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最直接的衡量尺度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多年来我国一直倡导"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概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效"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南疆新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当前新办高职院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为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定位,以达到双向互动、互惠互利的目的,文章探索了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发现目前新办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存在对企业的依赖性过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内容较少、交流平台缺失、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精准“政校企”三方定位、提高院校自身竞争力、立足企业做好课程设置、“校、行、企”联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措施,强化人才培养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3.
陈长峰  刘勇 《传承》2014,(10):126-127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与分析等方式,从重视程度、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生与合作企业需求等方面,对山东省济宁市三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可为我国当前的校企合作现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本文通过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外延、特点等,提出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铁 《理论月刊》2015,(1):117-121,138
校企合作不仅是国内外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我国的校企合作仍存在着学校、企业、政府角色意识错位,国家保障制度不够,企业成本过高,高校培养学生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政府政策等外部因素,也有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差等内部因素。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企业动力机制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建立各级政府的监督评价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院校只有与企业深度合作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处于低层次、不成熟的阶段,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人力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校企合作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尚缺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存在合作共识不深、合作层次不高、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文章主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实践经验.提出构建以人才机构为枢纽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炳南 《人民论坛》2010,(11):188-189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而校企合作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间,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刘淑娟 《前沿》2013,(17):125-127
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会计专业,从校企协同管理机制、校企协同运作体系、合作企业资质标准等方面提出构建和创新实践教学校企协同管理体制,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一人才培养理念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识和指导性理念,但是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校企合作教育的成果却乏善可陈,而且也缺乏一种有效的模式和成熟的机制,校企合作教育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制约性问题还没有被认识或解决。比如校企合作教育的理念变迁问题,校企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问题,以及校企合作教育的社会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顺应高职发展规律,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实习实训为依托,以1+X为契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任俊峰 《前沿》2012,(17):161-16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以“8233”人才培养模式为实践探索,从而构建出课程改革体系、校企合作体系、动态管理体系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沈旭  蒋玲 《前沿》2012,(15):146-147
本文从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人手,结合交通行业特色和发展,明确了公路养护技术专业创新人才的内涵,通过校企组建高职教育联合体、“双主体”培养和“校中厂”、“厂中校”等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探索了校企联合培养公路养护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新机制.本文可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苏冰星 《前沿》2013,(16):179-18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本文通过对佛山高职院校714位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主要从学校对学生的兼顾性、顶岗实习的效果、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切合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寻求现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措施,为学校、企业、学生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馨 《就业与保障》2023,(5):100-102
高职学生充分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校企合作对于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实现高质量就业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围绕校企合作视角,文章探讨了如何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切实强化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误区及化解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由于存在认知差异、制度缺失和利益作祟等不利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弱化、应付和抵触现象,使得校企合作效果得不到彰显。对此,政府要全方位进行协调,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利益结合点,共同实现校企合作,以达到社会多赢。  相似文献   

17.
郭伶  于金玲 《前沿》2013,(22):75-76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涉及从学校培养到企业生产实践的工学结合全过程,学校是以育人为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企业是以赢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双方目标上的相对统一,只有通过构建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育人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而校企合作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间,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但依然面临着政策、生源和培养三大瓶颈,在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亟待突破和创新。通过在高职院校开展示范院校建设,在学校办学上落实"三个转变",在办学模式上推进"四个合作",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五个对接",可以促进高职示范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的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综合实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进入专业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医学高职教育如何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成为新的课题。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校外高质量临床实训基地组建校企合作示范组合体,以新的医教一体化模式统筹推进组合体建设,在运行机制、建设内容、合作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期望为医学高职院校建设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校外临床实训基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