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传,上古时的颛顼帝,曾任命重为南正以司天、黎为北正以司地。后人总称掌天地之官为“重黎”。据说重和黎为兄弟,是颛顼的曾孙。重黎的子孙世袭其职,至商朝被封于程(即洛阳上程聚,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建立程国,为伯爵,称作程伯。西周末期周宣王时,重的裔孙休父(时称程伯休父)因入朝任司马,不再担任掌天地之官,他的子孙便以封国为氏,就是程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籍对此都有类似的记载。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云:“程氏出自风姓。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二子:重、黎。重为火正,司地,其后世为掌天地之官。裔孙封于程,…  相似文献   

2.
蒙古帝国兴起时,当时的中国境内尚有宋、西夏、金、吐蕃、大理,以及远在葱岭一带的西辽等政权。 蒙宋间的战争从1234年到1279年,持续了40多年。其间,公元1259年蒙哥死于四川钓鱼城军中,其弟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在开平城(蓝旗元上都)登汗位,1264年建都燕京,后改称大都(今北京)。公元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他即为元世祖。于公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  相似文献   

3.
3月16日,仙居县福应街道低保户李老汉带着存折,到县信用社领取了150元的低保金。李老汉家境虽不好,在去年一次全县低保户普查中,按照仙居县新出台的《仙居县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意见》,他被纳入低保。“多了这150元,每月的生活就好过多啦!”李老汉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4.
邢姓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以国名为氏,出自姬姓。《元和姓纂·五青》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诸侯,周公旦的第四子被封于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公元前662年,邢国被翟国攻占,后来齐桓公联合宋、曹等国救邢,把它迁到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邢国被卫国所灭,其族人遂以原国名为氏。  相似文献   

5.
易读错的姓氏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有些姓氏由于所姓人数很少,加之汉字的多音读法和有的写法上有些相近,所以经常被人错读,下面试列几例:一是,有些汉字一字多音如;(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区)姓读一欧”,不读地区的“区”。(召)姓读“哨”,不读...  相似文献   

6.
赵普之奸(上) 赵普是大宋王朝的开国元勋。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边报传契丹、北汉联军南侵。朝廷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陈桥驿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顺水推舟地接受后周幼主的所谓“禅位”.登上皇位,建立了宋朝。《宋史》、《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这段史实,都认为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是被动的.他是被将士们拥戴才登上皇帝宝座的。  相似文献   

7.
位于浙江东部山区的仙居县,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在这个被民间美誉为“仙人居住”的旅游胜地,有着一个千年历史的古镇皤滩,由于历史的原因,昔日那曾不逊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荣景象,今已黯然失色,近百年来古镇静静地沉睡着。 从小喝着古镇水长大的李立敏,是仙居县的“拔尖人才”,也是台州市、仙居县的政协委员,也许是对乡情有着格外的挚爱和熟知,再加上身上的担子,他把研究搜集皤滩古镇资料作为平日里的爱好,并孜孜不倦地加以整理。古镇既有反映新石器时代的花里弄遗址,始于东汉的普济寺,唐朝的叠式古墓、古井、万安…  相似文献   

8.
何姓的形成     
何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南宋罗泌《路史·国名纪己》云:“何,归姓,虞帝末,何侯得道于九疑,今道之宁远广济乡有何亭墟。然伯陵同何女缘妇,则何姓黄帝时已见。”但因黄帝时期的何姓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一些研究姓氏的学者都认为何姓是韩姓音讹或转音形成的。如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何氏,姬姓,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音讹,以韩为何氏。”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何,出自姬姓。唐叔十一世孙万,食采韩原,遂为韩氏,后为秦所灭,子孙散居陈、楚、江、淮间,以韩与何近,遂声变为何氏。”…  相似文献   

9.
《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说杜康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据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说文解字》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 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无论按照哪一种说法,杜康都是中国第一个杜姓人物,出自如今的河南。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新唐书·宰相世系》云:“杜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  相似文献   

