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前,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讨好下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哄”。有的干部对下级不敢严格要求,靠拍肩膀、搂脖子、称兄道弟来开展工作,经常说的话是,“哥们儿的工作需要你多支持呀”、“咱们是老关系了,可要多给哥哥脸上贴金哪”,等等。有的还用领导班子正在研究的内部信息拉关系。如:“这次提拔考虑你了,最近要注意点。”二是“惯”。有的领导干部对下级的一些缺点,不是及时提醒,严肃批评,而是视而不见。别人有反映时,还千方百计为其辩解开脱,说什么“大家都不容易,要互相体谅”…  相似文献   

2.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11,(10):34-34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忙于交际应酬,对具体工作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有的面对问题时“打乒乓球”,互相推诿、躲躲藏藏,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有的则“和稀泥”、“纸包火”,能拖则拖。把小问题淤积成了大问题。其结果是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乃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某局长,任职多年,颇有政绩。后来,由于平时在廉政方面要求不严,对中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置若罔闻,经常吃吃喝喝或收受他人的礼品。组织上对其批评后,不但没引起他的重视,反而还不以为然地说:“无非是吃点喝点,朋友送点,又不是什么大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思想逐渐滑坡,行为越来越出格,终因挥霍浪费和受贿问题而丢了“乌纱”,并被“请”进了“铁窗”。这时,他才痛苦地认识到,这正是“大不了”的思想种下的“不得了”的祸根,但为时已晚矣。 时下,这种“大不了”之说,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有的领…  相似文献   

4.
箴言 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警惕“小节无害”.远离“温水效应”。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民风。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有的干部信奉吃点、喝点、玩点、乐点是人之常情,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原谅。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自我约束,在“温水”中越陷越深。我们要亲商爱商,但要注意分寸,还要学会包公的“黑脸”。该拒绝时就要拒绝,不要被人情和面子所累。希望我们的干部都来做“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相似文献   

5.
一些领导干部在检查指导工作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是习惯避重就轻、隔靴搔痒;对不良现象总是睁只眼闭只眼,不敢唱“黑脸”,更不敢说“硬话”。有的人形象地说,一些领导干部对人喜欢说两句话。一句是点点头“干得好”,一句是拍拍肩“好好干”。  相似文献   

6.
一些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直存在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问题。有的单位不能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会期一拖再拖,甚至搞“会议合并”,致使领导之间的一些看法不能及时交流和沟通;有的单位在民主生活会上安排了许多业务工作内容,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研究工作的业务会;还有的单位会前不认真准备,没有征求群众的意见,议题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有些领导干部不能认真在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之间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即便讲问题也往往避重就轻,不触及深层次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新形势下,我们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国有企业已经或正在改为股份制企业。总的看,国企改革比较平稳顺利,但在一些地方,由于一些问题处理不当,激化了矛盾,引发群众上访,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概括起来,企业改制中易激化矛盾的问题有:一是改制操作程序不规范。对于改制工作,上级一般都有文件规定,所有的操作都应按规范的程序进行,但少数国有企业不照章办事,有的搞“暗箱操作”,改制中的一些情况不让职工群众知道;有的搞“家长制”,重大事项包括一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不经职代会讨论,领导干部随意决策;有的想方设法打“…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领导干部“出问题”大都涉及生活作风问题。他们有不正当交往的社交圈子,包括两性关系;他们滥用权力、逐步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有的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低下开始的。在“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是小节、是个人自由”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在“以德治国”的要求下,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坚守廉洁自律,努力成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楷模,是新时期党风建设中的一个严肃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的作风,本应在“廉洁自律”中解决。可有的掌权者“官”风不正,以权谋私;有的为“官”不廉,贪污腐化;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有的傲视群众,自恃高明;有的只说不干,专司唱功;有的无视纪律,以言代法;有的玩忽职守,不负责任,所有这些都同一个“权”字发生着联系。正因有此不正之风,以致造成行业歪风不能清除,地方歪风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基层一些单位在“三公”即公车、公款、公物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节假日尤为明显。先说公车。节假日期间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经常利用公车举家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等,有的一次外出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利用职权向下管单位借车私用。有些单位领导或车管干部,担心过多使用本单位公车影响不好,便与关系单位达成默契,你借我的车,我用你的车。上述种种,使一些单位,出现了“逢年过节,小车不歇”,越休息越忙的现象。再说公款。近几年,一些基层单位经常利用节假日用公款互相请客送礼或邀请外出旅游。有的是为…  相似文献   

