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志铭在《南方日报》撰文认为,近来在讨论改革的阻力问题时,人们几乎众口一词提到既得利益集团。事实上,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上更是如此。目前中国至少已经存在三大既得利益群体: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对于解放思想高度重视,值此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解放思想显得格外急迫和重要,这是关系着国家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情。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解放思想没有局外人,每一个人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但是,说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似乎人人都明白,一旦牵涉到具体的个人,又很少有人承认自己的思想不解放。还有一些人总是认为思想解放是领导者、决策者的事情,自己位卑言轻,自己思想解放不解放无碍大局,凡此种种对于解放思想都构成了阻力。因此,本文认为只有使广大群众澄清思想认识,消除思想阻力,才能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律师工作改革忽如一夜春风,使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律师事业勃发了生机,走上了迅猛发展的康庄大道。但在律师工作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消极的、负面的问题,违背了律师工作改革的初衷,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解决。问题之一:利益分配过分向律师个人倾斜。通过改革,增加一些律师个人收入本无可非议,但一些律师事务所在改革中不能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问的利益关系,过分强调个人的既得利益,片面认为改革的B的就是增加个人的收入,把律师个人的收入多少作为律师改革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改革中想方设法扩…  相似文献   

4.
司法体制改革存在着各种利益纠葛,改革进程有推进不畅乃至搁浅的风险。进行改革要注重改革中的利益分析,照顾到合理的利益需求,充分评估改革的各种阻力,并寻找排除阻力和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案。改革者需要辩明方向,有勇气有魄力去推行正确的改革措施,实现改革的长远目标并使这一目标不被眼前利益纠葛所破坏。重新反思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制度的团队式司法的制度设计,并且将注意力转至人员分类管理和员额制度改革上,改革司法官选任制度,改良司法考试方式,强化司法官任职前的训练,提高其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才能突出司法人员的司法属性并提升社会对司法人员的尊重度,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并在此基础上,真正按照现代法制原则建立现代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大人物或是小人物、名人或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自尊,都希望别人瞧得起。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为自己打气鼓劲,“自己要看得起自己。”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如今“自己瞧得起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了,胆子也变得更大了。而与之相反的是,“瞧不起别人”却成了时下一些人的通病:庸人瞧不起能人,闲着的瞧不起干着的。人与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那种无视党的纪律、想趁改革之机捞一把的“见利忘纪”之举,在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之中很有点市场。有时,他们还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党员难道就不能发财吗?”利,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我们大可不必搞什么“君子不言利”之类。但利又是多种多样的,有国家利益,也有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眼前利益,也有长远利益。一个人一旦成为共产党员,他考虑一切问题,首先想到的应当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违背了这个宗旨,就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行为。自然,党员也有个人利益,党员干部所领导的单…  相似文献   

7.
李林 《政府法制》2013,(35):10-10
所谓既得利益,是指通过非公平竞争的手段和方式,借助公权力和政策资源所获取的巨额利益的相关体。  相似文献   

8.
王学堂 《政府法制》2012,(18):20-20
自从有了法官和律师制度以来,法官和律师的关系就成了最难厘清的关系之一。说复杂吧,他们是法律共同体的成员,应该有共同的利益和追求;说简单吧,他们之间确实对法律适用、司法理念和法律思维存有较大的分歧甚至鸿沟。  相似文献   

