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和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治理优势体现在:决策合法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民主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和治理稳定性与参与性相协调。进一步促进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就必须着眼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对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新要求,既需要在现有制度存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以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协同发展治理机制和培育协同发展治理精神,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治理视角看,西方协商民主对于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治理超越。西方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对民主理念的改造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帮助自由主义民主摆脱现实治理困境和合法性危机。然而西方协商民主终究走不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框架,使其许多理论上的美好愿景难以真正转化为实践上的治理效能。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有实践探索,革命胜利后又以协商的方式建国,而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协商到政治协商,再到社会协商,最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西方协商民主又是一种治理超越,它在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多元共治、权力监督和主体培育等方面开辟了当代国家治理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中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复兴之后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与现代公共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使我们看到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美德等价值观对现代公共治理的重大意义。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公共治理中的对话与协商,公民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由此也将促进协商民主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治理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今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对如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提出详细意见。协商民主和中国民主发展、中国治理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多年前世界银行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协商民主以其独有的丰富内涵和形式凸显出在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两个重大课题中的内在逻辑联系。新的时代赋予了协商民主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创新和拓展。以新的视角全面准确地把握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求和趋势,是有效推进协商民主具体化、现实化,实实在在"真协商"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在村民自治中,村委会通过选举民主的方式解决了"权力获得"的问题,对于其行使的"权力监督"又是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来执行。而对"权力行使"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会更加符合村民自治的内在需求,并没有明确的机制,这导致在村民自治中具有治理意义上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这两方面民主的真空。而若干乡村的协商民主实践成为填补这一真空的有效机制。因此在村民自治中吸纳协商民主,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同治理,才能够真正地"找回自治"。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选举民主,进而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着眼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渠道程序进行了全面规范,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协商民主、为什么要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怎样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等一系列事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发展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协商民主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在基层特别是省以下层面落实。因为这是积极探索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拓展协商形式,提高协商成效,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创新性工作,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与中国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协商民主已经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与实践,它为乡村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和启示,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协商民主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其实质是要由"民主"走向"协商",从而追求更真实的民主;而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发展思路应是如何由"协商"走向"民主",从而追求更有效的民主治理,具体则可从主体性路径、结构性路径以及体制性路径等不同层面推进。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被有的学者概括为一种治理机制,内在的包含了"合作、互动、公开"等民主治理核心要素。而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底层微观设计,与协商民主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因此,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商民主理论更好的服务于乡村基层治理实践。针对当下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乡政村治共谋化价值困境、精英治村丛林化功能困境以及普通民众原子化交往困境,我们需要从协商民主的现实语境出发进一步探讨乡村基层治理的发展之道,主要包括:以协商民主保障乡村基层治理的公开性;以协商民主提高乡村基层治理的互动性;以协商民主增强乡村基层治理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13.
顾秀宇  李金见 《岭南学刊》2015,(3):23-26,59
基层治理制度创新与协商民主互为依托、形成合力,基层协商治理才能实现善治。逻辑上,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在形式上要依靠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合理的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则应以协商民主为前提。而现实中,某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缺失协商民主的前提环节,也经不起协商民主考验,甚至协商民主被不合理的"创新制度"裹挟,反而使协商民主流于形式和平庸。  相似文献   

14.
党内协商民主的含义、价值及其彰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东平 《长白学刊》2008,(6):117-120
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化解党内选举民主面临的必然困境;促进党的决策的科学化与合法化;限制“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党委权力过度膨胀;培育党员的民主协商意识,防止党员的政治冷漠;促进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发展。发展党内协商民主,须加强党内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研究;推进党内协商民主制度的继承与革新;找准党内协商民主的突破口;实现基层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优势互补;培养党员的民主素质,培育党内协商民主文化;规范党内协商民主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民主治理,民主治理要求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当今世界有两大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选举民主是一种代议制民主,由于代表名额的限制,客观上限制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而协商民主恰能有效地解决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问题。协商民主具有的社会稳定功能、公共决策功能、包容和谐功能,对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经过长期的演化与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已经成为了地方治理中的常态,制度化的痕迹日渐明晰。然而,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存在着分化,差异在于制度化的程度,制度形成的规则是否成为了基层协商民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进一步理顺基层协商民主的内在联系,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作用,拓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空间,需要回到基层协商民主成长的制度化路径,挖掘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中的某些要素。因此,有必要建构基于价值导向、政策执行与结果绩效相统一的基层协商民主三位一体模型机制,强调观念更新、利益兼容、治理绩效累积是协商民主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原因,使得基层协商民主更加有效地运转并朝着更加成熟定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 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这是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 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 对于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航 《传承》2007,(7):72-7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投票民主"的缺陷和不足,西方学者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治理思想,这一学说逐渐流行,成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但迄今为止,西方各国都没有将协商民主纳入国家民主政治之中。而在中国,人民政协不仅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协商民主,而且克服了协商民主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政治创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民政协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在新时代,要发挥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必须深刻认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根本性质,科学认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中的优势、功能定位和鲜明特色,认真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谭韬 《江苏政协》2014,(3):15-17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贯彻十八大报告作出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要求,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广阔背景,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高度,就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一、深刻理解协商民主在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