10.
超尘 《中州统战》2002,(5):38-39
关于高姓的起源,有以食不厌精邑为氏,以祖字为氏等几种说法。《广韵》云:“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太公名尚,本姓姜,因其先祖于虞、夏之际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西),“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于西周时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建都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吕尚的后代子孙中,何人“食采于高”,史书无考。“高”的地望料未见有古籍记载,当代一些姓氏书依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高氏”条,注为“今河南禹县”,是否正确,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1.
萧姓,又称“肖”姓。萧姓的古老,是世所公认的。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萧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700年以前的殷商时代,正如《左传》上所说的:“殷民六族,一为萧氏”,以及《姓氏考略》上所指的“萧氏,殷旧姓也,望出兰陵、广陵”。在周武王得天下之后,萧姓的古人便屡见于史书,是一个为人所熟悉的姓氏。  相似文献   

12.
萧姓,又称“肖”姓。萧姓的古老,是世所共认的。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萧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700年以前的殷商时代,正如《左传》上所说的:“殷民六族,一为萧氏”以及《姓氏考略》上所指的“萧氏,殷旧姓也,望出兰陵、广陵”。这些记载证诸其后萧氏后裔的活动情形,在周武王得天下之后,萧姓的古人便屡见于史书,是一个为人所熟悉的姓氏。  相似文献   

13.
新野出版《邓民族史》一部反映邓氏姓氏文化的《邓氏族史》近日在新野县出版,为邓氏文化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佐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新野已形成部落,商、周时属邓国,西汉初置县。约在公元前1250年,殷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地为邓侯,此乃古邓国之始;春秋鲁庄...  相似文献   

14.
麇,《左传》凡五见,三次作国名,两次为地名,皆书为“麇”。《公羊传》作“圈”。另一些文献也有写作“麋”、“糜”或“麕”、“麏”的。其地望,注家有数说;其灭年,史无记载。现仅就其地望与灭年问题,试析如下。 《左传》文公十年载:“陈侯、郑伯会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貉,将以伐宋。……厥貉之会,麇子逃归。”麇为楚国附庸。麇子从楚穆王参与厥貉之会,因不满于楚人欺凌小国,不待会终而归麇。因此,次年即遭到楚人的讨伐。  相似文献   

15.
李逸 《时事报告》2010,(3):46-47
今年年初,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更名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随后,《征收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拆迁”一词被取消,具体条款里代之以“搬迁”。意见稿中出现了房屋征收必须在7项“公共利益”下进行的说法,并提出了若干项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细则。  相似文献   

16.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 (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南),称为 叔安。 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学过驯服龙的本领,熟悉龙的习性,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 川(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为:“昔有 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 川。”关于董父的封邑,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河南临颍县境,即《太平寰宇记·许州》所载,旧许州临颍县有豢龙城,相传即董父封邑。 又据西…  相似文献   

17.
王姓不同于单单出自某国、某地、某人的其他姓氏,而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尽管如此,其形成还是有一些共同点,即多数是以爵为氏,正如《姓氏考略》所说:“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具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姓,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姓,有出自虞舜 姓  相似文献   

18.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在该报告中,200多处提到了“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Sound)”(也有人译为“环境无害”)这一概念。至此,“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理念被正式提出并被全世界广泛接受。随后,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产品得到大力提倡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又提出实行环境友好土地利用和环境友好流域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城市,发展环境友好农业、环境友好建筑业等。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多次提及环境友好材料、产品与服务等概念。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郭兆麒与《梅崖诗话》曾庆雨郭兆麒,字麟伍。山西省怀古里(今山西阳城)人。人称他为“梅崖先生”。近期出版的《中国诗话鉴赏辞典》①在“郭兆麒条”中写为“生卒年不详”。可是,只要比较认真地阅读一下他的《梅崖诗话》(附于《梅崖文钞》后),要考订其出生年代并不...  相似文献   

20.
偶读清初作家龚炜所著《巢林笔谈》,里面一则“官夫人劝廉”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明朝官员江一麟任地方官时颇有作为,在百姓中享有贤良方正的声望,因此“以贤牧升部郎”,因为做地方官优秀而被擢升为中央某部郎官(相当于中央部委司局级)。接到皇帝的命令后,江一麟便即刻整理行装,准备乘舟北上,进京就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