11.
沈小平 《政府法制》2005,(9):36-37,40
近几年来,在被查处的贪官身后大多数都有“大师”的身影。他们或因官迷心窍,求“大师”指点升官捷径;或因做了亏心事,在反腐高压下惶惶不可终日,祈求在菩萨的保佑下,逢凶化吉,逃避打击。在没有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中,不信马列信鬼神的也乏其人。有的领导干部对一些“大师”津津乐道,甚至以认识个别“大师”为荣;有的领导干部家里堂而皇之地供奉着玉帝、观世音等神灵;有的领导干部每逢上任、购车等重大事情都要问问神灵;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连出行也要算日子。领导干部求神拜佛之风凸显了当前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的“软肋”,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按说,党政机关是党和政府的职能部门,不是经营单位,办公经费靠财政拨款,不应有“亏损”。然而,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却出现很大的“亏空”,有的亏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一是党政机关办企业的“后遗症”造成的“亏空”。前几年,提倡党政机关办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种种原因,使不少的机关单位因此而背上大笔债务。 二是领导干部离任的“后遗症”造成的“亏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作调动、提拔任用、异地交流本是正常的现象,但有的领导干部在离任前或是要借考察之名出去游玩一圈,或借给机关干部改善福利待遇为名滥发钱物,或借改…  相似文献   

13.
廉政观点     
《中国监察》2013,(18):45-45
赵正水:“把自己摆进去”关键是要解决敢不敢的问题 日前,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撰文指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自己摆进去,关键是要解决敢不敢的问题,要敢于从思想根源上查摆问题,不十白丢面子、不十白扫“威信”。自我剖析准不准、深不深、严不严,是对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能不能真带头的重要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认真查摆个人、领导班子、本地区本部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症结和原因,把整改的方向和具体措施亮出来,见事又见人、对己又对人。(摘自《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4.
邵志强 《中国监察》2010,(14):47-4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有的领导干部中间称呼职务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有的还喜欢下级称自己为“老总”、“老板”或“老大”,让人感觉有一种商业味道和江湖气息。受此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人见面也称呼职务。这个“长”那个“主任”、这个“老总”那个“老板”叫得很是响亮。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期以来,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被一些同志当成了不值得“小题大做”的事情,强调生活作风方面的言论甚至被认为是“观念陈旧”。实践证明这是不妥的。探寻近年来违纪违法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轨迹,相当一部分是从生活作风的嬗变开始的。有的是从接受宴请开始,被不法分子逐步打开缺口;有的是经不起各种“利益”的引诱,主动“寻租”,以满足奢侈生活欲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干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问题,但生活作风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果不加警觉,就有可能朝着违纪违法的方向发展。干部生活作风上的一些不良表现物质生活上…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身上背了很多不必要的的包袱,需要“减负”。比如,参加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会议、庆典;一些不必要的送往迎来;应酬各种性质、各种形式的吃喝玩乐接待;处理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为同事亲友操办婚丧喜庆等等。这些负担浪费了领导干部的时间,耽误工作,也损害了领导干部的形象。要减轻领导干部的这些负担,作为领导干部本人,应该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求自己,下决心“减负”,自觉做到不需参加的会不去,不必要应酬的活动不到场。各级党委。政府也要从关心爱护领导干部的角…  相似文献   

17.
1994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纪委监察局根据中央关于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指示精神,结合新区实际,建立和推行了党风廉政建设“打招呼”制度,开展超前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干部廉洁自律。实行“打招呼”的主要对象是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街办”)、区直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以及街办所属委办和区直机关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打招呼”的主要内容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在思想、工作、作风、经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不构成立案调查的问题。“打招呼”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 1998年发布《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少数领导干部甚至个别“一把手”对落实责任制的认识不足,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对立起来;有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乃至个别“一把手”职责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责任追究缺乏力度,该追究领导责任的没有追究责任,该予以从严处理的没有从严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责任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周围除了一个工作圈之外,还会有一定的社交圈和生活圈。从近年来揭露出的一些案件看,不少干部犯错误,问题正是出在这两个圈子上。领导干部在社交圈上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友不慎”。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傍大款”,而一些大款为谋取非法利益,则往往用拉拢腐蚀等手段,与领导干部建立“朋友”关系。正是这种相互利用的“朋友”关系,使少数领导干部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作交易,以义气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成为不法分子谋取非法利益的代理人。在江西被称为“三胡”(胡吃、胡…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普法工作重点对象中的重点,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北京市宣武区的领导干部在“三五”普法中表率作用怎么样?究竟是个什么状况?通过学法用法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领导干部参加普法学习的基本情况  “三五”普法期间,全区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放松,着重在踏踏实实地“学”和扎扎实实地“用”上下功夫。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三五”普法期间,就专门组织学法18次,有300余人次参加;区政府自1999年开始,每月举办一次政务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