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组合成为牵动中东格局演变的重要力量,在多方向、多层面释放地缘政治作用,主要表现为主导叙利亚局势走向、推促美国地区盟友体系分化和扩大三国地区影响。俄土伊组合对特朗普政府中东战略的推行构成挑战。美国不断尝试拆散该组合,但至今未果。展望未来,俄土伊组合仍有较强生命力,并将继续成为美国在中东必须应对的战略难题。  相似文献   

2.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击杀伊朗军事将领的行动及其反恐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担忧和激烈批评,拉高了对于特朗普政府反恐政策和战略的关注度.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新的反恐战略突出了预防性和全面性,并在战略倾向、重点领域和具体政策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深化.受其影响,反恐战略正在从全球治理选项逐渐转变为国内治理选项,大国反恐合作的效力进一步降低,国际反恐的合法性和政治基础将遭到削弱.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反恐中对军事手段的选择性使用以及各种工具性的反恐举措有引发“以暴制暴”的暴力滥用之虞;其减少反恐援助、以高压姿态分摊反恐责任和借反恐之名打压特定国家如伊朗的做法,更使反恐日益偏离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的以色列政策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拜登政府开始调整之前对以色列过分偏袒的做法,使美以关系回到常态,有意维护与中东其他各方力量之间的平衡,安抚中东阿拉伯盟友;在地区层面,通过影响盟友们和友好国家,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同时意欲与地缘战略对手伊朗重启谈判,通过重新签署伊核协议对其施加限制,从而对中东和亚太两大战略板块的战略资源进行重新配制,以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拜登政府的新以色列政策将对以色列的外部战略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以色列的回应、域内其他国家的反应以及域外大国的态度都将叠加在一起,成为未来中东局势中新的变量。  相似文献   

4.
金良祥  钟灵 《现代国际关系》2023,(11):119-135+156
伊朗莱希政府上台后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其取向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深化周边缓和外交、坚定“向东看”、加强与全球反美国家的关系,以及疏远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和拜登政府的打压政策加速了伊朗国内政治的保守化,并与莱希本人的保守政治倾向结合在一起,是伊朗外交政策保守化的直接原因。同时,伊朗伊斯兰政权力图通过经济增长增强政治合法性,但美国制裁和新冠疫情使伊朗在民生方面面临很大困难。伊朗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是莱希政府推行务实外交的重大压力。莱希政府的外交政策在保守性的大框架中强调务实主义,以求解决紧迫的民生问题。这种保守性务实主义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伊朗的国内稳定,推进了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解,并加速了中东地区国际格局的演进。  相似文献   

5.
从宗派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导致当前中东地区宗派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源。这场战争在推翻萨达姆逊尼派政权的同时,也解除了伊拉克对什叶派神权国家伊朗的遏制。此后,伊朗和沙特所代表的伊斯兰两大教派,在中东伊斯兰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种带有教派色彩的宗派地缘政治势力,并爆发了持续不断的冲突。"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民众反对专制政权的起义在宗派势力的利用下,日益成为宗派地缘政治冲突的工具,从而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派地缘政治冲突变得更为复杂,并造成叙利亚等多国的国内冲突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6.
伊朗的崛起是新世纪中东地缘政治中的突出现象,沙特等海湾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就是联合起来,对伊朗实施遏制政策.事实上的“遏伊联盟”基于沙特和伊朗地缘政治博弈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收缩战略的大背景,以沙特国内政治变化为动因.该联盟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也有脆弱性,主要是因为联盟的威胁认知基础比较脆弱,物质基础比较薄弱,且其主导国——沙特所实施的极端化政策无法获得认同,实际上弱化了联盟.“遏伊联盟”从长期看有利于地区战略格局的稳定,但在中短期内对地区安全形势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既会加大热点问题解决的困难,又将激化教派矛盾,还可能破坏结盟的沙特等海湾国家国内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东正经历的历史性剧变,不仅引发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大动荡,而且严重冲击地区政治、安全和地缘政治关系,也对大国的中东政策构成重大挑战。未来中东局势改革已势在必行;伊斯兰政治力量将增大,阿拉伯世界长期陷入内乱,伊朗、土耳其将谋求发挥更大地区影响力;美国全球战略与中东政策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欧盟在外交、能源、安全、移民等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原油市场受冲击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伊朗的政策面临重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伊朗的政策面临重大调整杨永红近来,中东地区形势演变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就是长期对抗的美伊关系出现松动的迹象。事实上,美国国内早已就美伊关系和美国现行的对伊政策展开了讨论。主流意见认为,鉴于伊朗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及其他因素,美国孤立伊朗既不现实,...  相似文献   

9.
布什政府以"武力倒萨"和"民主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中东政策,使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受到全面损害。2007年初,布什总统发表有关"伊拉克新战略"的电视讲话,标志着美国以恢复地区力量平衡为主要目标的新中东政策正式推出。新中东政策包含稳定伊拉克、牵制伊朗、组建地区同盟及缓和巴以矛盾等多个环节。美新中东政策虽然向美政策传统和国内共识方面有所靠拢,但具有很高的战略风险。  相似文献   

