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命运是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指引了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使命。本文从《共产党宣言》的传入着手,分析了其对近代国人价值认知的解构与重塑,探寻了造成这种变革的历史与社会原因,并分析了其历史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文圣 《前沿》2013,(2):46-4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统一整体过程.学术界有必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相互交织的线索展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合法性、历史轨迹和主要经验、现实化形态与学术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张德琴  张玉新 《前沿》2014,(7):207-213
地下传播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存在,研究这个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从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地下传播问题,对于观察和把握今天的地下传播现象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梳理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地下传播、建国初期的地下传播和当代信息社会的地下传播行为三个方面,清理了中国地下传播的历史脉络,希翼对当代中国地下传播的进一步研究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创新成果,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中国共产党基于对经典革命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与百年奋斗实践经验的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彰显了革命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意蕴,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以党的领导作为本质要求与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上是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与整体性跃迁。从这个意义上看,党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与领导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党要以自身作为逻辑起点,增强历史自觉与实践自觉,从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思想引领、生态引领、方法引领五个维度建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路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与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某种角度上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学逻辑就是信息传播与管理的过程.特定信息的传播使得单纯性事件最终走向群体性事件,并且由于不同信息的推动,群体性事件走向发展与高潮,最终由于信息的有效管理而趋于平静.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不同于一般情况下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作为大众信息源的日常媒介信息传播,一般而言,总是由固定的媒介组织、媒介产品、媒介受众和媒介反馈等要素组成.大众媒介传播的突出特征在于其均衡输入与输出,亦即媒介组织收集和加工信息,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信息产品,输出与传播到受众,受众接收到信息后做出反馈以供媒介组织的再一次信息收集与加工.这是一个稳定的、程序性的、均衡的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显著的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已经引起我国学界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即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时代。现代化早就有之,我们的现代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中国式包含有马克思主义解读的方法论,现代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发展逻辑的理解。我们的研究着重从思维逻辑方面来进行,探寻它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规迹,以便科学地认识它、遵循它。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它不只是哲学的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将从一个新的观点——“从后思索”逻辑方法开始。  相似文献   

7.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解答不同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了伟大实践成就,也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把科学社会主义不断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真理和价值相一致的基本线索。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不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善于运用报刊等新闻工具了解社会动向,指导革命活动,更善于将马列主义运用于党的新闻实践,从事新闻理论创造。他的许多新闻思想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刘少奇比较早地揭示了新闻传播中灌输与反馈双向传递的规律。刘少奇一贯认为"新闻工作很重要"。这种重要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在于它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他在1948年10月(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说:'俄们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而新闻工作"就是千百条线索中很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9.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青年们会发现“世纪末情绪”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心理与生活方式,影响着周围的社会。他们有时神往着新世纪的曙光而冲动、兴奋和激越,有时又因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世纪的巨大“不确定性”而困惑、迷惘和烦躁。报刊、电视充斥着“百年回顾”、“世纪断想”;他们在憧憬着人类进入下一个一千年的美好前景时,也在传播着各种预言世纪末日的书籍、学说。这种由于时间变化而在青年心目中产生的震动,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理性分析青年“世纪末情绪”,对于研究青年的社会心理、认识青年的观念变迁,有重要现实…  相似文献   

10.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1,24(2):59-62,68
中国逻辑史是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它既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我国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中国固有逻辑理论在本土之外的传播与研究情况。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研究情况,既不是中国逻辑史考察研究的对象,更不能作为划分中国逻辑史历史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任滢 《人民论坛》2014,(7):209-211
意识形态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西方历史上政党报刊时代的国家管制,到大众传媒时代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家积极参与和建构,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时代中国传媒的文化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雯 《理论月刊》2007,(1):52-55
根据“传播与文化同构”的原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均是特定时期的文化表现;尽管媒介的发展遵循政治、市场、技术、历史等方方面面逻辑,但其中内在的逻辑是文化逻辑。后工业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浮现的消费主义社会。消费资本主义的活力在于它将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意义的美学消费。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新闻事业领域的开放与改革,起源于西方社会尤其是战后美国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正在渗透中国城乡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中国传媒的发展顺应着消费主义文化逻辑,表现出四个特点:平民化(大众化)、生活化、时尚化和全球化。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中国传媒文化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反抗奴役与异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个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形成重大理论成果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宝贵成果,反映了党不断成长壮大的发展逻辑,蕴含着党百年奋斗的经验结晶。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西方历史上政党报刊时代的国家管制,到大众传媒时代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家积极参与和建构,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是具代表性的西方知识界当代中国认知,既能体现出西方学界数十年来对当代中国的认知趋势变化,又具备其突出的自身特点。史景迁的当代中国认知背后呈现出鲜明的"识古鉴今"逻辑线索,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其认知亦表现出从警觉担忧到审慎乐观的动态发展趋势。同时,史景迁还通过其特有的大众影响力对西方公众不断传播当代中国形象,展望中国未来。通过考察史景迁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与传播,我们能够获得通过"他者"反观自身的契机,同时对于当下历史语境中我们如何更好地阐述自身也具备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全面总结和升华概括,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内在生成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行"的价值注解;从历史逻辑看,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摆脱屈辱、谋求独立解放、实现人民幸福的价值表达;从实践逻辑看,是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历程中的经验概括和总结的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时刻,学习党的历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对于有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的中国铁路人,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尤其是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铁路的百年历史,深刻把握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发扬光大百年光辉历程的宝贵经验,必将推进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回顾百年铁路党史,中国铁路始终是党高度重视和充分依靠的力量,始终传承着强大的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18.
百年前在中华大地爆发的辛亥革命,震惊世界,撬动历史。顽固了两千多年的皇权帝制就此被颠覆,民主共和的理想虽屡经波折,却从此汇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当代中国的诸多巨变和演进,正是发端自那个大变局时代。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抵达历史真相的追忆自然必不可少。在本期策划中,既有追溯辛亥革命重大事件、关键人物的宏大叙事,又有以清廷财政窘境和隆裕皇太后个体命运为视角的另类观察。本刊试图为读者朋友提供多角度的历史记忆,重温百年前的风云变幻。当然,纪念不应仅仅局限于回忆,更需要挖掘历史遗产中的精神线索。为此,本刊以一向关注的民主、法制、宪政为基点,试图解析辛亥革命的烈火究竟燃出了哪些重要的制度成果及其浮沉成败的命运。本刊试图探讨的另一个话题,则是辛亥革命所留下的思想遗产对当今中国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借鉴意义。本刊期望,从百年辛亥到百年共和,通过这样的追忆和思考,能够超越历史,走向未来,以作为对辛亥革命百年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战略机遇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环境的重要判断。战略机遇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前20年,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现在起到未来30年,战略机遇期的内涵还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生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刻塑造着当代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夯实中国社会迈向强起来的战略基础与战略力量,推动战略目标的设定不断提质扩容。中国在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是人类社会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思想在21世纪最具革命性意义的实践。新时代战略运筹的基本逻辑:新战略实践需要新战略哲学支持,以强大实力为支撑进行积极主动斗争,推动多元战略主体形成多维战略态势,以价值重建塑造战略主体的战略认知。  相似文献   

20.
董雯 《思想战线》2012,38(5):145-146
当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持续成为时代主题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而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就是世界经济正朝着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快、更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这就为我国的对外宣传翻译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