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是村民民主参与和治理村级事务的途径。自治绩效的高低关系着村民自治发展的活力与前景。时下自治绩效展露出的问题已不容忽视,而农村大学生回流对化解当下村民自治绩效中存在的问题起着积极的功效。出于此目的,通过探讨村民自治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农村大学生回流对提高村民自治绩效的积极作用;进而寻求消解吸引农村大学生回流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新乡贤、发挥新乡贤作用成为四化同步、乡村振兴的重要元素。通过新乡贤示范引领和新乡贤资源有效运用,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新乡贤作用有效发挥面临自上而下推动,陷入行政化困境;内生动力不足,外生依赖性强;经济资源主导,资本逻辑抬头;有效监管不足,存在权威异化倾向等等障碍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认定和新乡贤作用有效发挥必须严格地以"有效提高当地乡村整体社会福利"为前提,明确村民的自治主体地位、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因地制宜培育新乡贤资源有效运用环境,增强村庄内生动力,完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制度是实现基层民主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实践中所凸显出的制度困境、组织障碍、能力不足等问题,使村民自治遭遇了发展性障碍。唯有制度、组织和能力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托起村民自治这一平台。本文基于对三个有代表性的"村治实验"样本的观察,分析村民自治不同的实践形式及其特点、功能和局限,为探索新时期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受到国家制度设计、基层政府诉求及乡村社会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实践样态最显著的特征是"富人治村";而在中西部大部分的普通村庄,村民自治实践却呈现为"维持会"的状态。"富人治村"和"维持会"皆具有合理性同时又存在诸多方面的困境及隐患。为了实现乡村的"善治",村民自治应在基层政府转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并积极推进协商式治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推广实践,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自治下的"村支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这也是全国实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理清和协调处理"村支两委"间的关系,成为中国农村开展基层民主建设、实施村民自治必须面对和及时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北方某省LZ村为个案,通过对自治选举、决策权力运行、选举村委会主任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影响、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来考察LZ村中"村支两委"关系,从权力运行和治理绩效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得出一种新型的"村支两委"关系模式,为村民自治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北大法宝"案例库中83份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的裁判文书的梳理可以发现,村民自治规范在行政诉讼的实践中正发挥着作用,村民、村集体、行政机关与法院均在相当程度上援引这种规范证成理由正当性。村民较倾向利用村民自治规范与国家法的位阶关系,形成"规范性援引路径";而村集体和行政机关则较多地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相较国家法的"自治属性",排除国家权力的干涉;法院虽多数情况下意在保护村民权益,但也向村集体与行政机关作出较大让步。这种援引背后,是农村社会、基层政权与国家交互作用所导致的正式制度施行机关在乡村治理中偏好适用非正式制度的治理逻辑,它对国家权威、动员能力和社会秩序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对其进行法治化调适,将宪法、法律等国家法内涵扩展至原则与精神,在二者关系上则引入"明显违反"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北大法宝"案例库中83份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的裁判文书的梳理可以发现,村民自治规范在行政诉讼的实践中正发挥着作用,村民、村集体、行政机关与法院均在相当程度上援引这种规范证成理由正当性。村民较倾向利用村民自治规范与国家法的位阶关系,形成"规范性援引路径";而村集体和行政机关则较多地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相较国家法的"自治属性",排除国家权力的干涉;法院虽多数情况下意在保护村民权益,但也向村集体与行政机关作出较大让步。这种援引背后,是农村社会、基层政权与国家交互作用所导致的正式制度施行机关在乡村治理中偏好适用非正式制度的治理逻辑,它对国家权威、动员能力和社会秩序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对其进行法治化调适,将宪法、法律等国家法内涵扩展至原则与精神,在二者关系上则引入"明显违反"标准。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始终存在着一个体制性问题,即国家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如何衔接与互动?已有的研究往往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建制社区上,因而对于实行行政管理还是社区自治,在态度上显得模棱两可或水火不容。如果我们把观察问题的视域从单个社区扩展到整个街区乃至市区层面上,并以此透视"行政"与"自治"两种逻辑的交互关系,那么就可以将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划分为三类理想模型:行政一体化模式、行政与自治分离模式和行政与自治衔接模式。行政一体化模式使政府效能改善和市民社会发育陷入双重困境;行政与自治分离模式又因强调国家与社会二分而导致脆弱的社会自主性;一种合理化的建议是突破社区限制,改革街道体制,通过新的衔接体的设立,从而一方面保证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实现,另一方面拓展基层社会的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9.