9.
“政府要有政治远见,为了长治久安,要牺牲关联队伍中的某些既得利益。公民要去推动改革、去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10.
司法改革,近年来一直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始终认为,司法改革是一个阵痛过程,自然会触及一些利益,可能会有一些不情愿。然而,长痛不如短痛,最终的受益者永远是我们的司法体制和我们的人民群众。本期我们编发的几篇有关司法改革的文章,很显然,既有真知灼见,也有切肤之痛。既找出了现实的难题,又指出了未来的目标。由于司法改革步伐的加快,其中有些观点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如统一司法考试、统一服装等。也许这就是希望。当然,我们更渴望这些希望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司法改革,近年来一直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始终认为,司法改革是一个阵痛过程,自然会触及一些利益,可能会有一些不情愿。然而,长痛不如短痛,最终的受益者永远是我们的司法体制和我们的人民群众。本期我们编发的几篇有关司法改革的文章,很显然,既有真知灼见,也有切肤之痛。既找出了现实的难题,又指出了未来的目标。由于司法改革步伐的加快,其中有些观点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如统一司法考试、统一服装等。也许这就是希望。当然,我们更渴望这些希望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的灵魂和司法改革的阶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改革,近年来一直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始终认为,司法改革是一个阵痛过程,自然会触及一些利益,可能会有一些不情愿。然而,长痛不如短痛,最终的受益者永远是我们的司法体制和我们的人民群众。本期我们编发的几篇有关司法改革的文章,很显然,既有真知灼见,也有切肤之痛。既找出了现实的难题,又指出了未来的目标。由于司法改革步伐的加快,其中有些观点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如统一司法考试、统一服装等。也许这就是希望。当然,我们更渴望这些希望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司法改革,近年来一直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始终认为,司法改革是一个阵痛过程,自然会触及一些利益,可能会有一些不情愿。然而,长痛不如短痛,最终的受益者永远是我们的司法体制和我们的人民群众。本期我们编发的几篇有关司法改革的文章,很显然,既有真知灼见,也有切肤之痛。既找出了现实的难题,又指出了未来的目标。由于司法改革步伐的加快,其中有些观点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如统一司法考试、统一服装等。也许这就是希望。当然,我们更渴望这些希望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新官上任伊始,要取得群众的拥戴,泽及后世,必须要干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时下,一股为“政绩”而“政绩”的浊流已冲淡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原始意味。有些“新官”奉行“自己栽树自己乘凉”的哲学,追求“吹糠见米”的短期行为;有的为官一任,只管一任,不管长远。“造福一方”成了只管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不管他方,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地方和国家利益;有的为“政绩”而搞“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斩断经济发展的后劲;有的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投入,给国家集体造成严重损失;有的“新官”做表面文章,招商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和难度之大往往令人难以理解而感到失望。如果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可以看出,国家也是一个组织或一种制度安排。国家有其自己的利益和目标,与社会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国家也存在“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内部人主导型”的改革中,国家会利用所掌握的权力维护自身的利益,抵制改革,成为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障碍。这是任何政府改革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高检院在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上部署了六项改革任务:一、深化检务公开;二、推行主诉检察官制度;三、推行专家咨询制度;四、改革检委会工作;五、改革内设机构;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其中第二项、第六项关系到队伍建设,第五项是机构改革。机构改革与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人员搭配为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并使检察队伍逐步专业化,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故谈队伍建设不能不谈机构改革,本文试对检察机关机构改革和队伍建设提出自己粗浅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一些领导干部相见,常互致问候:“忙否?”答曰:“忙极了,忙死人。”单从手机花销和小车计程看,此话当真。农耕文明绵长的国人容易把忙与勤等同起来。因为农夫起不早跑不快就拾不到粪;庄稼熟了,不抢收回来,就会歉收;推而广之,工人不忙,出不来产品;商人不忙,贻误商机;打工仔不忙,被老板炒掉……久而久之,忙就成了一种美德,一些领导干部就把称忙当做自己勤政的标志。其实,中外许多有卓越贡献的大忙人也都是大“闲”人。毛泽东长征中,《石头记》不离身,进城后,评点二十四史,许多时日,住在游泳池旁;美国总统小布什入主白…  相似文献   

18.
有的党员干部因为既得利益不愿改革,有的畏惧风险不敢改革,有的思想僵化不会改革。体制性系统性的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一些案件涉案金额大、涉案人员级别高、持续时间长、牵扯范围广,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胡瀚 《法制与社会》2010,(12):289-290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资本家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从古至今追逐利益,是人的本能使然,很少有人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缴械投降。当一个人手握重权,而相应的监督制约又比较缺乏,他只需很少的付出,就能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其谋取巨大的利益情况下,那么他极有可能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资本家那样,铤而走险,践踏法律,为自己谋取私利。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大多数情况是因为犯罪成本过低,可收到的利益却惊人,从而造成职务犯罪案件禁而不止,自古存在。  相似文献   

20.
正义与犯罪的较量犹如一场博弈,无论哪一方都在为自己的胜利全力以赴。战时缓刑亦然如此,在这场博弈中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和国家利益与以犯罪军人展开博弈。战时缓刑作为军职犯罪中的一种刑罚,其本身存在着一些没有完善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就成为了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这样存在漏洞的刑罚方式在这场正义与犯罪的博弈中的胜算有几成,不仅仅关乎了正义是否能够实现更重要的是其关乎了国家的利益与安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