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6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根据2012年《国防授权法》第1245款,鉴于中国和新加坡已"大幅削减"从伊朗进口石油,美国政府决定暂不会切断这两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与美国金融体系间的直接业务,并给予其180天的"豁免期"。在此之前的3月和6月,美国基于同样理由,已先后给予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韩国及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相同的豁免期。与此同时,欧盟外长会议宣布7月1日起废除所有与伊朗签署的石油进口合  相似文献   

2.
中东金融发展与石油美元息息相关,表现在石油美元促进了阿拉伯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增加了银行流动性导致信贷膨胀、催生了金融中心梦想,并实现了从石油资本到金融资本的转变。但是,中东金融发展同样离不开健全的制度建设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世界能源市场的行情变化直接影响着伊朗经济走势。21世纪初期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为伊朗推行“石油外交”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加上伊朗的地缘政治优势,“石油牌”成为新时期伊朗推行对外战略的重要手段。伊朗能源外交的主要特点有:支持本国能源巨头开展境外活动来扩大伊朗的影响和捍卫伊朗的利益;加强与近邻合作,稳定区域局势,为自身安全创造良好环境;通过与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和地区政治实体发展能源合作,以达到深化合作、保持能源外交的多种选择和抗衡美国全面遏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克林顿政府对伊朗和伊拉克实施的“双重遏制政策”是1993年初开始的。所谓“双重遏制政策”是美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手段阻止伊拉克或伊朗控制海湾地区和改变那里的力量平衡的政策,以维护美国的利益。这一政策从内容到实质,都是美国50年代以来对海湾地区所奉行的传统政策的继续,其目的是确保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保持力量平衡和现有格局,禁止那里的两个大国伊朗、伊拉克或对海湾怀有野心的任何别的大国控制这一重要的石油战略地区,从而保证阿拉伯石油畅通无阻地流向工业世界,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日趋紧张,伊朗在拉丁美洲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得到了拉美左派政府的回应.伊朗在拉美的利益取向是为本国核计划寻求外交支持、以石油为武器联合反对美国,以及发展多元化的经贸关系.拉美左派政府因性质有别,对伊朗的态度也迥然不同.古巴及拉美激进左派政府与伊朗的关系迅速发展,而拉美温和左派政府对伊朗的外交努力则保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
伊朗核问题再次将中国的外交推上了风口浪尖。一边是中国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美国,一边是美国的死敌、中国的朋友伊朗。美国要求中国“负责任地运用其地位和影响力”,支持安理会出面干预伊朗问题。伊朗则不时地提醒中国在伊朗有重大的能源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伊朗核危机折射出单极霸权与反霸权、能源控制与反控制、金融霸权与反金融霸权、保持军事优势与挑战这种优势等后冷战时代的多种国际政治基本矛盾。该问题的凸显是美国战略决策能力下降的产物,同时,美面对伊朗核问题的疲态,也折射出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控制能力已近极限。该事件对我们理解国际政治实质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瑾 《西亚非洲》2007,(11):54-60
一个世纪以来,石油不仅为伊朗带来了财富和荣辱,也深刻地影响了伊朗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纵观伊朗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在石油国有化运动之后的数十年间,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的生产和出口规模与伊朗的政局变化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中东产油区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快速攀升,石油经济在促进伊朗国民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愈加彰显,同时一系列政治因素又对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与伊朗关系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伊朗历史上曾经有过密切的交往,这种交往给相互的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是现代中伊关系重要的精神纽带。由于国际局势和双方国内政治发展的影响,新中国与伊朗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艰难和曲折。20世纪末以来,中伊双方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中伊关系还会继续受石油和美国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凭借巨额石油美元,科威特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金融业成为国内非石油行业最大的领域。科威特金融体制开放有限,具有国家保护主义特色。科威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能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影响。科威特金融环境总体向好,但风险犹存。随着双方经贸领域交流的加强,中国与科威特金融合作将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近来,美国与伊朗的较量日显激烈。双方斗争的焦点已经超出伊朗研发核技术范畴,两国矛盾的深度和广度均大幅扩展。无论从物极必反的发展逻辑看,还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看,两国关系似乎正在逼近某个临界点,即将发生某种重大的变化。一、美国对伊朗威胁的界定持续升级在美国方面看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东经济的影响比较广泛,而且剧烈.在短时期内,作为贸易收入和国际收入主要来源与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石油收入及与石油相关的收入,大幅度缩减,这势必对经济发展产生强烈的震荡.首当其冲的是石油输出国,以及同西方金融机构联系较多的国家.中东国家采取石油减产保价、通过财政注资刺激经济增长、对金融系统进行救助等途径抗御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伊朗作为中东大国,在该地区的能源、地缘、宗教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影响力,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构成巨大挑战。当前,特朗普政府正以应对伊朗问题为核心推进其中东政策,并在美国综合国力相对下降的大环境下,寻求以较低成本继续维持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通过调整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体系来应对伊朗崛起导致的地缘格局新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较为系统地阐述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宏观背景、战略目标、核心内容及实施效果,揭示其本质特征和优劣得失,勾勒当前美国中东政策的基本图景,并尝试对其未来走向进行展望,为中国与伊朗发展面向新时代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来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战略对峙加剧,美国眼中的伊朗问题已经超越伊拉克.伊朗亦以与美国抗衡的战略对手自居。双方之间的战略误判将导致布什政府任期内对伊朗的多种战略选择,其中不排除美国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目前这种危险性在上升。  相似文献   

