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恒 《河北法学》2008,26(5):159-165
法律硕士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试验,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已经取得如下成绩:法律硕士教育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法律人才;法律硕士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法律硕士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且日趋规范化、科学化。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培养目标难以得到充分的实现;法律硕士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在职与非在职法律硕士教育之间存在矛盾。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出路在于:坚持法律硕士教育的法律职业教育定位;大幅度扩大法律硕士教育的规模,使我国硕士阶段的法学教育以法律硕士教育为主;修改法律硕士教育的报考条件,入学考试制度;强化法律职业教育;理顺法律硕士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合理定位始终是一个未决的问题。作为一种专业学位教育,法律硕士教育的定位必然要从专业学位教育的属性中探求,并结合法律职业确定自身的内涵。针对法律硕士教育中定位不当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从高校角度看,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应当从培养目标、师资、课程、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要素环节的改革来实现其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难以满足法律职业发展需要。一方面,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弊端;另一方面,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缺少相互对接的制度设计。如何充分发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纽带作用,建立培育和选送优秀法律人才有效新路径,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应根据我国法律硕士培养现状,对司法考试制度进行积极改革,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立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相互衔接的高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创办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义 《法学家》2007,(3):110-117
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M)自1995年创办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顺利完成试办任务,于2006年转入正式实施,成为经国家学位与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正式实施的一项法学教育制度.作为以培养实践型、复合型高层次法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各培养单位的不断努力下,在招生规模、制度建设、教学用书编写、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今后,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思路应由规模发展转向开展质量工程为指导方针;以"健全制度、优化结构、保证质量、稳步发展"为主要任务;以开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考察和评估,切实检查和落实新培养方案实施情况为中心环节,在提高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建立正规化的管理制度、实现法律硕士与法律职业的有机衔接、稳定发展规模、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继续努力,切实提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专业论文题目授予学位作者指导教师安全保障义务研究法律硕士李鹏远陈粗东物业服务合同研究法律硕士胡庆波陈报东我国商品房按揭制度研究法律硕士王寅桥陈推东房地产投资基金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硕士赵末夏程宝库论海外商业行为的法律规制法律硕士顾晓锋程宝库关于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构想法律硕士云卫花程宝库论消费者的隐私权法律硕士徐斌程宝库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中的责任承担法律硕士杨山林程开源一人公司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硕士张敬程开源论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法律硕士李婷程开源专业论文题目授予学位作者指导教师国家责任理论…  相似文献   

6.
“双导师制”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审慎提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与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时于完善我国法律硕士的培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介绍我国法律硕士的发展进程以及现实中的问题,再分析双导师制度作为目前我国法律硕士培养突破口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进一步对我国目前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制度规范、校外导师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级型复合型、实践性法律人才,然而其传统的注重课堂教授而忽视实践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并不能完成这个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法律硕士,有必要将诊所法律教育引入法律硕士教育。将诊所法律教育作为法律硕士教育的必修课有助于对法律硕士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诊所法律教育是中国法律硕士培养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J.D.?——评“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目录 一、引言 二、法律硕士教育的制度模型与特征 三、制度构思上的积极意义 四、制度设计的原型:美国法学院的J.D.制教育 五、对法律硕士教育的若干异议 六、结论  相似文献   

9.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自1996年正式实施、试办招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正式实施的法学教育制度之一.十年来,随着试点院校的不断拓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成为各培养单位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作者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宏观视野下,分析了人大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并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在法律硕士培养上要进一步明确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此基础上,法律硕士的培养应当朝着提高法律硕士学生的法学基础理论素养、法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以及法律实务能力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为什么要开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1、沿革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以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需要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而设立的。1995年5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3次会议决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法律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法律专业硕士学位试点工作;1996年6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4次会议要求,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更名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这一阶段,招…  相似文献   

11.
专业论文题目授予学位作者指导教师刑法论死刑适用的标准博士陈华杰陈忠林刑法罪刑关系论博士马荣春陈忠林刑法刑事可罚根据论纲博士高艳东陈忠林刑法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法律硕士李杰戴勇才刑法论共同犯罪法律硕士曹晓莉李健刑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法律硕士郜尔彬李健刑法论盗窃罪法律硕士冉飞何泽宏刑法侵占罪研究法律硕士许兆伟李邦友刑法论特殊防卫制度法律硕士王智星刘汀廉刑法侵占罪研究法律硕士赵磊何泽宏刑法恐怖犯罪及其对策研究法律硕士李杰李永升刑法冲突与选择———关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法律硕士陈治元张绍彦…  相似文献   

12.
郝鑫 《法制与社会》2011,(36):242-242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形式,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要求,于1995年在我国批准设置,次年开始试行。从创立到实施,法律硕士教育为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和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次一、引言二、我国法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及教学方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三、日本法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四、改革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的建议一、引言我国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是,真正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法学研究生①教育体系,则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②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为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批准设置了法律硕士(J.M)等专业学位。法律硕士的培养从此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种学位的课…  相似文献   

14.
陈芳烁 《法制与社会》2012,(22):187-188
2011年,首届全国高校法律硕士精英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会上提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重点是如何提高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而不是扩大法律硕士的招生规模。在此背景下,回顾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历史、现状与问题,可以为全日制法律硕士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培养单位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区域和行业人才需求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中国地质大学以差异性竞争战略为理论基础,以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机制创新为契机,依托优势主流学科建设资源环境特色法学学科实践为基础,探索设置资源环境特色法律硕士培养目标是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专业论文题目授予学位姓名指导教师法理学法官自由裁量权寻读法律硕士梁伟谢晖教授法理学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理性控制法律硕士赵芳陈金钊教授法理学纠纷的自治解决———程序内和解法律硕士唐峰陈金钊教授法理学法律关系客体价值论法律硕士高健范进学教授法理学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法律硕士陈东强李道军副教授法理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法律硕士刘强李道军副教授法理学诉讼调解制度研究法律硕士吴萍齐延平教授法理学现代司法理念视野下的中国法官独立问题法律硕士鲁冬齐延平教授法理学人权视角下的健康权法律硕士蔡维生齐延平教授法理学…  相似文献   

17.
保证与提高法律硕士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法律人才培养和法治现代化建设事业。本文结合法律硕士培养的实践经验,重点总结了实施量化录取办法、采取“双导师”制、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以确保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轩 《中国司法》2010,(12):95-99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关于我国法学教育及其改革的种种争论一直持续不断。2009年教育主管部门仓促出台的要求法律硕士培养单位面向应届法学本科毕业生招收法律硕士研究生的政策,使得这种争论的旋涡边上又增添了几圈涟漪,多了几分热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日益重要;网络时代各种社交平台的兴起,使得网络舆论逐渐变成影响社会的主流舆论。本文以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官方微博的管理为切入点,探讨研究生日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的相关设想及可行性措施,并总结相关经验和不足,为加强高校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协会于3月初宣告成立,成为江苏省高校法学院中第一个法律硕士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面向实践的法学复合型人才——法律硕士有了独立、自治的社团组织,并将在协会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