10.
自2013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尽管有过一些好转,但总体来说是消极的和负面的。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日趋负面,不仅认为该倡议具有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企图,还将其视为中美战略竞争的一个重要维度。基于这一认识,特朗普政府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舆论和经济举措,并与印太盟友一道试图抹黑、阻挠和干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文章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战略界的认知及美国主流媒体的叙述3个维度全面考察了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并对特朗普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应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文章最后对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举措,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伊朗核危机中,美伊矛盾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且具有结构性冲突的特征。美国不容忍伊朗核计划的主要原因包括:伊朗核计划对美国控制中东的战略形成威胁;美国倾向于通过战争等强硬手段维持对中东的霸权;布什政府有冒险主义倾向;伊朗特定的地缘位置使本国易成为美国打击的对象。伊朗不会轻易地放弃核计划,主要原因有:核计划已构成伊朗实现其地区大国梦想的标志;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蔑视感;内贾德等新保守派生来倾向于推行强硬政策。在双方难以调和的情况下,伊朗核危机如何发展更多地取决于双方在具体条件下的实力对比和国家意志的坚定程度。  相似文献   

12.
影响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个性、情势以及"美国优先"3变量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对人们预测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造成较大难度。然而,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有其隐含的身份、内容、含义和逻辑。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可以对特朗普政府南海行为的必然趋势进行把握。分析表明,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把中国的身份塑造成具有威胁性的"他者",并传达出美国关注"秩序、航行自由、军事化、和平"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权力、知识、事实"的逻辑连接起来,体现出"秩序权力化、知识滥用化、事实歪曲化"的特征。实际上,美国南海政策以维护其在南海地区秩序中的权力地位为目标,并通过滥用国际法以及航行自由权等知识,歪曲对军事化、和平事实的描述以建构中国的负面形象。由此推之,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行为将呈长期化趋势,并将强化与同盟国和伙伴国的关系来干预南海,同时继续加强法理攻势和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   

13.
中东地处重要的地缘和能源战略要地,一直是世界主要力量博弈的重点地区。2010年年底源起于突尼斯的政治、社会动荡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使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发生显著变化,对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中东未来的地区形势,包括巴以和平进程和伊朗核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以来,伴随西亚北非国家局势不稳定,在世界政治版图中位于欧亚非交汇处的中东格局开始再现动荡,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地区博弈依次上演。自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切入点深度介入中东局势后,中东战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从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伊朗和土耳其、以色列等维度来评估其政策现状及其政策得失及对局势的影响,继而分析美国、欧盟等大国的中东战略:俄美、美欧、俄欧之间在具体利益博弈上均有分歧,这导致了中东格局中的变量增加。俄罗斯在博弈中采取"实用主义"外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地缘、利益协调、民生压力等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15.
当前,美国外交政策明显呈"二元化"结构:一方是特朗普政府,另一方是美国现实政治。特朗普政府试图进行全球收缩、向盟国索取好处、发起贸易摩擦,其目的是休养生息,保证"美国第一"。受全球霸权惯性思维和商业利益驱使,现实政治又使美国不得不保持在相关地区的存在,拒绝放弃全球地缘政治利益。即使特朗普2020年连任总统成功,政府与现实政治间的博弈也不会停止,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会有所收窄。  相似文献   

16.
在延续奥朗德政府中东政策主线不变的前提下,马克龙政府不再以叙利亚政权更迭为优先目标,对利比亚哈夫塔尔的支持更加公开化,修正了与沙特过于紧密的关系,加强与伊朗对话,在巴以问题上更加注意平衡与以色列的关系。马克龙政府调整中东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有政策在形势变化下已不能有效维护和扩大法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然而,调整后的法国中东政策仍面临国内改革、欧盟分歧、美国霸权以及政策本身的负面影响等诸多制约,法国在中东的行动空间依然有限。  相似文献   

17.
布什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是美国反恐谋霸的重要舞台,新一届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改造中东"的计划,并针对中东地区出现的新形势,加大对该地区的整合力度。美国将通过重建伊拉克、推动巴以和谈、打压叙利亚和伊朗及在该地区扩展自由民主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中东的影响与控制。中东地区各种矛盾复杂多变,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也将命运多舛,难以一帆风顺。一、全力稳定伊拉克安全形势,扶植亲美政权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持续发作,美国重建伊拉克面临挑战。美国未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以伊拉  相似文献   

18.
"美国优先"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构成正在形成中的"特朗普主义"的关键内容。一年来的特朗普外交实践表明,"美国优先"以争取国内选票、斩获实际利益、打造双边交易、解除对国际事务的管理负担等为诉求,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政策实施面临政府内部意见分歧、实施制度乏力、国内议程牵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从目前看,特朗普外交已经给美国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美国与盟国的关系、一些重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整个国际秩序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长远看,以"美国优先"为口号的特朗普外交,可能增加美国在世界深刻变革面前掉队和成为输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与伊朗关系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朗核危机爆发后,以色列同伊朗上演了激烈对抗的一幕,以伊关系呈现出类似而又不同于美苏冷战的战略对抗关系--军事上的遏制与反遏制,政治上的讹诈与反讹诈、经济上的制裁与反制裁、外交上的围堵与反围堵.以伊这种关系折射出维持现状的以色列与挑战现状的伊朗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地缘政治争夺、伊朗核问题和围绕"大屠杀"的历史争论是两国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源.以伊对抗关系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以色列同伊斯兰激进势力的矛盾取代阿以矛盾,成为当前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并使大国在中东的关系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20.
当前美国国内学界普遍呼吁美国政府全面反思和调整对伊朗政策,奥巴马第二任期能否为美伊关系按下“重启键”令人关注.美国对伊朗政策的调整受中东局势演变、奥巴马是否掌握对伊政策主导权以及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进退表现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正在重新评估伊朗核威胁,抬高对伊朗动武的门槛,着手平衡“双轨”政策,加大对伊朗的“软攻势”,未来很难排除美伊开展地区合作的政策选项.然而,美伊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且2013年6月伊朗大选为美伊关系注入新的不确定因素,美伊缓和关系的内外条件仍不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