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基于国际移民的历史与现状,以国家安全为视角,研究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调整其移民政策以及改革其签证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可见各国签证制度的变革往往是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为加强我国国家安全,应从新时期的华侨政策、人才签证和打击“三非”等方面改进我国的签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外国人非法入境甚至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我国出入境管理秩序,破坏我国社会治安秩序,危害极大。对此必须加强入境申请、边防检查、居留管理等环节的工作,以形成各有关管理部门的合力。针对外国人非法入境案件的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建立入境外国人信息网络;强化出入境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在我驻外使(领)馆派驻公安出入境管理人员专司签证、移民工作和实行签证资产担保制度;建立国际间被遣返人员案情介绍制度,并加强对国内签证邀请授权单位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人权法对移民工人的保护以国民待遇为基本原则。而我国现行立法限制了外籍劳动者在华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对其他劳动权利的保护应当实行平等保护。目前以限制和管理为中心的规范方式难以充分保障外籍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我们应当建构出一套规范和保护在华外国人就业权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人事天地》2015,(3):60
近日,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印发《关于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备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回国(来华)定居工作专家项目""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55项省部级以上开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纳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备案。今后,由上述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家属,均可办理人才签证、居留和来华定居专家等手续,享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上海外国人证件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签证和居留证等出入境证件的种类与样式,到工作职能与业务等,都有了飞速发展和变化。通过健全和完善执法体系,理顺办理外国人证件工作,优化出入境口岸签证窗口功能,来沪外国人累计人数是改革开放前的100多倍,为吸引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和资金、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移民的社会融入是西方移民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研究界,对于移民社会融入的概念内涵存在着多重界定,如同化、文化适应、社会吸纳等等。而移民的社会融入又主要包含经济融入、社会一文化性融入、政治性融入等维度。在移民融入的归因解释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政策制度的解释范式提供了三种最主要的理论解释。此外,关于移民融入模式的理论发展反映出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在移民融入的公共政策模式上的差别,其中同化论与多元文化主义的竞争构成了最为核心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在沪违法犯罪现象逐年增多,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等国家人员持用"F"和"L"在沪犯罪人数的比例占居来沪外国人犯罪人数的首位,弄虚作假,诈骗他人钱财;持用假护照或无有效签证,在沪非法居留.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应严格把好签发签证的关口,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工作,加强法制宣传,严厉打击外国人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8.
外国人签证是国家的主权行为,而在外国人签证中赋予和行使自由微量权则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利益和安全。在公安外国人签证工作中,要用好自由裁量权,需要从思想、人员和制度三个方面加以保证。  相似文献   

9.
"三非"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术语,"三非"外国人指的是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外国人。"三非"外国人管理是目前我国公安出入境实践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三非"外国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给外国人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从法律性质上来看,"三非"外国人不同于非法移民,也有别于难民,因此必须对"三非"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予以足够重视。《出境入境管理法》加大了对"三非"外国人的处罚力度,有效地维护了国家权益。在"三非"外国人的处置过程中,要注重对"三非"外国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或减少"三非"外国人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国际移民问题由来已久。自全球化趋势出现以来,国际移民问题日益凸显,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全球打击非法移民的浪潮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非法移民开始放宽政策,从法律和人道上予以宽待和关怀,国际移民政策在局部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除罪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虽然还未蔚然成风,仅表现为个案,但是作为移民史上的新现象、新趋势,值得世界各国移民部门研究和关注。通过对这种趋势的研究和了解,对我国"三非"外国人管理以及在华外国人管理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