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亲亲相隐”对当代刑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卿 《政府法制》2008,(12):37-37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是一个极其注重伦常纲纪的社会,“亲亲相隐”或“亲属容隐”的规定在中国古代历朝的法律中均有体现。“亲亲相隐”的雏形最早可以上溯至西周。亲亲、尊尊是西周贯穿于周礼中的两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法制度的萌芽。“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要求上命下从,不许犯上作乱。  相似文献   

2.
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职大小、官职高低为标尺去衡量和评价人的价值和地位。“官本位”是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所有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官本位”在中国存在了儿下年,至今仍然有很深的影响,其丰要表现是:一是社会充斥着“当官”期待,“做官光荣”、“升官发财”和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二:是制度设计把“官”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2,(24):11-11
《人民日报》2012年7月27日刊登李拯的文章:“经”者.恒久之道也;“权”者,应变之策也。以原则维护根本、指引方向,用应变照顾当下、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有“经”有“权”,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有“经”无“权”,过分拘泥于抽象的概念原则而缺少现实关怀,这其实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如果不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政策就可能沦为悬浮于现实之上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中国学界,和谐及和谐社会已成为十分凸现的论题。“情理法”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和中国人建构其所认同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情理法”抑或“情”“理”“法”进行语义上的分析和梳理,再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情理法”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角度进行考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社会是如何建构和谐社会的,从而启示我们对当下我国学界和谐社会的研究进行反思。这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信”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从语词意义来看.“诚”与“信”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又有一定的差别。“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即所谓“内诚于心”。“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则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6.
性与性别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性”作为生物学中的术语.其意义在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方面的不同,影响“性”的是基于生物生理构造和基因。“性别”是属于社会范畴,其基本的划分是基于“性”的不同.但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性别”不仅仅只是“性”的区别,生活在社会当中.被社会行为和观念深刻影响的人类.“性别”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属性和特征,而这些社会属性和特征形成的原因不单单是基于“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李全一 《中国公证》2008,(11):19-24
一、公证价值的基本定位 “价值”是一个抽象性极高的概念,含义十分复杂。即使我们小心翼翼地使用它.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用法。根据学者的归纳,从理论上说,人们至少在三大层面上使用“价值”这一概念:一是日常生活用语,其特定含义是指“有用”或功利、效用;二是经济学用语。特指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内在社会本质特征;三是哲学的最高抽象意义上所理解的“价值一般”,即包括功利、道德、审美等在内的所有具体价值的共同概括。  相似文献   

8.
无政府主义这一社会学说在“五四”时期对中国有重大影响。无政府主义的整体性社会否定态度、整体性的社会改造方式以及浓厚空想性的社会理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起了启蒙作用,从而也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计程车停运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劳动者“自下而上”自发维权行动的担忧,尤其是“停运”组织者被定性为黑社会性质后,“自上而下”的维权方式作为一种矫正机制日益发展,并形成上帮下、上促下、上管下、上代下等诸多形式。事实上,当前的“自下而上”形式与“自上而下”形式,都是基于“个人一政府”两元社会结构的思考,这种类似的路径选择,会导向类似的结果。只有将社会团体置于第三法域的思维中,才可能得到合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
杜月笙,中国现代史记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社会人物。当年,他与黄金荣、张啸林鼎足而立,呼风唤雨,号称“上海滩三大亨”。据说,在这“三大亨”中,若论黑道资历,青帮“通”字辈的黄金荣是老大哥;若论凶狠,则应首推张啸林;而论拥有的财富和一掷千金的豪爽,那杜月笙就是第一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就是这位“上海滩三大亨”中的首富人物,  相似文献   

11.
张平 《中国法律》2009,(1):41-42
“山寨”现象首先体现两大群体的社会或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演变成很有商业模仿的反不正当竞争,这种冲突是如何兴起的?我认为实际上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导源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事实是“是”,但价值不只是“应当”,价值也是一种事实,也是“是”。而且,价值作为“应当”,也不只是指“应如何”之类的规范,它也是指应有、应然、超越性意义上的观念地存在着的价值预期。价值是“是”与包含上述不同涵义的“应当”的统一,它有多层涵义、多种意指。确立价值是“是”与“应当”之统一的观念,无论是对我们正确理解价值论或价值哲学,还是对价值论或价值哲学的发展,抑或是对其功能的充分发挥,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里对“惑”字做了一个解释:“惑”字上面是或者的或.意思是或者这样也或者那样,就是面对选择;下面是一个心,意思是面对选择,由心抉择。如果“或”太大,而“心”太小,面临的选择太多、太难,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肯定会把心压垮。  相似文献   

14.
李泽厚说:每一代人都有其时代所赋予的特点和风貌、教养和精神、优点和局限。那么,近代以降,大致可分为“辛亥”、“五四”、“大革命”、“三八式”、“解放”、“文革”这样的六代,本期我们讨论的19世纪的“80后”,正是由这前两代的人所组成,其特点和风貌等等是:“处于封建社会彻底瓦解的前期,他们或来自农村环境或与社会有较多的关系和联系,大都沉浸在忠诚的爱国救亡的思想中,比较朴质认真,但他们又具有较浓的士大夫气息,经常很快就复古倒退,回到封建怀抱中去了。”  相似文献   

15.
从实习到现在,不到30岁的章碧珍满打满算入行也就是5年,就是这样一位年轻律师,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她创建3年的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自给自足略有盈余不说,还参与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她作为浙江省红十字会爱心名媛俱乐部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已经是2名山区贫困儿童和1名在汶川大地震中受重伤儿童的“妈妈”;她组建的杭州市法律志愿服务队,为服刑人员的子女、  相似文献   

16.
新华 《政府法制》2012,(2):47-47
“见义勇为”与“见死不救”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行为,国外是否也存在路人冷漠或救人反被讹赖的现象?其他国家又如何从法律法规方面对民众进行引导与约束?调查后发现,不管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还是韩国、泰国等东方国家,见义勇为都是一项基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胡仁智 《现代法学》2006,28(4):181-186
孔子思想是第一次文化轴心时代人类思想的伟大创造,儒家社会理想的本原是“和谐”。孔子纳“仁”入“礼”,希望通过体现以民为本的社会正义观的“礼法”体系去整合社会,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在孔子的利、义观中,个人之“利”与个人之“义”并不相互冲突。孔子的“义利”观体现了法律的利益调控功能与正义价值的和谐统一,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有契合性。孔子思想中所体现的“利”与“义”的和谐统一观,对今天以社会和谐为目标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庞晓莉 《江淮法治》2010,(12):18-18
“富二代”从来就不是一个新鲜的阶层,中国从古到今都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但惟有今天的“富二代”是那么的惹眼,总是处在风口浪尖上。从“富二代”杭州飙车撞死人案到“富二代”网络炫富,再到专为“富二代”开设的天价培训班,每一桩都被媒体热炒热议。现如今。“富二代”已经不只是一个阶层的代名词。而且还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邵志强 《中国监察》2010,(14):47-4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有的领导干部中间称呼职务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有的还喜欢下级称自己为“老总”、“老板”或“老大”,让人感觉有一种商业味道和江湖气息。受此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人见面也称呼职务。这个“长”那个“主任”、这个“老总”那个“老板”叫得很是响亮。  相似文献   

20.
裴俊杰 《中国司法》2010,(6):98-100
引言法律援助作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自1996年建立并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被誉为法律界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和“形象工程”。然而,大墙内的服刑人员是不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