15.
伊朗国内改革派与保守派虽然存在分歧 ,但在发展经济和推动经济改革方面是一致的。伊朗通过实施 3个五年计划、设立自由贸易区、制订相应的投资法规和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石油上游业务等政策措施 ,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近几年伊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与伊朗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我国应抓住机遇 ,推动与伊朗的经贸合作 ,从伊朗进口原油将推动我国向伊朗出口技术含量高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同时要推动双方在科技领域、承包劳务工作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迅速向其它地区蔓延,并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亚洲经济在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和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美国次贷危机正通过金融和贸易等渠道对亚洲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反恐金融战"对国际金融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融领域的反恐怖主义是美国国际反恐怖战略的重要一环。由于美国“反恐金融战”在国内外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 ,对各国金融行政当局和金融机构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主要国家在反恐怖主义和反洗钱方面有共同利益 ,故多顺势而为 ,积极强化金融监管系统。国际金融领域正发生着近年来最重要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8.
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的立法与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滨 《亚非纵横》2009,(1):18-21
次贷危机自2007年2月在美国爆发以来,已经逐步演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此,各国政府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在宏观调控方面,各国政府主要采取协同降息,向金融机构注资,实施国有化以及提供担保等措施。在金融监管方面,呼吁重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完善金融立法,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应该在金融立法和监管方面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直是从其全球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伊朗问题。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伊朗政策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由于伊朗在地缘战略上所处的重要地位,美国即使在与伊朗敌对的情况下,也企图对伊朗内部保持某种影响力。冷战结束后,美国把伊朗看作是欧亚大陆关键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最优先事项转变为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特别是要防止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  相似文献   

20.
吴成 《西亚非洲》2006,3(3):11-15
面对全球化和九一一事件带来的国际局势新变化,伊朗学者作出了积极反应。他们认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有更多新因素参与到了国际政治中,这些新因素要求新的国际政治游戏规则取代传统规则。伊朗除加强本国综合国力外,还应在国际事务中加强与大国,尤其是与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多边合作中的国际政治游戏规则是保证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伊朗核问题是伊朗外交理论的实践。伊朗的核政策是伊朗的理性选择。伊朗希望借核问题达到结束美国单边主义,由主要国家参与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并在此机制下实现伊朗安全与世界和平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