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忠 《先锋队》2011,(24):30-31
平顺是一个典型的太行山区县,国定贫困县,全县国土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山大沟深、贫困落后曾一度是平顺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平顺留给外界最鲜明的印象。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一代代平顺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天斗,与地  相似文献   

2.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冰感叹道:“沙漠是冰的地狱,北极才是冰的天堂。”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如果我们处于苦难的绝境。那正是彰显最大自我价值的时候。处于太平顺境之时,大家都相差不多。  相似文献   

3.
恁是恶煞也胆寒──话说崔大庆的震慑力和感召力康凯入春的首都,自然生成了一大热点:人人争说崔大庆。公安战士舍命卫民、血染警徽的事迹,仿佛一声惊雷,一道闪电,光照着首都大地,振奋了群情民心。良知在苏醒,正气在上扬。接下来的是一个又一个警民、军民共斗歹徒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箴言     
《学习导报》2014,(15):33-33
关于人(三)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而且还是人的自然存在。人对人最直接的、自然的关系就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来说,人性的本质容易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自然本质?对人来说,人的人性的自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了自然?  相似文献   

5.
有罪的诗     
宋石男 《廉政瞭望》2012,(14):50-50
名誉是人类最珍贵的衣服。剥夺一个人的名誉所造成的侮辱,比剥去他的衣服更持久而深刻。清代雍正年间的“名教罪人”案,即是皇帝通过“发动群众斗群众”、“戴政治帽子”等手段,剥夺苦主钱名世名誉终身。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找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自然?这是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崇拜或屈服自然,把自然现象看成神灵活动;二是征服自然,把自然视为异己进行统治与探索,结果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三是视自然为友,与自然和谐与协调。本章着重讨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人口状况与人力资源开发1、人口数量剧增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人口总数已达12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这是最基本的中国人口特点。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了社会…  相似文献   

7.
笑谈“斗”     
许淇 《唯实》1998,(Z1)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都其乐无穷!然而天与地作为斗争的对立面,人固伟大,斗既严酷,若胜之,得付出惨重的代价.唯与人斗,如吸鸦片成瘾,委实有隐秘的乐趣.历来的儒、佛、道,均慈悲为怀,以普渡众生为本,为什么彼此斗法斗得不可开交呢?以《东周列国志》为证.且不说阶级斗争日日讲、月月讲的年代,斗成为人生的目的,你不斗别人,必被人斗,两者居其一.当然,战争是例外.法西斯崇拜战争,要把别国斗倒,消灭一个民族,当其危时,必奋起群斗,不斗则亡,生死攸关的,消灭法西斯,为了不再被斗.唐·吉诃德硬要和风车斗,肝火很旺,便是有病了;集体有病窝里斗,是很可怕的,尤其提倡发明许多斗的方式,斗的智慧,这些“发明”被认为“天然合理”,“有创造精神”,要比一项科技发明更得掌声,因而陈景润只能悄悄地在扫厕所的时候演算他的“猜想”,注定了他被斗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先说什么叫认识依赖于实践。首先,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即在生产斗爭、阶级斗爭和科学实验等活动中,才能对自然界的性质及其规律,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正确的认识。沒有社会实践,就沒有认识。其次,人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实践发展而发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能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决定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党执政52年来,之所以能把一个贫穷落后、百孔千疮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是因为我们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扬了党在长期革命斗…  相似文献   

10.
牛静 《世纪桥》2009,(19):47-48
自然所包括的涵义是极其广泛的,这里的自然是指与文明相对的实体意义上的自然,即大自然。卢梭与托尔斯泰都热爱大自然,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美与善最直接的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而又不可分割。在他们的眼中,自然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人能够与之相融合的一种感情赋予,只有当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被原始的野性所震撼时,人才能深切地体认到自身的存在。卢梭与托尔斯泰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都具有泛神论的特点,但二者最终的宗教指向却不同,卢梭指向泛神论,而托尔斯泰却指向一神论。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自然财富观的再思考,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认识自然财富观的重要性以及传统自然财富观的弊端,从而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自然财富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人对自然的态度转变,其中最重要是财富观的转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的自然财富观,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价值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本体论等重要思想观点,实现了对马克思自然财富观的当代重构。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想取得预期效果,仍需以马克思自然财富观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目标,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自然财富观,并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成果的维护中。  相似文献   

12.
苗族有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苗族人民很少获得长时间稳定发展的机会,总是不断受到种种冲击而流徙。流动的去向,都是统治者势力鞭长莫及的荒山僻野。他们每到一处,与天斗,与地斗,与毒蛇猛兽斗,与自然灾害斗。苗族人民以罕见的吃苦精神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灿烂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3.
从1968年9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成立革命委员会至1971年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运动时期。“斗、批、改”由“文革”前几年的政治理念或局部、分散的政治实践发展为全局性、多层次、宽领域的政治运动,不仅占据着宣传话语的主流地位.且呈现诸多历史元素胶结交织的杂乱气象,故亦称全面“斗、批、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发展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世界观这个最根本的理论视点展开对人类历史及发展模式深邃解读的全新发展观。它强调首先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通过控制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在使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主体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当下我们倡导、践行“低碳”理念,既是对生存发展困境反思批判后的现实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更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三个维度推进社会全面性、协调性、有机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韩国阳明学代表郑齐斗之学,趋于“道问学”一路而有其经世之特色,是出于他学术上自有的特点而来的。郑齐斗重视礼,又是把礼与理合在一起说的,他把礼内在化,谓礼即此本心条理化地外在显现,此为其礼理合一说。由礼就是理就是体,说到仁体即实践于礼法事物之中,郑齐斗的功夫即在事物礼法的实践上。  相似文献   

16.
滨海  高新 《先锋队》2011,(17):38
最近几年,在收藏品市场上,红色收藏品价格开始走高。毛主席像章、伟人邮票及其他带有明显时代印记的红色纪念品,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追捧。一位个人收藏者出售一枚稀缺的毛主席像章,品相较好。与其他毛主席像章不同的是,该像章上毛主席还戴着斗  相似文献   

17.
崔修建 《党课》2014,(12):80-81
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与北美洲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非洲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瀑布。由于伊瓜苏河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界河,所以,做为界河的一部分,伊瓜苏瀑布曾是这两个国家共有的自然财富。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罗援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日本右翼分子就是景阳冈的老虎,你斗它它吃人,你不斗它它也吃人。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揭示了自然疆界论的非正义性,自然疆界论具有军事侵略性,中国需要通过批判自然疆界论维护主权。完全凭借所谓自然的疆界并不能确保胜利,恩格斯认为最有效的防御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在中国具体实施积极防御要做到能战方能止战。真正自然的疆界是民族文化疆界,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在陈云眼中,故乡青浦是个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水美、竹美、书美,人更美。因此,无论身处何方,他都深深牵挂着青浦。陈云曾经多次讲,在最艰难困苦的对敌地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