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坚持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对于新形式下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调查,成都市周边农村的民主治理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效监督机制的缺乏和经济发展压力下的乡、村关系是主要原因。为此,可以从提高农民自身利益表达能力、再造有效监督制度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为承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任务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以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契合为出发点,对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性、价值功能、问题与挑战以及完善路径展开了多维度的探索,并清晰地呈现了十八大以来学术界从围绕协商民主理论本身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探究协商民主相关问题的理论转向,推动了当前协商民主实践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党的治理是全党上下互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过程。坚持民主执政,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把党的治理与发展党内民主结合起来,实现民主治理。在新的形势下,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应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和改善党的治理,保证党的治理的先进性,坚持党的治理的合法性,提高党的治理的责任性,保持党的治理的廉洁性,增强党的治理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党的自身建设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是有效协商与现代民主共同合法性推进的产物,"协商"和"民主"的价值融合是理解国家治理的两个重要侧面,协商治理是一个亟待成长的新公共治理范式。协商议题是衔接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协商治理实现了程序民主向参与式民主的过渡。公共精神贯穿于公共议题治理的全过程,对公共精神进行培养有助于强化协商治理价值理念中的公平和责任意识。因此,建构中国特色协商治理的话语体系,必须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确保"协商"在国家治理体系这一政治结构中的稳定性,以制度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作为协商民主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是一个治理的社会。要实现良好的地方治理就必须保证各种治理主体,尤其是公民大众在地方治理过程中的话语民主。由于缺乏话语民主的支撑,我国的地方治理缺乏公民组织的有效参与。公民社会贫弱、公民文化落后、公民意识淡薄、公民能力低下、民主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地方话语民主的发展。建立健全以党群合作、政府与社会合作为核心的社会合作治理,拓展地方治理中的话语平台与话语渠道,健全中国特色的基层公民治理,从治理体制、机制上践行地方话语民主,是实现话语民主与地方治理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被有的学者概括为一种治理机制,内在的包含了"合作、互动、公开"等民主治理核心要素。而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底层微观设计,与协商民主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因此,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商民主理论更好的服务于乡村基层治理实践。针对当下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乡政村治共谋化价值困境、精英治村丛林化功能困境以及普通民众原子化交往困境,我们需要从协商民主的现实语境出发进一步探讨乡村基层治理的发展之道,主要包括:以协商民主保障乡村基层治理的公开性;以协商民主提高乡村基层治理的互动性;以协商民主增强乡村基层治理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乡村治理实践面临诸多困境,集中表现为治理“缺位”:农民参与村务治理“边缘化”、农村协商民主缺位及乡村治理制度规范缺失等。这不仅有悖于基层民主自治初衷,亦阻碍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人民当家做主的完整程序和制度链条,强调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在场”性、全过程性、有效性,并秉持协商原则,确保人民参与公共事务“全过程在场”。由此观之,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有效嵌入乡村治理过程,通过构建“两化三治”路径,即在坚持乡村民主治理政治化和社会化的原则下,构建以公共理性加强德治、以行动赋权推动自治、以制度规范保障法治的乡村多元治理路径,从而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激发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活力。  相似文献   

9.
郭蕊  范斌 《长白学刊》2016,(6):62-68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发端和定位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党、国家和社会发展层面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和发展保障。从历史性、现实性与前瞻性上精准定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位置,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环节。完善现代国家治理框架下的协商民主就是要站在整体性、系统性的高度,从强基固本、构建体系、提升能力、做实效果四方面寻找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发端和定位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党、国家和社会发展层面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和发展保障。从历史性、现实性与前瞻性上精准定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位置,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环节。完善现代国家治理框架下的协商民主就是要站在整体性、系统性的高度,从强基固本、构建体系、提升能力、做实效果四方面寻找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民主是经济领域中广泛参与的利益组织形式,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同时保护少数的利益,通过合作保障经济平等、自由,促进经济有序增长。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上市公司治理遵循经济民主,经济民主体现在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中并可以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以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案反思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可发现种种不足。从微观经济民主层面,应以利益相关人理论为基础,改善和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从中观经济民主层面,应以平等为理念,推动市场参与者之间实现平等参与;从宏观经济民主层面,应以自由、合作为理念,政府、社会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治理既要顺应网络社会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障网民的言论自由和网络社会的民主氛围,实现自由和民主价值,又要以网络社会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为导向,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网民的人身财产权益,实现安全与秩序价值。在法治视域下,分别对政府的网络管理行为和网络社会主体的网络行为进行相应规制,能有效实现网络治理的自由、民主价值和安全、秩序价值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14.
如何发挥地方人大政治职能及其民主功能,是地方民主治理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听证"制度的民主创新实践,是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架构下,探索发展地方民主治理的体制创新,凸显"民意民议"、监督"执行实效"、把握"有序参与"。"人民听证"制度很好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为地方人大建设和基层民主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即应以社会需求为本位,应以有效运行为保障,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5,(10)
<正>习近平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要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有效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如上所述,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地位特别、作用特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逻辑、权威与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逻辑的剖析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必要步骤。后发国家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的推动密切勾连。成熟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要件。公民参与协商机制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根基。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之逻辑在于推动政治发展,逻辑核心体现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政治发展的推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的成熟、公民参与的有序扩大与协商机制的设置逻辑上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衔接不同协商形式,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二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解决集体行动难题;三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效协调社会矛盾;四是扩大基层治理的有序政治参与,建立更坚实的合法性基础.相应制度的改革进路应该着力于党建引领、技术赋能、制度规范和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体系由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人民政协民主和基层民主四大平台有机组成,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上层建筑。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核心枢纽地位及其群众路线保证了党内民主构成民主治理体系的核心平台。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功能、骨架地位和主脉作用使得人大民主构成民主治理体系的主体平台。人民政协民主作为由若干界别组成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专门机构构成了民主治理体系的多元要素平台。基层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根基和最广泛的实践形式构成了民主治理体系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9.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民主治理的发展进步,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金字塔式的民主治理方式,遵循多中心治理方式,建立多层次、多中心、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制度,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两种民主治理方式互补长短,相辅相成,贯穿于乡村民主治理的始终,促进乡村民主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期的演化与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已经成为了地方治理中的常态,制度化的痕迹日渐明晰。然而,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存在着分化,差异在于制度化的程度,制度形成的规则是否成为了基层协商民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进一步理顺基层协商民主的内在联系,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作用,拓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空间,需要回到基层协商民主成长的制度化路径,挖掘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中的某些要素。因此,有必要建构基于价值导向、政策执行与结果绩效相统一的基层协商民主三位一体模型机制,强调观念更新、利益兼容、治理绩效累积是协商民主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原因,使得基层协商民主更加有效地运转并朝着更加成熟定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