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命的七月     
在我心中,七月是火红的七月,生命的七月。1948年7月,在硝烟未散的梅河口重镇,党给了我政治生命,我荣幸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早在1946年“四保临江”战役的烽火中,临江中学举行了一次隆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会。在会上作报告的是著名作家、临江县委宣传部长蔡天心和他的夫人、宣传部副部长江帆。他们以亲身经历,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他们的讲话有理有据,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深深地打动了还是中学生的我。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党的伟大,看到了革命的前途。从此,我主动接近八路军,参加“谁养活谁”的大讨论和“四保临江”的宣传活动。不久,我在中学参加了党的外围  相似文献   

2.
孙国 《湘潮》2011,(3):15-18
萧劲光戎马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其中四保临江、围困长春是他众多传奇战斗中的最传神之作。  相似文献   

3.
临江,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唐朝渤海国时期就在此设过郡,清朝时曾是鸭绿江都护府,日过千帆热闹繁华;到了近代又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革命根据地。58年前,陈云、肖劲光、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的伟大胜利,为解放东北和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8年后的今天,临江市委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又带领全市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在一生64个春秋中仅仅去过两个国家——日本和苏联。青年时代他曾五次前往日本留学.主要是为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1922年11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曾经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远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陈独秀一生中第一次前往苏联也是最后一次出国之行。  相似文献   

5.
陈赓大将一生戎马倥偬,战斗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四次光临有英雄城美誉的南昌。由于历史时期的不同和斗争形势的复杂,陈赓的四次南昌之行也各具曲折,充满传奇色彩。用他自己的话说:“(前三次南昌之行)或为亡命客,或者站不住,或为阶下囚……”。直至全国解放前夕他率大军兵临南昌,才使自己的南昌情缘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匆匆过客,陈赓一进南昌城1926年9月,风华正茂的陈赓挟“黄埔三杰”之盛名,受党的派遣赴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工作。次年2月,学成回国,奉命到上海辅佐周恩来等人组织并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6.
郭红婴 《新长征》2011,(5):60-61
四、抗日游击斗争的蓬勃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扩大 在南满地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1934年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抗日游击区扩展到以柳河、通化、金川、临江为中心的20余县。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所属党组织和军队、群众工作的领导,1934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临江县四道二岔召开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中共南满临时特委,李东光代理书记。  相似文献   

7.
1925年,刚满15岁的蒋经国在父亲蒋介石的允许下,和另外一些青年到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12年,直到1937年才携妻带子返回祖国。这期间,蒋经国曾三次向苏联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前两次都未获批准。最后一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至少三次说过,他在1927年底就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在1980年参观八七会议旧址时,他曾指出:八七会议时,“李维汉是秘书长,……我是中央秘书,……1927年底在上海我才当秘书长。”在1984年3月会见外宾时,他又说:“我192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就当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10月,他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指出:“一九二七年底我第一次当中央秘书长时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9.
吴殿卿 《党史博览》2014,(12):20-25
正刘华清是新中国第三任海军司令员。他三次进出海军,以及在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层后,都密切关注着海军的装备建设、部队发展,为打造中华民族的海上长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之所以在海军建设上有着惊人的远见,与其早年留学苏联,系统受过正规的高等海军军事教育是分不开的。作为第二批学员成员赴苏留学1954年6月中旬,正在忙于大连海军学校整编工作的刘华清接到海军的通知:经中央军委批准,刘华清离职到苏联伏罗希洛夫  相似文献   

