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启芳  俞剑英 《湘潮》2014,(10):14-18
陈云先后四次走出国门,第一次是在抗战时期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和红军进行长征的情况,接下来三次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两次出访苏联,一次秘密访问越南。此外,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还由经牡丹江、图们,取道朝鲜,并经过一个月的辗转颠簸,到达临江,指挥了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  相似文献   

2.
陈云的全部经济工作围绕两大主题:一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二是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即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这是陈云的经济价值观。它是陈云经济理论的核心,是陈云全部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陈云经济工作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深入学习和领会陈云的经济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云曾随红五军团踏上长征路.1635年6月,他受党的委派离开长征队伍,由上海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在赴苏前的日子里,陈云在上海写下了追述红军长征的文稿--<随军西行见闻录>.  相似文献   

4.
陈云的全部经济工作围绕两大主题一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二是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即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这是陈云的经济价值观.它是陈云经济理论的核心,是陈云全部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陈云经济工作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深入学习和领会陈云的经济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史上,既参加过长征, 又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将军仅有3人。现年92岁高龄的开国将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涂通今就是其中的一位。每次谈起长征的话题,涂老兴致都很高,他拉着笔者的手说:“我一生可以说经历了两次长征,一次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经历了各种险恶环境的考验;另一次是圆满完成祖国交给的赴苏留学任务,获得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走完了向文化进军向科学进军的长征。”  相似文献   

6.
陈云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奠基人之一;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中国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在这一恢弘的历史长卷中,处处镌陈云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奠基人之一;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中国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在这一恢弘的历史长卷中,处处镌  相似文献   

7.
红军主力长征后,曾山奉命担任江西省委代理书记、江西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留守江西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演绎了“半面红旗”的革命斗争故事,被誉为“游击高手”,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5月,曾山突围到上海,赴苏联留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和陈云一起从苏联飞抵延安,受到毛...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曾于毛泽东1945年赴重庆谈判、1949年底至1950年初访问苏联和1953年底至1954年初去杭州体假,并主持起草宪法期间,三次代理中共中央主度职务。与刘少奇的经历相类似,陈云也于1954年底至1958年初,在周恩来总理离京出访期间,四次代理国务院总理职务。长期以来,人们对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方面的文章也较多。但相比之下,人们对陈云代理国务院总理的情况却了解得不多,这方面的文章就更少。本文将陈云四次代理国务院总理的情况概述如下,以展现陈云对新中国的建设所作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陈云与李先念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二人,对国家大事,总是能想到一起,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观点。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很深的。星星峡奠定友谊陈云与李先念最早相识,是在红军长征路上,是在新疆和甘肃交界的星星峡。陈云与李先念是怎样在星星峡奠定友谊基础的呢?  相似文献   

10.
人民出版社1958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共收入文章55篇,都是第一方面军的红军将士在长征结束以后不久写的回忆录。开卷篇《随军西行见闻录》,署名廉巨。廉巨是陈云的笔名。长征开始,陈云受中共中央委派,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当时红五军团军团长是董振堂,政委是李卓然。1934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  相似文献   

11.
从建国后三次经济调整看陈云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观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源泉之一。在长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陈云坚持从国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研究和考察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探索经济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并运用的以人(农)为本、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陈云对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学习时报》刊登高放的文章说,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曾经有过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转变: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变为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1949—1956);第二次转变:从以苏联为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在陈云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这样评价陈云: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一生,是伟大、光荣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自《陈云书风》一书。为了宣传红军长征,在莫斯科期间,陈云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这篇文章向世人第一次生动细致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描写了红军领导人同群众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陈云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以其独特的经济才干而著称于党内。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对陈云的理财能力极为称道,多次赋予他统帅全国财政经济的重任。陈云以其实事求是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可是,由于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和“包产到户”等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进而使陈云被错误地认为是思想“右倾”、“保守”而受到长时间的排斥和冷遇。综观两个伟人之间的交往,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姚群民 《党史文汇》2002,(12):30-30
在众多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早期报道中,陈云同志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以亲历亲闻角度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与红军领袖的文献。文章于1935年秋写成,次年在中共主办的巴黎《全民月刊》上发表,同年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此后,传入国内,以多种版本出现,流传很广。1934年10月,陈云作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的中央代表,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他出席遵义会议。5月,受党中央的委托,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前往共产国际。他先到上海,8月,从上海启程,20日到达莫斯科。当时,苏联、…  相似文献   

17.
正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成功指挥三次金融保卫战,取得经济战线上"淮海战役"的胜利;探索新中国工业化道路,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带领中国经济摆脱危局。这些历史功绩使其成为公认的党内稀缺的能够胜任财经工作的能手。当然,陈云领导财经  相似文献   

18.
陈云与社会主义新时期经济迟爱萍陈云是我党我国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者。他在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组织才能和非凡的思想智慧,受到全党的赞誉。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陈云又以其丰富的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为恢复在十年"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9.
陈云同志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一文,是一九五六年九月在党的八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陈云同志对于如何改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这样的设想:“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  相似文献   

20.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今年是陈云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伟人,本刊拟开设专栏,约请相关专家学者陆续撰写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他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编者按: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今年是陈云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伟人,本刊拟开设专栏,约请相关专家学者陆续撰写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他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