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汉书》亦称《前汉书》,班固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实。固,字孟坚,后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汉书》,是《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一,也是毛泽东终生研读的一部大著作。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作者刘义庆(公元403-444年)为南朝宋宗室,全书分为德行、言谈、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共1230个故事。《世说》以通俗而贴近生活的语言表现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是一部充分记载魏晋清谈家活动的书。本文以《世说》中的"重言词"为考察对象,从中窥探《世说》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3.
《史记》     
正《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  相似文献   

4.
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深受魏晋风度的影响,其编撰体例、历史评论以及历史撰述中的文辞之美,都与魏晋风度放达、自然、尚真的精神内涵有着内在的相通性。范晔表现在史学著述中的自觉意识是魏晋以来个体意识的觉醒在史学上的表现。范晔史学思想中的崇儒精神与魏晋风度相糅合,赋予了《后汉书》独有的史学个性。  相似文献   

5.
正《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主要著作。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大臣,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300余万字,编著历时1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我国"史学双璧",毛泽东视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两部大书之一(另一部为《史记》),终生喜读。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读史鉴今,为治党、治军、治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中华密鉴     
<正>汉·许慎许慎为东汉经学家,其著《说文解字》一书成于汉和帝水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以小篆为规范字体,经简约整理而成。字型标准.用笔匀整。张怀瓘《书断·下卷》:"许慎少好古文学,喜正文字、尤善小篆,师模李斯,甚得其妙。"职典枢机,以谨慎周密自著,外内无间。每定大政,已决,辄移病出; 闻有诏令,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朝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  相似文献   

7.
王金花,2007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造拔大赛三等奖获得者。点评/杨成勇贵州民族学院客座研究员,"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簿一套评审组专家。打籽绣《后汉书》描绘西汉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苗族、瑶族先民"知五  相似文献   

8.
陈锦春 《理论学刊》2012,(2):108-109
《后汉书》关于汉章帝刘炟、顺烈梁皇后梁蚋的享年及东海恭王刘强的在位年数记载有误.查考《后汉书》所载,对比其它载籍,运用本校和他校之法,可以证知,汉章帝的享年,“年三十三”当作“年三十二”;顺烈梁皇后梁蚋的享年,“年四十五”当作“年三十五”;东海恭王刘强的在位年数,“立十八年”当作“立十六年”.  相似文献   

9.
正"过去(2017年3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前)曾有‘两部半法律治文化’的说法广为流传。其中一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另一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还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不完全是文化领域的,这个说法虽然不见得准确,却真实反映了公共文化立法上的薄弱。"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公管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张震教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一书由科学出  相似文献   

10.
正经风历霜,去品味、去感悟、去坚持,终会迎来更豁达绚烂的风景、更美好辉煌的人生。"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南朝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里曾说,在风霜中才能识别各种草木的性质,在危乱中才能看出忠贞之士的操守。"风霜"引申出艰难困苦之意,今人常用"饱经风霜"一词形容一个人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炼。自然界的风霜,是一种物候现象;而人生中的风霜,则意味着逆境、危机、艰难险阻,乃至无奈、低落,悲哀、痛苦。面对风霜,去直面它,就会懂得坚强;去熬过风霜,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观     
《咬文嚼字》开咬《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说汉武帝晚年"迷恋黄老、烧香拜佛,是道家的无为"。这错在知识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为西汉衰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一说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武帝时期是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千百年来流传最广和使用较多的中华典藏古文工具书.作者许慎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人.《说文解字》大约撰于永元八年(公元96年),成书于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取名“说文解字”,即说解文字之意.所谓“说文”,就是直接讲述独体字的构造类型以及它所记录的词的本义;“解字”则即分解、分析合体字的结构进而训释它所记录的词的本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途暗淡的民族。精神的力量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开辟未来。在中国众多革命精神的"富矿"中,长征精神无疑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神奇力量。美国《人类一000年》一书曾公布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100件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史书,记载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到五代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上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的史实。《资治通鉴》的意思是取得国家安定的历代鉴戒。  相似文献   

15.
斯夫 《党史博览》2003,(8):11-15
毛泽东再次索要他已读完归还的《柳文指要》上部,是为了把上、下部一并送给康生看1963年7月,毛泽东和章士钊(左一)亲切交谈。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在政治上表现了一定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所留下的著作,全部收在《河东先生集》中。章士钊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用了大半生的余暇时间研究了柳宗元的论文集,并在晚年写出了《柳文指要》一书,约一百余万字。《柳文指要》分上、下两部:上部是“体要之部”,按照柳集原文编次,逐篇加以探讨,包括评论、考证等几个方面;下部…  相似文献   

16.
宝通禅寺,位于武昌东山,始创于一千五百余年前的南朝刘宋年间(公元420-479年),原名东山寺。明代成化21年敕改宝通禅寺,沿袭至今。明清之间,又经兵燹,修建再三,至同  相似文献   

17.
梁宗华 《理论学刊》2001,(1):100-103
范晔所撰《后汉书》实为宣志之作。他对东汉各朝政治状况及重大举措 ,社会时尚、民风习俗之变等史事的论析 ,多侧面地体现了他“正一代得失”的著史宗旨 ;而《后汉书》人物品评所独具的诸多特征如贵德义、薄公卿等 ,正贯彻了儒家讲求忠、义、节、让的精神 ,彰显了他归本儒学的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中国古代典籍先后称之为“岛夷”(《尚书》)、“瀛洲’(《史记》)、“东缇”(《后汉书》)、“夷洲”(《三国志》)、“流求”,“琉球”(唐、宋、元诸代)。明代中期,平安地方(令台南一带)有一个土著民族叫  相似文献   

19.
正一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阿英(本名钱杏邨),一生嗜书,在文艺研究的多个领域都有重要收获。他早期写有许多文艺评论,还创作了多部历史剧;后期以近现代小说研究为主。由于收藏丰厚,他撰述、辑录有《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小说四谈》《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晚清文学丛钞》等多部研究著作。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著述丰硕的典型文化人还是一个"老革命"。近现代中国时局多舛,文化人基  相似文献   

20.
李膺的威力     
陈鲁民 《前线》2009,(10):77-77
夜读《后汉书》,看到记载李膺事迹一节,不禁击节叫好:李膺,真英雄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