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全面整合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机是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和社会稳定,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紧急状态"包括"戒严"又不限于"戒严",适用范围更宽。将宪法原第六十七条、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九条中规定的"戒严"修改为"进入紧急状态"对完善我国紧急状态制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将紧急状态制度写进宪法,使我国现行宪法关于紧急状态制度的规定更加严密,为建立健全紧急状态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其次,将紧急状态制度写进宪法,有利于紧急状态制度立法的统一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再次,将紧急状态制度写进宪法,有利于在进入紧急状态时坚持法制统一原则,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依法行使紧急权力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保护公民权利。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紧急状态制度,意味着在紧急状态期间,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为依据,自觉地行使特殊的权力或者权利,履行特殊的职责或者义务,从而提  相似文献   

3.
一、政府风险管理回应了风险社会对应急管理升级的需求危机,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便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便是回应各种危机的挑战的过程。危机管理是当代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主题,也成为公共管理理论和实务界所一直重视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2004年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标志着我国对紧急危机认识的深化和国家危机行政管理的发展。作为紧急突发事件危机多发国家,“紧急状态”概念在宪法中的使用,为我国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建立和紧急状态行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有力地推动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危机应对事业的前进。  相似文献   

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标志着我国对紧急危机认识的深化和国家危机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一个危机多发的国家,"紧急状态"概念在宪法中的使用,为我国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建立和紧急状态行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将有力地推动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危机应对事业的前进.  相似文献   

6.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检验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紧急状态下应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和地区选择了法律作为抗击“非典”的制度性“处方”,于是,“紧急状态立法”逐步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并在不断得到推崇与实践。继国务院5月9日紧急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之后,上海、山西等地也相继在较短时间内创制了控制“非典”的应急性地方性法规。紧急状态立法的实施应当是法治进程中的一大进步,标志着紧急状态下的危机处理工作己经进入理性的、法治化的轨道。但目前我国理论界对紧急状态立法问题论述很少,紧急状态立法制度尚不完善,实践中正面临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对紧急状态立法进行理性的观察与反思,并提出如何完善之管见。  相似文献   

8.
紧急状态下警察行政权的行使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紧急状态之下,为应对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警察行政权的行使成为必要。紧急状态下的警察行政权因其在特定的背景下行使而具有了独特的特征。要保证紧急状态下的警察行政权发挥真正的作用,必须根据其本身的特征,对其进行有效规范。  相似文献   

9.
(一)宣布紧急状态宣布紧急状态,是指统治阶级认为国家安全和统治秩序处于危险状态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通常由国家元首按照宪法的规定,宣布全国或部分地区处于“紧急状态”。在紧急状态下,许多国家都实行宣布总动员、戒严、实行军事管制,停止宪法和法律某些条款的执行,甚至限制或禁止公民行使法律规定的自由权利等非常措施。使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方式或一些强硬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南部边境存在安全和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进而使用危机处置权重新规划联邦资金的用途。特朗普此举有着意味深长的政治考虑,因而在美国政坛激起了连锁反应。特朗普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激化了美国的政治矛盾,开创了危险的先例,涉嫌挑战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1.
国家紧急状态与人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志安 《人权》2009,(1):38-40
自1985年以来,为了应对各种危机,世界上已经有80多个国家实施过紧急状态。所以,可以说紧急状态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各国处理紧急危险局势所采用的最主要的应急措施。但是,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在实施紧急状态时却构成了对人权的严重威胁,这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季英凯 《群众》2015,(3):79-80
<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例如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传染危机、2004年的禽流感危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水土污染引发的呼吸道、肠道、虫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看到30年来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的成就或者巨大变化的同时,可能我们更应该更多地或者清醒地客观地看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着的资源环境问题、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尤其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这是一部处置紧急状态的重要法律,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制定戒严法的必要性我国的戒严,类似于国外的紧急状态。世界上法制较健全的国家都有这类处置紧急状态的法律制度。我国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但是.什么情况下可以实行戒严,戒严期间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哪些非常措施,戒严执勤人员有哪些职权,这些问题还需要由法律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的重大医改过程中,因医疗纠纷引发医患冲突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呈现出秩序危机、暴力危机、信任危机、赔偿危机、舆情危机"五大危机",究其根源是利益博弈的集中体现,只有做到以民生为本,才能从根源上有效减少医患冲突,而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主力军的公安机关,要立足本职,做...  相似文献   

16.
赵琦 《中国减灾》2004,(7):42-43
根据引起紧急状态的原因不同,可以把紧急状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紧急状态;一类是由社会动乱引起的紧急状态。 目前,在我国宪法中虽然没有明确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国家也没有一部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相似文献   

17.
<正>警务危机对当今社会稳定等多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多起警务实战案例表明,传统的武力方式对警务危机处置多有掣肘,甚至会使危机升级恶化,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采用非武力的警务危机谈判,既可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又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一、警务危机谈判理论体系警务危机谈判的主体是警察,在某些特殊事件中可以是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主要针对劫持人质事件、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决战关键期,党中央对疫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重要调整。从当年非典疫情危机时刻的走马换将,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紧急状态下的干部调整,可以看出危机治理情境下的干部选拔任用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9.
把“戒严”改为“紧急状态”成为 2 0 0 4年修宪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紧急状态入宪进行宪法学思考 :紧急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比戒严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宪法要求 ;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是宪法职能转变的标志之一 ;紧急状态入宪使得国家紧急权具有正当性 ;紧急状态入宪整合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各项具体紧急状态立法 ,为制定《紧急状态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紧急状态入宪丰富了宪法秩序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紧急状态法与行政应急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的SARS危机为紧急状态下的政府的应急行为也应纳入法律规范的调整范围提出了现实的要求,而今这部万众期待的紧急状态法就即将出台,又引起了广大学者对行政应急性原则的思考,本文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在紧急状态下的重要性,及其对公民权益的保护等多方面论证了应急性原则被引起重视的必要性,同时,对其存在的理论基础也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