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2018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大会期间,国内外学者就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内容涉及金融资本积累危机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土壤、发达国家的制度批判和革命运动、第三世界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国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中的地位等问题。国外学者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看法,对于我们认识当代世界发展大势、增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包括内容、形式与方法三个向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实践并"超越自我"的历史进程。当前,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导向,在批判错误思潮和不当言论中科学对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强化"问题意识"与总结实践经验中推动理论创新,着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苏东剧变,社会主义由高潮跌入低谷,马克思主义因此受到严重挑战。虽然进入新的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但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局部地区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高涨趋势,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趋势。  相似文献   

4.
熊泽成 《湖湘论坛》2001,14(4):46-47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段话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这一根本问题认识上达到的新水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创造性继承,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理论概括。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政治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有着重大的现…  相似文献   

5.
干部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主体。苏联国家干部政策的制定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存在不少弊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对"苏联干部"的研究和评价存在分歧,有的则根本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原则,甚至通过对历史的解读来影射当代俄罗斯政治现实,对此要认真甄别。但同时,俄罗斯史学界的观点也多为维护政治稳定的独特视角。中国要使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仅要借鉴当今全世界文明的成果,还要借鉴历史领域的成败经验。  相似文献   

6.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实现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中国道路实践经验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之强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之高效等为其提供了可能性。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精髓、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本真等指向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世纪之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点燃了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之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当代中国的新成果,其鲜明的特色与创新不仅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统一的模式,强调民族的差异和特色被认为是不妥当的。从共产国际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指挥协调,到苏联模式的推行,以及苏联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主宰,都体现了这样的取向。然而,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社会主义的民族属性凸显了出来。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每一次理论的总结和提升,都十分清楚和审慎地将其定位在对中国问题的回答上。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由世界性话语向民族性话语的转型,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定语非常清楚地规定了这一理论的场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并不想把这一理论作为"苏联模式"那样的教条推而广之。民族特色对社会主义理论来讲,追求的不是它的世界性和普适性,而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与特定的空间范围相匹配,主张各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创造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够真正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了这一旗帜。事实证明,这是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也是第一个强调民族特性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一理论形态阐释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共领导人逐步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错误抛出自由化改革,引发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泛滥,导致意识形态全线崩溃。以"公开性、多元论"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动摇了马列主义理论基石,信奉"市场万能"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摧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历史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扭曲苏联共产党形象,鼓吹"大俄罗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引发苏联国家认同危机。多元社会思潮的催化剂效应,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合法性全线崩溃,最终瓦解了苏共,毁灭了苏联。苏共在处理多元社会思潮问题上的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生态社会主义宣言》和《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两份纲领性文件相继发表,两份宣言全面阐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论证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于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可以化解"地区共同体"这种政治结构在治理生态危机问题上的困境,为我们开启了一种全球主义的生态救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陈振明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的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酉方马克思主义”既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又批判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寻求一条既不同于当代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模式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以实践的观点反思社会主义模式,就必须充分肯定主体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就应注意到从需要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同时,也应从历史实践的变化中中肯地评价苏联模式,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中看到人们的积极探索精神,窥测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走向复兴的势头,还原评判社会主义模式优劣的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13.
贾学军 《前沿》2011,(1):25-29
20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动,这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产生了冲击,促使了西方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理论与实践的历次改变。随着苏联共产主义的失败与民主社会主义逐渐趋于沉寂,"新社会运动"开始纷纷兴起,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最有影响的社会运动形式,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引领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运动的去阶级化潮流,是当前西方左翼中最有上升空间的政治势力。  相似文献   

14.
冯旺舟 《理论月刊》2023,(10):24-34
“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逻辑全球扩张的时代,要推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必须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进行科学的界定。社会主义绝对不是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简单连接,而是在一个连续过程中实现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和统治体系的整体超越;社会主义建立在消除资本主义剥削和矛盾的基础上,是对“普遍人类之善”的超越,是真正民主的社会组织形式。“政治马克思主义”还认为,要实现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就需要探索重建的路径。这包括重新确立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阶级斗争的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同其他社会群体的革命联盟、革命政党、工人同市场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政治马克思主义”试图构建政治与经济高度统一、实现真正民主和平等、超越话语政治的革命的和有希望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本小册子,不仅在其诞生的时代具有迫切的实践意义,在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价值。在这本小册子中,作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分析批判了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和策略,使其成为批判无政府主义理论的最高点和代表作。《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不仅批判了无政府主义主要代表的"政治哲学",而且还正确地批判了无政府主义者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纲领。《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当然也有自己的缺点错误,这主要就是"回避了整个国家问题",即它没有"理会马克思主义在公社以前和以后的全部发展",特别是没有理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1、1872和1875年关于国家问题的论述。只有根据列宁从早期到晚期对无政府主义的全部批判,才能正确评价普列汉诺夫这本小册子的所短和所长、价值和糟糠。  相似文献   

16.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的重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准确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深刻揭示"五大发展"理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地位,需要从多维角度进行探析,即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主体之维、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之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空之维和推进科学社会主义新飞跃的价值之维。这是理解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理论蕴含与价值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其中之一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而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不能因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而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西方敌对势力断言: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大失败”,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  相似文献   

18.
朱菊生  王志刚 《求索》2011,(10):107-109
20世纪80年代以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论域逐渐从经验理论转向规范理论,但这种政治哲学转向并没有呈现出一种断裂性的特征,相反,早期剥削等经验性范畴被有机地融合到政治哲学批判的框架中。运用新的批判路径和范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剥削不公正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试图设计出一套能消除资本主义缺陷的可行的社会主义蓝图。“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试图挖掘马克思理论中一直被传统马克思主义所忽略的规范性理论资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和现实都无可争议地表明,从科学性和实践性来看,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体系能够与马克思主义同日而语。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仍具有无比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现实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和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当今时代境遇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历史进程和规律性研究,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时代引领。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风起云涌.在这一运动中,托马斯·利考纳无论在理论建树还是实践推行上,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一位.针对美国青少年"道德滑坡"的现实.在批判"个人主义"和"价值澄清"理论的基础之上.利考纳阐明了"品格教育"的意义、内涵及途径.这对我们今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