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是公安部1996年7月25日颁布,自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一切违反《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所造成的轻微损害。《民法通则》作为制定《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的根据之一,主要是规范和调整因人身损害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关于公民的民事行  相似文献   

2.
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医学杂志》2004,20(1):59-64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研究》课题组历经二年的努力,在原《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等三个标准的基础上,整合编制的《人体损伤鉴定标准》于2003年10月30日在上海通过专家鉴定。现本刊刊出的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课题终极稿,仅供参考,并请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3.
目前正在适用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以下简称《轻伤标准》、《重伤标准》)及《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以下简称《轻微伤标准》) ,一般法官对此比较熟悉 ,法医也严格按照这 3个标准进行司法鉴定 ,但很少有人对这 3个标准的法律依据问题进行探讨。[1~ 3 ]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法律及有关规定 ,对这 3个标准的法律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一、3个标准的法律地位《轻微伤标准》GA/T14 6-1996由公安部于 1996年 7月 2 5日发布 ,191997年 1月 1日实施 ,在法律上属于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是否属于规章尚有争议 ,《重伤标准…  相似文献   

4.
制订《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势在必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军  邱胜冬 《法医学杂志》2003,19(2):100-102,106
我国自1990年施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及1997年实施的《人体轻微伤的鉴定》已经历了十余年,在此过程中,国家的相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部分非法行医典型案例讨论该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问题 ,对于非法行医造成人身健康受到损害的程度如何界定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作者认为应以刑法为基础 ,参照《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作为主要依据 ,并考虑非法行医行为在这类案件中的参与程度 ,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6.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是两院两部于199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是公安部于1997年1月1日实施的.三个标准的颁布,为人体损伤程度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维护法律尊严和公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上述《标准》缺乏系统性,部分条款文字表达不准确,给正确理解运用《标准》带来一定难度,三个标准亟待修订.现笔者提出个人拙见,供广大法医同道商榷,以进一步完善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陈平 《证据科学》2001,8(3):143-145
本文结合部分非法行医典型案例讨论该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问题,对于非法行医行医造成人身健康受到损害的程度如何界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作者认为应以刑法为基础,参照《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并考虑非法行医行为在这类案件中的参与程度,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于2013年8月30日共同颁布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已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取代《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司发[1990]070号)、《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法(司)发[1990]6号)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 146-1996)(以下简称“旧标准”)。  相似文献   

9.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草案)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现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与新制定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草案)(以下简称“新《标准》”的比较,刍议新《标准》的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黄文杰 《证据科学》2004,11(1):58-59
目前正在适用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伤标准》、《重伤标准》)及《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以下简称《轻微伤标准》),一般法官对此比较熟悉,法医也严格按照这3个标准进行司法鉴定,但很少有人对这3个标准的法律依据问题进行探讨。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对这3个标准的法律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共同颁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已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新标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司发[1990]070号)、《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法(司)发[1990]6号]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 146—1996)同时废止(以下简称“旧标准”)。  相似文献   

12.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伤标准》)于1990年4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颁布实施.关于轻伤的界定是指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并强调在鉴定损伤程度时,应该以外界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害及后果为依据,包括损伤当时的伤情,损伤后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等,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轻伤标准》实施至今已逾22年,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项目及器械的不断完善更新,对原来许多模糊、未知的领域有了更新的认知、发现,使得目前使用的《轻伤标准》部分条款滞后、较粗糙,无量化标准、不科学.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信息之窗     
司法部在沪召开《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项目鉴定会10月30日,来自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及卫生系统、高等院校等有关专家,汇聚在地处上海的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下称“司鉴所”),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项目进行鉴定。司法部法规教育司司长杜春、司鉴所所长杜志淳、副所长沈敏及课题组专家出席了鉴定会。由司鉴所负责起草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是司法部立项的部级重点课研项目。它将原来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等三个标准整合为一个标准,并按人体损伤严重程…  相似文献   

14.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规定不同程度的牙齿损伤所应认定的损伤程度,其前提条件应是正常牙齿。而行根管治疗后牙齿的不同结局,成为此类案件鉴定的关键。作者结合具体检案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守斌 《证据科学》2007,14(3):I0001-I0002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规定不同程度的牙齿损伤所应认定的损伤程度,其前提条件应是正常牙齿。而行根管治疗后牙齿的不同结局.成为此类案件鉴定的关键。作者结合具体检案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面部损伤后残留瘢痕的情况在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中比较常见,虽然现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以下简称《重标》)、《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标》)及《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对其损伤程度分别进行了规定,但在损伤程度的鉴定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刊简讯     
《中国司法鉴定》2007,(3):57-57
上海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开展业务交流与培训5月18日,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组织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部分临床专家,进行业务交流与培训,由资深法医学鉴定人就《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的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等作了重点讲解,对司法鉴定实践中疑难、复杂的案件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鉴定标准,作了进一步阐述。临床专家们对正确适用损伤、伤残评定标准,达成了共识,使法医学司法鉴定更加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盲管创损伤程度的评定姚燧彪江西省安福县人民法院(343200)目的,我国实施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下称《重伤标准》和《轻伤标准》)和应用中的"轻微伤鉴定标准"中,对盲管创伤损伤程度的评定无明确规定,而实践中盲管创并非少...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4年起实施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调整,分级更细化,规定更合理、科学,但经过实践之后,《标准》中某些条款仍然存在一些争议。针对这些争议,通过分析比较,指出条款中存在的问题或提出修改方案,以期通过探讨能够统一思想、减少争议,对完善鉴定标准起到积极的作用。1轻微伤的定义与理解《标准》3.3将轻微伤定义为"各种致伤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0.
排尿功能状况的客观准确评估是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的难点之一.2017年1月1日实施《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对膀胱损害残疾划分指标、原则与国外标准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比较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与国内外其他伤残标准中膀胱损害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完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相关内容的建议.同时介绍了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膀胱功能障碍鉴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