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资治通鉴》是北宋大学者司马光与助手历19年之久撰写的编年史巨著。全书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十国,贯穿1362年历史,蕴含15个朝代的兴衰荣辱,总计294卷,是中国史学史上继《史记》之后的又一创举。 《资治通鉴》曾是毛泽东同志十分喜爱并多次向人们推荐的一部史著,一生曾圈点、阅读17遍。早在1912年,19岁的毛泽东就开始阅读这部书,并由此开始奠定了了解中国历史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古籍的阅读、整理、出版极为关注。1954年,第一次全国  相似文献   

2.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毛泽东很喜欢读它。据他晚年说,《资治通鉴》读了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又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噢!《资冶通鉴》写了自战国至五代1362年史事,共300万字。它的主编是北宋的司马光。  相似文献   

3.
《湘潮》1994,(5)
毛泽东评点《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北宋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毛泽东十分喜爱这部书。他的藏书中既有《通鉴》的线装本,也有标点平装本。出差视察随身携带《通鉴》,休息睡觉时床头放着《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其...  相似文献   

4.
正《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哗编撰,唐朝李贤等注。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自成一家之言,记述了上起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实,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之一。毛泽东喜读《后汉书》,曾写下批注:"《后汉书》写得不坏,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经世的传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史记》是为了“述往事,思来者”,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重视史学述往鉴今、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古往今来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6.
正《汉书》亦称《前汉书》,班固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实。固,字孟坚,后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汉书》,是《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一,也是毛泽东终生研读的一部大著作。  相似文献   

7.
《资治通鉴》系北宋大学者司马光及其助手,参考正史、野史300余种,呕心沥血,研末钩沉,历时19个春秋而完成的一部编年体的煌煌巨著。全书上起东周威烈王,下迄五代后周世宗,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蕴含了15个朝代的兴衰荣  相似文献   

8.
正《史记》是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它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征和三年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人们公认的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班固的《汉书》鼎足而立的三部大书,位列《二十四史》第一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毛泽东一生喜读《史记》,他不仅研读《史记》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具,而且善于从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中以史鉴今,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于指导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确实是空谷足音,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9.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下简称《通鉴》)是一部洋洋三百多万字的史学巨著。它记载了我国上自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重要史事。司马光等人编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治,恶可为戒者”,也就是说,此书要通过所记述的涉及国家与人民关系重大而密切的重要历史事件,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安邦治国的借鉴,从而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借助历史这面镜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历史上各个朝代兴衰成败的…  相似文献   

10.
《党史博采》2014,(1):58-58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由中共河北唐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与河北》一书,2013年12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分十七章节约30万字,共收录毛泽东在河北的历史照片远200幅。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史学精品力作灿若星汉,其中尤以《史记》为最。《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成书于公元前91年,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全书共计五十余万字,可谓皇皇巨著矣。据作者司马迁的用意和规划,全书各篇排序依次为:记历代帝王政绩的“本纪”12篇;大事和人物年“表”10篇;记礼、乐、音律、历法、天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18,(12)
正《二程集》的旧本为《二程全书》,是我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程颢与程颐两位兄弟全部著作的汇集,多为语录体,乃二程平日与师友门下讲学论道的记录。近代学者王孝鱼以清代涂宗瀛所校的《二程全书》为底本,参照明清其他刻本,进行标点和校勘,呈现出当今存于世、广为流传的《二程集》。程颢与程颐为嫡亲兄弟,河南洛阳人,均出生于黄州黄陂县(今属武汉市黄陂区)。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北宋哲学  相似文献   

13.
《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史书,记载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到五代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上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的史实。《资治通鉴》的意思是取得国家安定的历代鉴戒。  相似文献   

14.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6):55-55
正《跟毛泽东读资治通鉴》于立文著红旗出版社2014-6《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资治通鉴》,通读穷一十七遍,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遂广为推荐,又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循循导启,不厌碎烦。可以说,《资治通鉴》伴随毛泽东走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尧夫,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市)人。作为“北宋五子”之一,邵雍提出了一套“包括宇宙,始终今古”(《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上》)的庞大的象数学体系,并且在我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一分为二”的哲学命题。 “一分为二”即“加一倍法”(程颢语)是邵雍认识  相似文献   

16.
北禾 《党课》2010,(22):77-79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史学家、大政治家。他一生有三件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少年时期击瓮救友,中年以后主编了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晚年以残病之身上朝执政,不消半年时光便把王安石苦心经营近20年的“熙宁新法”全部废除。中国古代历史上获得司马光这样知名度的人物是不多见的。但是,他勤俭一生的品格却不被后人广泛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司马光的《家范》是一部有着完整治家理念的家训。后世多知其《资治通鉴》,而《家范》罕为人知,但司马光认为,《家范》比《资治通鉴》更为重要。齐家是本,治国是末,这也是他写《家范》的目的。司马光把家庭教育当作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来对待,《资治通鉴》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以史鉴于治国;而《家范》是以史资于治家,为后世提供治家的准绳。  相似文献   

18.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27(5):F0002-F0002
严予陵(公元前37-公元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横河(现属慈溪市)人。严子陵以其高风亮节的学行,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严子陵,写有一篇传颂千古的《严先生祠记》,赞他“云山苍苍,汀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王守仁(1472-1529),字安伯,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于余姚。王守仁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其学说存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宁鲁屿,会稽余姚…  相似文献   

19.
由王道平、周宏雁、姜铁军撰写的《震撼世界的大决战》(以下简称《大决战》)一书,于1990年4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军事历史专著。该书全面地记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进程和胜利,比较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战略指导与国民党军队及蒋介石的战略指导之间的优劣得失,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三大战役中的光辉实践,概括了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理论的要点。全书30余万字,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叙述平实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集历史记速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好书。通读全书,可以看出它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薛庆超 《世纪桥》2011,(2):6-10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讴歌历史上的明君贤相,鞭挞乱臣贼子,“使乱臣贼子者惧”。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更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一部治国安邦的执政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