杨世建 《前沿》2012,(10):44-46
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之所以陷入运行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权力几乎不受宪法约束,导致某些地方政府在对待村民自治问题上形成了"政府权力中心主义"。在"政府权力中心主义"的实践惯性下,当村民自治实践有利于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利益时,政府就支持村民自治;当村民自治与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就不支持村民自治。因此,要让村民自治彻底摆脱运行困境,应当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原则指导下,认真思考规范政府权力,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宪法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村庄面临着形式化治理的困境。基于关中X村的考察表明: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提升乡村社会与基层政权、国家治权之间的协调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协商共治,是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有效路径。小组自治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形式,具备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和拥有比较完善的主体和治权,使得村民自治能够正常运行。在X村,村民小组具有自治主体性,行政与自治各得其所,国家与社会相互依赖,村庄实现了"双轨治理",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困境。国家需要给村民小组提供必要的自治空间,使其更好地将群众组织起来,并以资源输入为契机,实现国家治理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梅祖寿  刘明君 《求索》2012,(2):60-62
在广大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和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在新体制下,如何把农村民间管理力量聚合到村民自治的管理组织体系中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其在村民自治和构建和谐乡村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农村基层工作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重大管理问题。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创新"和谐共建中心户"组织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面临的组织管理困境,走出了一条聚合农村民间管理力量、巩固村民自治基础、构建和谐乡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村级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村民自治是农民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一项基本制度。现实中村民自治机构存在着行为不规范、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村权三分、三会自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在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其本质就是民主自治,核心是权力制衡,特点是程序规范,由此搭建了"民主受保障"、"权力受制衡"的村治新平台。  相似文献   

13.
高竹 《传承》2010,(30):64-65
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标志着我国的村民自治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当前京郊农村自治实践中有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自治模式。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京郊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的自治成效、问题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平权 《当代广西》2014,(14):51-52
正河池宜州市作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源地,自2013年以来,探索推行"党引民治"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建构了以"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拓展和延伸了村民自治机制,创新了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观点集萃     
合理划分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之间的权力界限(徐西胜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首先,要明确最高权力的归属。在村民自治的范围内,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本身都不应该具有最高的权威,他们的权力都源于宪法的最高权威。依法治国才是维护党组织的权威和行使自治权力的共同保证。 其次,要明确权力的界限。按照宪法规定,党组织的权力集中在党的领导方针政策的贯彻和监督、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村民自治组织进展状况的宏观调控方面,特别是享有对村民自治范围内的政治文化建设的领导权;自治组织的权力应集中在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控制权方面。…  相似文献   

16.
曹茂 《思想战线》2004,30(3):14-17
20世纪末,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实践,而云南是全国最后一个推行村民自治的省份。在实践中,村民自治对于维护农村社区治安,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村民自治工作在云南来说还是新事物,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还需积极创造民主的政治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万伟伟  曹露聪 《求索》2013,(3):261-263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打破了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但随着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村民自治制度固有的不足也越来越明显。文章剖析村民自治制度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的实践历程。同时反思村民自治制度存在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态因素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村民自治这一政治民主实践,不能游离于扎根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的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小农意识导致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不规范和不稳定;二是传统政治组织文化落后导致乡村宗族势力的强大;三是转型期乡镇政府政治权威的弱化导致村民自治有过分自治化倾向。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使乡村文化转型,促进中国农村政治民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镇政府权威弱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村民自治实行以来 ,农村基层民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然而 ,在这一进程中 ,乡镇政府权威出现了弱化现象。本文就村民自治背景下这一现象的表现和原因阐述自己的看法 ,并在文末提出强化乡镇政府权威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颁布实施后,通过多年的努力,村民自治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广大农村逐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当前村民自治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以致一些地方村民自治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这促使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一、村民自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广度、深度还不够。少数干部对实行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学习领会不深,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群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