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宁宁  许建良 《求索》2011,(1):125-127
围绕着理想人格的探索是梁启超关于个人价值追求的重要方面。综合看来,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新民"看作是理想人格的核心思想,关于"新民"的人格论成为思考理想人格问题的出发点;其二,赋予理想人格以丰富的内涵,指出理想的人格是神格与兽格合一,使人之成为人;其三,理想人格所要完成的终极目的是个人人格和社会普遍人格的双重实现,达至个人人格尽性发展和社会人格共同向上的理想境界。综合而言,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是近代关于人格思想的开拓性研究,具有超越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既是“大独”人格论的提倡者,也是“大独”人格论的实践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美典范。其“大独”人格形成的原因,一是先世遗教,二是老师熏陶,三是独行经历。  相似文献   

3.
刘亮红 《求索》2014,(6):104-108
韩愈是懦学发展史上新旧转捩之关键人物,其懦家道统论不仅开辟了宋明理学之初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韩愈思想中圣、贤、君子层次分明的理想人格论是为批剖佛老害政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是践行懦家仁义之道,而怨有等羞、能有大小的人有不同的践道方式,但归其一点即是行其所宜,这一总啄则的确立既体现了韩愈孜孜于匡世救俗的现实目的,也流露出他疾呼世人行懦家仁义之道、攘斥佛老的良苦用心。韩愈以践道行宜为核心的理想人格论不仅是韩愈自身人生价值的支撑,也是后人全面解读韩愈自身人格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仁义"、"中庸"、"内以修身,外以治人"等这些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是张耒理想人格的核心要素.但又要看到他对庄、老的超脱和自由精神的吸取和认同.  相似文献   

5.
当事人和解程序是新刑诉法增设的一种特别程序。当事人和解何以减轻刑罚?法理何在?现有的理论探讨均从功利性的视角进行论证,或割裂诉讼法与实体法之关系,或有抽象空洞之嫌。当事人和解制度的法理论证,应从功利性视角转向正当性视角,寻找其与传统刑法理论的契合点。人格责任论从行为责任和人格形成责任两个方面探讨罪责,为当事人和解得以减轻刑罚提供了实体法的理论依据。基于人格责任论的立场,当事人达成和解,虽不能减少犯罪人的行为责任,但对犯罪实施后的人格形成责任进行了有利的评价,从而减少了犯罪人的罪责。  相似文献   

6.
钟红 《青年论坛》2004,(4):23-25
青年文化作为具有鲜明青年特点的文化现象在当代青年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而青年文化与青年现代人格形成的关系问题正成为21世纪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青年文化为青年现代人格的自由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当前值得关注在"文化工业"现象影响下的青年文化可能导致青年现代人格的异化问题,青年文化的主流属性,精英属性,大众属性等亚文化特点影响着青年现代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李学成 《人民论坛》2012,(23):74-75
私法上的"人格"有多重含义,公司人格中"人格"应从权利主体的含义来理解。公司人格具有法人性,公司人格的法人性存在一人公司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例外。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独立人格的补充和强化,它有利于将现实中的"假冒"公司涤除,有利于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纯正化"以及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瑞环同志提出的统战工作干部要"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与江泽民同志讲的"以德治国"方略是一脉相承的.靠人格的力量做统战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和重要经验.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对统战工作者来讲是顺理成章之举,这是由统一战线工作的性质特点决定的."以德治国"的关键是领导干部要有"德",统战工作者做好工作的基础是"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  相似文献   

9.
张春梅  邵龙宝 《人民论坛》2011,(12):166-167
在《论语》中,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是靠以"仁"为内容的精神内核、以道为内容的思想依托以及奉行"一以贯之"之道的君子的外在形象共同体现的。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民族精神传承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为当今时代塑造公民健全人格、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胡适“怀疑”话语以倡导独立思考为核心 ,其内涵包括 :认识论上的怀疑精神、方法论上的存疑原则、生存论上的怀疑意识 ,三者以建构独立、自由、创造性的、不迷信盲从、敢于挑战权威的现代人格为终极指归 ;胡适侧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现代“怀疑”思想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平等主体"被视为是民法上的一个"常识性"问题,然而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争论却从未停息。实际上,"平等主体"的表述是以近代民法上"法律人格"设计为基础的,民法对"事实不平等"问题的关注并不意味着民法应当调整这种不平等关系,而是从"法律人格"的平等设计出发,为弥补个体理性能力之不足或消除因外在因素对个体自由意志之限制而采取的制度补救措施和调节机制。它不仅以"平等"为起点,同时也以"平等"为归宿,认为民法应当调整"不平等关系"或"屈从关系"的观点是一个必须纠正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人格刑法学将心理学、社会学中的人格概念引入法学领域,是在古典刑法学派和近代新兴刑法学派的争鸣中产生的折中学派。将人格概念引入刑法的主要依据是刑法理论中的人身危险性理论和犯罪学中的危险人格研究。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笔者倾向我国刑法做出以危险人格为基础的立法和司法选择,并指导其他相关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人格是青年创新素质的灵魂。培养中学生创造性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含义、特点及培养 ,旨在促进素质教育 ,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以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4.
周可真 《湖湘论坛》2010,23(6):85-90
中国历代王朝对遗民人物所持的宽容态度,反映了崇尚人格独立的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立基于人格独立原则的以"忠君"为核心内容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一种具有一定超越性的社会公德。蒋家王朝完全抛弃了人格独立这一中华礼义文化的价值基础,逆历史潮流而动,完全无视"五四"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建设目标,以"忠于党国"的特殊政治道德来取代中国的传统社会公德,这是中华精神文明的一种倒退。今天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努力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融爱国精神与人道精神为一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齐子玉  周颖 《人民论坛》2011,(7):192-193
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与养成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全面与自由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有利于推进高校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所以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彰显教师人格魅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来培养与养成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推进大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理想人格历来是中国传统哲学长期探索的重要人生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以与儒者不同的"圣人"为其理想人格的形象,开创出有别于儒家主流价值观念的新路向.解读老子独具特色的理想人格理论,对于今天全面认识和挖掘我国传统伦理资源的精华,以及加强现代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易强 《求索》2012,(11):136-138
儒家的人格思想是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一大批优秀的儒家大师的不断努力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地步。儒家所推崇的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古代中华民族心目中塑造出来的、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人格典范。其中"圣人"人格是孔子设定的最高做人典范,但它只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是难以实现的理想人格;而孔子提倡的"君子"人格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另一种理想人格。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今天探讨儒家人格思想,对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儒学人格理论对现代企业家形象塑造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系统阐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的儒学的人格理念,并将儒学浩瀚的人格理念归纳、概括为"内圣外王",进而阐述了中国现代企业家为什么需要确立"内圣外王"的人格形象,从而将现代经营管理技巧与传统文化精髓融合起来、贯通起来、一致起来,从而寻找到了企业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底蕴,为建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格物作为兼具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的物,体现了一般性人格利益在物上的延伸。载体物的毁损灭失会造成人格利益不可回复的后果,权利主体可依据物的损失要求人格利益的损害赔偿。同时,法律也必须对人格物的种类及其处分予以严格的限缩,以防范权利范围过大而导致权利的滥用。立法将人格物上升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物权种类加以保护是大势所趋。为此,对人格物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存库  邢凯 《青年探索》2003,16(6):38-40
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探讨试读生学习成绩差与其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一组试读生实施了人格特征调查,并将其与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一组三好学生标兵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力图找出试读生人格缺陷,进而提出人格塑造的途径,以促进试读生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