10.
1925年,刚满15岁的蒋经国在父亲蒋介石的允许下,和另外一些青年到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12年,直到1937年才携妻带子返回祖国.这期间,蒋经国曾三次向苏联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前两次都未获批准.最后一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的协调下,蒋经国才实现了回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吴殿卿 《湘潮》2014,(12):28-31
刘华清是新中国第三任海军司令员。他三次进出海军及至在进入党中央最高决策层后,都密切关注着海军的装备建设、部队发展,为打造中华民族的海上长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以如此深得海军堂奥,在海军建设上有着惊人的远见卓识,与其早年留学苏联,系统受过正规的高等海军军事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早期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和共产国际及苏共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周恩来长期作为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三次前往苏联,参加相关会议及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等。在三次赴苏期间,他无论是对中共六大的召开还是和共产国际及苏共交流联络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928年5月至10月:第一次赴苏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因国内白色恐怖严重,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举行。5月初,周恩来化装成商人,历尽艰辛,前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一生与外国交往中,与苏联交往的历史最长,关系最深,恩怨也最多。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的苏联观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毛泽东对苏联怎么看?为什么会这么看?他的苏联观发生变化的原因何在?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一.历史的恩怨对建国以前的中苏关系,毛泽东有个总结性的看法,即苏联“有四个好”,也有“四条错误”,“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①1956年9月,毛泽东在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话时指出:“苏联一般来说,总的是好的。他们有四个好:马列主义,十月革命,主力军,工业化”。②在毛泽东眼中…  相似文献   

14.
正1964年4月17日是赫鲁晓夫的70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庆典,其规模和声势仅次于1949年庆祝斯大林的70岁寿辰。祝寿活动上,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书记来到赫鲁晓夫的寓所。勃列日涅夫宣读了由全体苏共领导人集体签名的贺信,向"最亲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还代表党和政府,给赫鲁晓夫颁发了第四枚金星勋章,并亲吻了他三次,晚上还举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1940年他就预见到他将在未来的新中国国家政权中扮演总理角色。●第二次,在抗日战争胜利之时,他预言,国民党挑起内战必失去人心,失天下,共产党会团结其他民主党派建设新中国。●第三次,阿尔巴尼亚的共产党政权迟早要垮台。苏联的经济很僵化,停滞不前,民族矛盾复杂,最终要出大乱子。“苏联帝国最终要瓦解”。这是曾长期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先后担任过周恩来的警卫、副官、秘书、卫士长的老红军何树英同志的回忆:我1940年5月4日来到周恩来身边当警卫,一星期后随他由延安奔赴重庆,以后历任副官、秘书、卫士长。周恩来无疑是一位鞠躬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为革命出生人死,奋斗终生。他的一生非常坎坷,极具传奇色彩,就连追悼会都为他开过四次。前三次,发生在二十年代短短的五年时间中。当时,他在敌人统治的心脏地区,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斗争,三次被同志们误以为他已经“光荣’。而他却大难不死,继续投身革命队伍,其中两次追悼会是周恩来为他主持的。第四次,是在他遭受迫害辞世13年后,由彭真同志主持,王震同志代表党中央致悼词。  相似文献   

17.
一 访斯大林 1950年1月10日,北京火车站。凛冽的寒风中,周恩来登上专列,开始了他建国后的第一次苏联之行,也是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的第一次出国访问。 周恩来此行,是奉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之命,前去参加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有关中苏两国帮交事宜的商谈。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如中方不签约,苏联就不好出兵." 1945年2月下旬的一天,蒋介石在他的重庆公馆里踱来踱去,正为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连连失利而心情烦躁.恰在这时,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发来一道密电更使他惊得目瞪口呆.密电说:"本月上旬,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的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对外公布是专门讨论欧洲战事,实际上是针对亚洲对日作战的事进行磋商,并订有极不利于中国的机密条约.美、英两国为了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在斯大林的强硬态度下妥协屈服,其要点为:一、承认外蒙独立;二、大连开为国际商港,苏联有优惠权利;三、苏联租赁旅顺为海军基地;四、中东、南满铁路由中苏共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苏联改革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扩展到欧亚十几国。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始对旧模式、旧体制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是互相影响的。到1989至1990年,东欧八国和苏联的改革先后都以共产党的失败和下台而告终。造成这种悲剧性的后果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着重谈对苏东剧变深层原因的看法,把我个人的研究心得和盘托出。一、苏联东欧变化对我们党较大的三次影响第一次影响是在1956至1956年。开始毛泽东是想从苏东变化中吸取教训,他在《论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革命老人唐有章一生可概括为“中国50年,苏联 30年;党龄80;党龄 60”。他《一生革命,半生流放》在苏联学习,被打成“天然托派”,第一次被流放苏联摩尔曼斯克;因苏联“清党”运动,他第二次被流放马加丹市;命途多蚌的他回国后在“文革”中又再次蒙冤,被关进秦城监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