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产权关系看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魏明英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在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两权分离,实行厂长负责制,使企业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从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国有企业的活力确实有了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2.
一、突破企业经营自主权落实难的障碍,政府部门的改革重点是抓好投资体制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自主经营是国有企业实现经营机制转换的先决条件.不论是哪一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也不论是哪一种行业,凡搞得比较活、比较好的,除特殊原因外,主要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都比较充分.国有企业不如三资和乡镇企业,就是例证.这个看法,现在上上下下都比较一致了.问题就在落实起来不很容易,主要障碍不在社会方面、市场与企业方面,难就难在政府方面,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企业体制的改革.换句话说,政  相似文献   

3.
企业法人财产权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居核心地位。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反映的问题看,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阻碍着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确立。而且随着企业改革以及财税、金融、外贸、价格等宏观配套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难以行使经营自主权,走向市场参与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这不仅使国有企业无法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难以真正自负盈亏,也是国有企业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法人财产权的内涵界定目前,“法人财产权”这个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如何准确理解法人财产权,经济理论界分歧比较大,众…  相似文献   

4.
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的形势是好的。但不能不看到,目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状况,同十四大提出的目标,距离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政府职能转变慢,企业自主权落实难。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转换经营机制,转换机制的重点是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因此,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企业收购中存在的问题1.资产所有权不够清晰企业收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换行为。如果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或出让人对企业并无处置权,那么收购行为便无从谈起。而我们目前便处于这样的困境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企业的资产归全民所有,按照政资合一的原则,由国家统一组织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则按政企合一的原则,由政府统一管理。企业既无财产所有权,又无经营自主权,一切听命于国家,其结果是社会资源损失浪费严重,淮灭了企业生产的经营自主权,埋没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效率低下。国有企业虽号…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进行了16年。从1979年开始就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81年和1984年,又进行了两次以税代利的改革,并开始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从]985年开始,在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股份制的试点也开始推开。80年代末,亏损企业的破产进入到实质性启动阶段,兼并、租赁、拍卖同时进行。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一部份集体和乡镇企业)的主要改革方向是实行股份制。16年来,企业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也摸索到了一些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离原先…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颁布实施,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主权的问题,日益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究竟如何看待、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为什么要扩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自主权? 首先,扩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自主权,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企业的改革,是深层次的、综合配套的改革。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转换经营机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4,(47)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明年起,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把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到国有企业改革上来。这项改革,要突出抓住政企分开这一关键环节,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转机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经过16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出一批发展活力较强、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是,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价格改革的逐步到位,特别是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大大低于乡镇企业、“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官员是传统计划体制下国营企业的主要管理干部,而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的专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经理人员。无论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还是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都要求把企业管理官员转变成企业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制度的创新,机制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人的转变,首要的是企业领导人的身份、作用、素质、能力的变化。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官员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具有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其职责是完成国家计划下达的生产任务,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主要通过行政…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继承包、租赁、股份制、托管经营等诸多国有企业改革举措之后,我国一些省、市提出了对国有企业实行资本经营思路,有的地方已付诸实践。同时,理论界也有不少文章提出,资本经营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是经营管理方式的“第三次跳跃”。一、资本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经营思想所谓资本经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  相似文献   

11.
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部分国有企业委托经营的调查与思考杨军国有企业实行委托经营(或称托管经营)是近几年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方式。这种企业经营方式一出现就被人们所关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大胆试验,不断探...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了放权让利、承包、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等诸多改革,政企分开得到了较深入的贯彻,国有企业有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但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幅度仍在扩大。国有资产流失也较严重。虽然这与近几年经济增长减慢、市场需求不足的宏观形势有关,但据测算,自90年代起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未得以增长,反而有所下降,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实施和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即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和经营者“错位”的问题。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主要是指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1978年10月,四川省选择了6户国营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标志着波澜壮阔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二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作,一直把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I心环节。特别是lop年以来,民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逐步理清,改革的政策框架逐渐形成,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国有企业改革呈现阶段性深化的态势国有企业改革是与我国整个社会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紧密相关的。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有企业矛盾和问题的进一步显现,国…  相似文献   

14.
围绕落实企业自主权、搞活国有企业这个中心环节,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别是去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以后,大大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去年,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8.1%,实现利润增长48.7%,亏损企业户数减少15.1%。今年上半年,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4.5%,实现利润增长了1.63倍,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减少了16.5%。整个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势头是可喜的。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还相去甚远。从企业法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的两个问题的探讨李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形成分配→激励→效率→效益最大化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这个目标,目前在分配观念上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和处理好在使企业享有完整意义的分配自主权的同时,自觉形成相应的约...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1979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企业改革由此开始。当时改革的重点是政府向企业放权让利,但由于未能触及国有企业产权的内在法律矛盾,其结果只能是隔靴搔痒;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时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利改税,税后利润由企业自行支配。这一改革仍未能触及国有企业产权的内在法律矛盾,而且“利改税”把所有权的经济职能进一步行政化了(利,即利润,是投资的回报,是所…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如何摆脱“官本位”的影响郝桂琴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相对于改革总体来讲,企业改革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企业改革呼唤一批有胆有识,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家。而我国的国有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显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十几年改革的经验总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体现和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是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搞好国有企业既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又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9.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为了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先后制定了《企业法》和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例、政策和规定。但是,时至今日,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还远未得到落实。为什么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这么难?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决定。我国国有企业的原有经营机制,是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曾先后进行了若干改革,包括行政性分权、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承包经营以及股份制试点等等。这些改革都可以说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