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12):16-16
古来万事难两全。有以身许国的慨然,就难有“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闲散惬意。放不下“窗外疏梅筛月影”般的卿卿我我,也就难有大丈夫纵横四海的成就。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朴素道理,在经济学上还对应着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讲的是在“多选一”的决策时,必须舍弃其他利益。算清楚机会成本的“舍”与“得”,无  相似文献   

2.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分、过多、过度地追求欲望,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度地贪婪,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一个人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儿就飞不远了。  相似文献   

4.
蒋骁飞 《学习导报》2013,(12):46-46
清代东海地方有位会作诗的闺秀,作《咏兰菊》诗,有句云.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意思是说,因为喜爱南山的青翠颜色,故而把东边竹篱旁的菊花也特意染成蓝色了。有个叫龚炜的文人见了,嫌“别”宇用得太硬,便举笔抹去偏旁的一“刀”,改为“另”字,诗句也就变成“东篱另染一枝花”了。仅舍半边宇,却尽得风流。细细品味,既不落俗套,又平添其韵味,使佳句更为增色。  相似文献   

5.
舍予即舒     
中国字真有禅意。一个“舒”字由“舍”和“予”组成,仿佛就在告诉你:人要想活得舒服,就得学会“舍”和“予”。
  “舍”就是舍弃、放下。人生中的不快、怨恨、忧虑、恐惧、贪念、失望都要及时放下,只有舍弃了这些心灵的负担,你才会活得舒服、舒坦。  相似文献   

6.
人生一世,其实是一舍一得之间的重复过程。对于思想和情感干变万化的人来说,面对无限的诱惑,往往在得失之间徘徊彷徨,为得而留恋不舍,为失而犹豫不决。巴尔扎克曾说过:“黄金的枷锁是最重的。”此语告诉我们,只有毅然做出舍与得的选择,生活才会变得简单,心情才能觉得轻松,否则,自己的人生只能负重而行,因“得”的重压,有可能会使人生;翻船或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清官大戏一出接一出地火爆银屏,“戏说”、“私访”刚刚落幕,正史再现又方兴未艾,“戏说”“私访”得是否周全,正史再现得是否成功且不去管它,引起我兴趣和深思的是,每部戏中奴才在主子面前的那番表现。  相似文献   

8.
<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土财主背着一袋金子过河,遇到恶浪翻船,船夫劝他丢掉金子,可他舍不得,最终却舍掉了性命,一切都归于"零"。这位嗜财如命的土财主,人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不懂"舍得"之道。世间万物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既相生相依,又相逆相克,"舍"与"得"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道理。"舍"与"得",有"舍"才有"得",道理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就是领悟不了它的内蕴和真谛。历  相似文献   

9.
秦海  欣欣 《求贤》2008,(4):26-26
就左右而论,应当是左大,左尊,左先,左上;右小,右卑,右后,右下。我们现在官员隆重出现在公共场合,有两种排位法,其中一种是“一把手”居中,“二把手”在其左,“三把手”在其右,然后一左一右排。这种排法,正是对左先右后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叔 《党课》2011,(19):96-98
不知从啥时候起,人们一提到“艺术”一词,常常与“玩”这个字联系在一块儿。好像艺术真的就是“玩”出来的。其实呢,快乐大叔觉得,这应该算是一种调侃。说“玩”往往有自谦和自嘲的成分在其中,换句话说,既然我只是个“玩”艺术的人,不管是琴棋书画也好,吹拉弹唱也罢,水平哪怕再拿不出手,一个“玩”字也就都给化解掉了。  相似文献   

11.
电视娱乐性栏目或综舍性晚会,都缺不了引人发笑的节目:但是,不管任何形式的搞笑,都应该有其“度”,绝不能失其“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当前的电视娱乐栏目和今年的备类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搞笑中,出现了一种剑走偏锋的现象。其表现主要有以下类型:  相似文献   

12.
金陵客 《唯实》2009,(7):95-95
时下某些时评作品,有几个共同特点,可以称为“八股”病。如果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旧”、“凑”、“瘦”、“陋”、“秀”。“旧”,即观点陈旧,不仅与人雷同,而且不断重复自己;“凑”,即生拼硬凑,观点加例子,不管是否符合逻辑,硬拼凑在一起;“瘦”,即内容单薄,缺少分析,缺少比较,缺少论争,缺少感情,看上去就像一根光秃秃的电线杆子,没有一点绿色枝叶;“陋”,即语言无味,格式老套,面目丑陋;“秀”,即秀名词,越是简单的说得越复杂,越是熟悉的说得越陌生,故弄玄虚,卖弄聪明。  相似文献   

13.
谈心谈话,是党内过民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这个步骤不能少。怎样才能在民主生活会上既谈出问题,又谈出团结?笔者认为,谈心谈话要做到“真”“实”“好”。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4,(4):58-59
吕林荫在2月21日的《解放日报》上介绍说,“断舍离”这一概念由自诩为“杂物管理咨询师”的日本人山下英子提出.是近年日本新兴的生活理念:“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质的迷恋。她以此理念为基础。鼓励人们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6,(6):93-93
这是流行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的一个词汇。据媒体报道,时下不少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会读《厚黑学》、练酒量、找关系,修炼这些所谓的“灰色技能”。有专家指出,“灰色技能”是一种社会对人的异化。一方面社会强调法治,但“人情”所到之处,法治也得避让三分,迫使大学生们也不得不去适应这种潜规则。但应该看到,“灰色技能”虽然受宠却并非主流,在修炼“灰色技能”的背后。  相似文献   

16.
肖简 《党课》2010,(12):73-73
“位”与“为”,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位”者,地位、职位、位置;“为”者,行为、能为、作为。“位”者,为之用;“为”者,位之体。二者相辅相成,是相互关联的辩证统一体。谋“为”与谋“位”,虽一字之别,却能体现出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与修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再一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思维方式的伟大转变,是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在实践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人”,对其作科学而具体的诠释,以致于不会使“以人为本”在现实中沦为空谈和一种滥辞,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之“人”应涵盖“人民”、“后代人”、“有生命意义即将出生的人”、“法人”、“犯罪人”和“失去生命的人”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一场撼动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席卷而来,全球正面临着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为我们审视“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视角。两种“共识”在金融危机中的不同境况表明:深化金融监管的改革已成为两种不同“共识”中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廉桂峰 《党课》2012,(18):57-58
“大”与“小”的关系。“一把手”是管全面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纳入视野,不能疏忽、失察,但是需要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力气抓的、谋的则应是大事、大局。谋全局、抓大事,既是“一把手”的主要职责和职能,也是“一把手”工作的突出重点。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机关的党支部书记,如何履行好“一岗双责”,本人工作的体会是要做好以下“一”“二”“三”“四”:“一”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按照河南省委省直工委的安排,围绕办党组统一部署和机关党委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各项职责,不折不扣地贯彻办党组的决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办党组的指示,不折不扣地完成办党组交给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