、《河南》、《浙江潮》等,都是近代史的思想重阵。鲁迅最早的文章,就发表在《河南》、《浙江潮》上,现在还时常被人提及。到了2000年,我去东京访问时,仍能看到多种华文报刊,但风格与先前大大不同了。和几位办报的朋友谈天,讲起晚清的学子在此办报的历史,格外兴奋,话题竟多了起来。读一读华文报刊史,有深深的沧桑感。中国百年的忧患,和这些报刊的命运是相互交织的。 到东京的第二天,便遇到了《留学…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尽管以善变著称于世,然而他对史学的热情和研究却终身不辍。进入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对文化问题的兴趣盎然,梁启超的史学研究转向文化史。于是,他开始构想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和宗教史。“著中国宗教史”的设想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不仅展示了梁启超的宗教理念和诉求,而且流露出他对儒家、道家和墨家的判定。因此,这一设想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也将梁启超思想的民族性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志向远大,立志献身於祖国的解放事业。但是他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前,思想上有过许多曲折。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所崇拜、引以为楷模的人物。从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代写的文章和留日时的日记来看,周恩来所崇拜的人物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家梁启超。梁启超出生于1873年,1896年23岁时在上海主编《时务报》,以通俗易懂的文笔介绍西方近代国家的社会制度、思想而名噪一时。1898年周恩来出生,正值梁启超协助康有为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自当往日本。在日本长期的流亡生活中,梁启超在《清议报》…  相似文献   

16.
论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迪,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近代国家观。本文拟就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作一初步探讨。 一 国家学说,主要涉及国家起源、政治制度、国家主权与个人自由的关系、田家职能的划分和国家目的等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臻成熟,著名政论家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便是一部不朽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思想文化的河流在历史上有过几次强大的注入。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标志的道、儒、墨、法等诸子思想被奉为中华文化的元典,之后有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与道儒融合。汉唐以降,道儒互补,再加上佛教的调适。  相似文献   

18.
严复(1854—1921年)是中国近代最早最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的启蒙思想家。他虽没有较系统的文艺美学论著,但他的文艺美学观,散见于政治、伦理、逻辑、文学艺术评论和诗文中,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和梁启超美学思想取同一  相似文献   

19.
从真理到价值综论汤用彤的文化思想和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尚扬 《新视野》2005,8(1):58-60
文章剖析了一代宗师汤用彤的文化思想和学术成就.认为汤氏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是从真理到价值具有文化多元主义的色彩.认为汤氏的学术贡献在于,理清了佛教思想的演变轨迹,揭示了中华学术发展的自主性、连续性,解决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0.
期刊反映社会各阶级和集团的思想和意图,既是一种宣传教育的工具,又是一种传播科学技术和信息的工具其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具备什么样的社会功能,是与期刊的办刊宗旨、与办刊者的思想观点、政治背景密切相关的,一、传播人类进步思想和文化,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功能在我国期刊初创之时,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在华的外国传教士主办的,其办刊宗旨是为在中国宣传西方宗教思想,为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服务,但也客观传播了一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从而在传播人类进步思想文化上发挥了启蒙作用。这种启蒙作用,促发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