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证据的认证是法庭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事实审理者对案件证据的认知集中反映在他在审理过程中对这些证据的信念上。因此,通过对主体内心信念的描述就可以了解主体对证据的认知情况。本文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了事实审理者评判证据的方法:首先,分析了信念的一般特征,并通过对信念与知识的关系的分析提出法庭事实发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证据获得案件知识(确证了的真信念)的过程;其次,通过实例阐述了证据支持力的分配及作用过程;最后,在论述部分信念的兰姆赛度量方法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证据支持的信念函数方法及证据信念的组合规则。  相似文献   

2.
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上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核实的活动,是开庭审理诉讼案件的核心部分,是案件进入实体审理的重要阶段。法官在法庭调查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在举证、质证的基础上进行认证,确定证据的效力;根据确认的证据,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行政诉讼的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而不是对案件事实的调查)是对证据事实的主观反映(包括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认识)。因此,法庭调查的直接对象是证据事实而不是案件事实。通过法庭审查、核实证据,…  相似文献   

3.
律师办案中,调查取证、判断事实的过程,就是一个法律推理的过程。律师办案中所涉及的案件事实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律师本身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只能通过当事人陈述、调查取证、法庭审理等活动认识它。但当事人的陈述可能不全面甚至虚假,取得的证据可能不充分甚至矛盾,使案件事实难以被忠实地再现。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还有来自于对方的相反证据和理由,以及法官的疑问。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法律推理。   常用的基本方法与常见的谬误有以下几种:   (一 )演绎推理。它是指从法律规定 (一般 )到案件事实 (特殊 )的推理。由于我国是成…  相似文献   

4.
证据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人们是通过证据来认识案件事实的;而对证据的认识,则是通过证据材料来实现的;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认识,都有一个随诉讼过程的递进而逐步深入和完成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刑事诉讼证据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5.
证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准确理解证据意义,可以从解剖案件证据的结构入手。单个的证据由证据元构成。不同的证据元,根据一定的组合规则,顺次结合成为信息源、证据和证据集合,构成一个个待证事实,最终重构整个案件事实。对公诉人而言,审查案件、出庭公诉的过程,就是甄别证据、补充证据,解剖证据,全面准确把握证据内涵,进而运用证据认知和重构案件事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民事案件审判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民事纠纷发生后,一方当事人为获取有利于自己诉讼请求的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经侦查后会形成询问笔录等材料。嗣后,在民事审判中,该方当事人就会依法申请法院向公安机关调取该证据,进而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要求对该证据进行质证。诚然,询问笔录可能比较完整的展示了案件过程,但是我们认为单纯公安机关的笔录不应当作为证据来使用,更不能成为民事诉讼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本文主要是从民事诉讼证据的真实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等角度来论述询问笔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由知晓案件情况的证人出席法庭,以口头言词的形式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向法庭作如实陈述,并接受原被告及第三人以辩驳、质询的方式进行质证,或者法官以询问的方式进行审查的诉讼活动,即为证人出庭作证程序。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是被用以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并判决案件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民事证据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五条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该《规定》下达后,各地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也尽量按该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考察了专家知识与案件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案件审理是一种教育性活动,其间,事实认定者应能够理解、处理和思考证据,并得出理性的结论。这一过程反映了审理中准确事实认定的根本重要性,若没有准确的事实认定,权利和义务便是空谈。专家证据通常涉及一种遵从性而非教育性的诉讼程序模式,从这一点上来说其有悖于常规的审判理想状态。本文讨论了这一发展过程、其形成原因及其后果。若要实现审判的理想状态,那么替代性措施(即所有证据应以教育性模式呈现)则更为优越。如果证据无法以此种方式(教育性模式)呈现,那么在审理过程中通过证据所展现的待证事项便无法与常规的审判理想状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曹佳 《证据科学》2023,(3):327-345
事实认定的认知规范结构,指事实认定者在展开证据推理活动时内在的、应然的认知路径结构。唯有遵循理性的认知规范结构,事实认定者的信念方能获得证成。大体而言,“证据”与“解释”是建构事实认定之认知规范结构的两个核心锚点。解释性证据主义理论阐释了“证据”与“解释”在认知证成中的一般性关系,也为建构事实认定的认知规范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深入分析认知规范结构,有助于揭示事实认定的认识论原理,推动证据规范建设和司法实践改良。  相似文献   

10.
对于长期从事民事诉讼的律师而言,面对一个新接手的民事诉讼案件,都会竭尽所能搜集对己方有利的证据,并对诉讼对方提交的证据从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质证、反驳。在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唇枪舌剑,法庭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理并作出最终的裁决,这些都形成了法律这个行业精彩的片断和独特的风景。但是,当一个案件,从起诉、审理到最后调解结案,都是经由背后的同一方策划并且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