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5月25—27日在新加坡召开的亚太新秩序会议上,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爱德华·陈以“亚洲经济的动力:回顾与展望”为题探讨了东亚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和前景。摘要如下: 一、东亚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 在过去的30年中,东亚“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韩)、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和中国,先后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它们的持续高速增长无疑与成功地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有关,而且制成品出口的增长都远远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能成功地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并促使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三: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南朝鲜经过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六十年代已经开始经济“起飞”,但它们在七十年代期间的经济高速发展却更加引人注目。七十年代世界各先进国,家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普遍下降,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却仍能保挣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水平。1970年至1978年期间,南朝鲜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80年代是拉美国家“失去的10年”;90年代拉美经济开始恢复增长,但速度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内储蓄率低下是最重要的原因。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超乎寻常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1975~1995年,东亚的私人储蓄率从15%上升到25%;与此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增长了2倍。大量研究表明,拉美和东亚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差异就是拉美的资本积累率低且增长缓慢,东亚的资本积累率比较高;这种差异是造成两地区经济发展业绩不同的重…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政治分析樊党生一、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而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被称作“东亚模式”,其中发展领先的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四小龙”,泰国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也被称为第五条“小龙”。...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西亚经济在过去的8年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和国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从1988年到1995年8年时间,马来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就增长了126%,实现了年均GNP递增8.8%的高速增长.这一增长速度基本上相当于被誉为经济发展最快的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序言 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东盟和中国这些东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均持续取得了高速经济增长,同时相互扩大了贸易与投资,从而逐步地形成了地区性的经济圈。这一东亚经济圈正在向它的周边地区与外延地区扩展,经济增长区已经出现了扩大的征兆。此外,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首脑会议等组织也正在努力进行区域内、区域外的经济合作。这些进展当然不断地提高了亚洲经济发展的潜力。本文拟从东亚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动力来探讨其形成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的极大兴趣。这些经济以日本为首,其次是四个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即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它们所走的资本主义道路使许多人都把其余的东亚市场经济看成是第二层的新兴工业国。有鉴于此,东盟的市场经济往往都被看成与新兴工业国有关。除了菲律宾以外,其它的东盟成员国在1965—1989年期间都经历了制造业的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8.
东亚经济发展中政府引导的特点和原则李亚芬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是因为它们采取了不同于英美市场经济的特殊模式。英国的国民总产值翻一番花了近60年,美国用了47年,德国用了43年。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只用了10年左右。为什么东亚经济能够持续高速...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业绩 经济增长 在战后时期,台湾的经济经历了成功的转变,即从农业转向工业,从传统经济转向现代化经济。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这种转变成为可能。台湾经济在1961—1997年期间的主要特点是:1961—1980年的年均实际“岛内”总产值(GDP)增长率为9.7%,1981—1997年的年均实际“岛内”总产值(GDP)增长率为7.4%。到1997  相似文献   

10.
一、自然形成的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人们一般把世界经济中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市场容量与经济潜能巨大、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最终需求和外贸出口增长最快、引进技术与国际资本数量规模巨大的地区,称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它既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之一。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首先在二三百年前形成于西欧(主要是英国);到19世纪末期,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近三四十年来,在东亚首先是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其后是中国、东南亚其他国家及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东亚虽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继“东盟 1”、“东盟 3”后,2005年又召开了首届东亚峰会。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将促使祖国大陆和台湾省的经济进一步密切与整合,这对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少数几个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成就,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显得犹如鹤立鸡群。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向来就高于整个第三世界的增长率,而“四小虎”,或日“东亚四小霸”的增长率则不仅与整个第三世界相对而言是极为高速的,即使是与该地区的其余国家相对而言也是很快的。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极高速的增长一直伴随有生产结构的迅速转变、工业劳动  相似文献   

13.
以下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亚洲地区发展到以互补经济关系带动相互经济发展的历史经过。60年代以后,亚洲地区的许多国家与地区相继地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处于所谓“雁行经济发展形态”。过去的亚洲曾经是“贫困”、“经济落后”的代名词,但现在却发展成为被称为“发展的亚洲”、“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推动亚洲地区如此迅速经济发展的经济动力波澜是从美国、日本等旧的经济增长中心推向周边的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NIES(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然后又推向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此外,中国与越南等国也实施了经济改革与  相似文献   

14.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亚太经济出现了令人注目的稳定、持续、高速增长,从而使这一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广义的亚太地区包括西太平洋诸国、美国和加拿大的西部沿海、中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等国,狭义的亚太地区就是东亚、东南亚地区。通常讲的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地区是指狭义的亚太地区,即包括日本、中国、“四小龙”、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要考虑世纪之交的亚太经济,必须首先考虑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日本充当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雁行模式”已经崩溃,因此,“日本在前面拉、中国在后面推”的东亚经济发展的“双头列车”模式也就失灵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具备了引领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条件,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方面是东亚经济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因此,未来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前面拉、日本在后面推。”这种模式和传统“双头列车”模式相比,中日在东亚经济中作用的角色发生了换位,故称之为“新双头列车”模式。“新双头列车”模式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40年期间,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摆脱了世界上其他不发达国家用了1个世纪以上也无法克服的贫困。而且近年来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有了加速。 但是,从1997年后半期到1998年前半期,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袭击了东南亚和东亚。以往被认为很强大的经济突然暴露出这样那样的缺点,引起了投资者的恐慌。在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当中,金融部门薄弱是最大的问题。即:一方面对金融市场严加  相似文献   

17.
在由日本亚洲协会(我任该协会主席)于1978年12月在马尼拉举办的亚洲圆桌会议的一个小组会上,当时的菲律宾工业部长维森特·帕特诺博士(他是作为来宾参加这次会议的)讲了一些话。我今天的演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指出:“在今后的十年期间内东亚和东南亚将是世界上的经济增长地区。”帕特诺博士之所以如此确信无疑地作出这样的预测,乃是由于这两个地区在过去的十年期间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贸易额的增长率使他有充分的根据作这样的乐观预测。事实上,当我们深入考察这些地区在1970—1978年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时,我们可以看到新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以来,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连续9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马来西亚正由过去的一个农业国向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迈进。然而,正当人们以羡慕的目光和赞叹的语气来评论着马来西亚经济奇迹的时候,1997年首先爆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却给马来西亚猛然一击。在这场举世震惊的金融风暴中,马来西亚经济显得十分脆弱,深陷泥潭而难以自拔。马来西亚领导人多次指责此次金融动荡是西方一些金融机构和投机商蓄谋已久的阴谋,目的是要破坏东南亚各国的货币稳定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尽管此次金融动荡的确与金融投机商的投机行为有很大关系,但是,马来西亚近1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确实潜藏着一些问题和不利因素,这些问题和不利因素的积累和恶化,从根本上决定了其经济在突袭而来的金融危机面前出现大滑坡。本文拟对当前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走出单一“东亚模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在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国在独立之后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受到各种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采取了种类迥异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资源配置机制。加上各个经济体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力度和能力存在着差别,受外部经济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使得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斑丽多彩、形式各异多种经济模式。尽管这些东亚经济体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但有着更多的不同点。因此,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仅存在单一的“东亚模式”是不符合该地区客观经济情况的。  相似文献   

20.
东亚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奥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经济自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腾飞开始,相继出现亚洲四小龙、东南亚国家、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探究这一现象的奥秘,政府奉行发展经济的执政行为、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理顺工农业关系、采取正确的产业政策、实行合理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创新,是构成东亚经济奇迹与东亚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