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从所处的时代性出发,孟子在继承孔子"王道""德政""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王道仁政"政治理想,作出了拒霸道而推王道、批暴政而倡仁政、轻善政而重教化、行井田而求恒产的价值选择。不仅如此,孟子借助于性善论的哲学基础、生存论的利益基础、目的论的民本立场和德性论的实现路径,构建了论证其思想及价值选择的阐释逻辑。从历史看,王道仁政思想从未真正实行过,但其影响却不容忽视。王道仁政思想的价值选择及其阐释逻辑和历史影响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建设中,应当强调民生的价值理念、重视理论的知性特点、凸显道德的实践品格、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  相似文献   

2.
郭志民  吴俊 《理论学刊》2005,(1):103-105
德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反映出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孔子之言政治 ,亦以道德为根本”[1] (P13) ,这点可从《论语》一书记载的孔子有关“为政以德”的大量论述中得到印证。这些论述直接勾勒出孔子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 ,德政既是手段 ,又是目的。作为目的 ,德政的实现表明国家的治理达到了仁道的原则 ,是仁道得以通行天下的最终标志 ;作为手段 ,为政以德是君子实践仁道的方式与途径 ,它要求君子通过自我修养成为有德之人后 ,还应寻求为政以德的途径来实现其个人仁道的最高境界。一“德政”二字直接取…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想家。他生活在社会处于纷乱的春秋末期。他胸怀大同思想,崇尚社会民众的安定和繁荣,关心人民的疾苦与乐业,主张统治者要以仁爱为本,以德治天下,并从政风与民风一致的角度来考虑端正社会风气问题,孔子的德政思想今天对我们仍有一定借鉴启发意义。一、提倡“正名”以稳定社会秩序的思想孔子是推崇上古三代尤其是西周的德政传统和社会制度的。西周的统治者推崇的是“敬德保民”。“敬德”,就是要求统治者要认真推崇德政,以德劝民行事,关心民众的生活与疾苦。“保民”就是告诫统治者要勤于人事,…  相似文献   

4.
章田 《学习月刊》2012,(4):44-44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其独到的思维方法和处世方法。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但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和全世界的思想界。 孔子一生推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5.
冯浩菲 《理论学刊》2005,(12):96-101
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战争剧烈,百家争鸣,杨、墨的学说充满天下,孔子的学说不大流行,仁义的道路阻塞。孟子挺身而出,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延续儒家道统,捍卫和发扬孔子的仁学。这种捍卫和发扬的工作,主要贯穿于其游说诸侯、参与政治、参与百家争鸣及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类捍卫和发扬的实践活动,孟子在许多重要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其“仁义”学说和“仁政”思想的提出和推广,开启了仁学的新领域、新范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孔子仁学思想之所以能够不断发扬光大,影响及于全世界,与当年孟子所作出的这类卓越贡献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德治"是先秦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学说的基本主张,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提出三点德治主张强调德化教育;强调为政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仁者爱人"精神的施政内容.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用"仁政"概念代替"德治"概念.荀子在继承孔孟德治思想并吸收管子学派某些法治和礼法并用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从政者要有"道德之威"及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平政爱民"德法并用,以德为主的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0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我们有必要深入认识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意义和作用,以便我们能正确地继承和弘扬孔子及儒家的思想,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一、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地位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末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动的重要时期。孔子当时站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立场上,从社会稳定、人际和谐、政治廉洁、国家统一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仁政”是孟子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他的政治理想。“仁政”理想的要义是家给百亩之田、五亩之宅 ,形成君民同乐的良好关系。孟子“仁政”理想的提出 ,反映了他制止野蛮战争和暴政、安定社会的美好愿望 ,虽有空想成分 ,但其人民性、进步性也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与文王、武王、周公等一脉相承。由周初文献可知,孔子说"小人难养",并不含有轻视"小人"的意义,相反倒是反映出他对这一群体的重视。孔子说"女子难养",情况同样如此。孔子"难养"之语是从政治管理的角度,对"养"者即君子而言,本意是说对待"女子"与"小人"都应心存一份敬畏和戒惧。  相似文献   

10.
李彦  韩巨龙 《世纪桥》2009,(15):64-65
如何使政治统治取信于民,这是政治学最为古老的基本问题之一。孟子主张以“仁政”治天下,提出了制民之产,不违农时,省刑薄赋,妥善对待四种人,以救穷民为先,教民而用之等一系列安民、养民的治国之术,蕴涵着丰富的强化政治合法性理念。研究孟子“民本思想”的实施措施,对于当今政治合法性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教化思想的精髓。相比孔荀等人的"内圣外王"思想,孟子的"内圣外王"教化思想是在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圣"以"性善论"为理论出发点,存心养气,扩充四端,形成理想人格;"外王"是将理想人格外化为行为,表现在政治上就是施行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孟子"内圣外王"教化思想更加强调"内圣"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春秋>具有浓厚的政治教化色彩,后世将其视为"礼义之大宗",原因即在于此.孔子借<春秋>之"属辞比事"以行褒贬、正是非,形成了"春秋教"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礼治名分、重德尚贤、恶战重民、知权时中等方面,其目的乃在于为其王道政治教化体系服务.孔子"春秋教"思想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主张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之始终,尤其在"射"的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仁、智、勇"等方面协调发展。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要求,文章通过剖析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分析孔子"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率先垂范"等教学思想精髓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意蕴,其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德育途径与方法,对拓宽当今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路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治理方式,与依法治国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现阶段,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德治国要求国家和政府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它的重要表现就是施行“德政”。德政重视道德教化,重视培育和提高民众的基本道德素养,而这些又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德政的实行,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纲领,又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更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体现。   1.“以德治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德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占主导的儒家文化的基本治国思想。早在西周时期,相传周公就提出了“敬德”的思想,主张“王其疾敬德”,“不可不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而且提出了“明德慎罚”的口号。这种敬德保民的思想,到了孔子那里,则表述为“德治”;到了孟子那里,则表述为“王道”、“仁政”。…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民生的最基本含义是人民的物质生活.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并且和人类社会相伴始终.我国古代就有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得不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德政"、"仁政"等民生主张.进入近代以后,尤其是当各种社会组织中出现了政治组织,而政治组织又走向了自己的最高形态--政党以后,政党与民众就成为了现代政党政治中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这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既是需要带领群众共同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自古以来,"德盛者治也,薄德者乱也."(<孔子家语·执辔>)从政道德和德政建设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领导者的德政建设所以重要,在于领导者的道德修养不仅是其个人人格力量的体现,更是领导者的感染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和谐建设主张,包括“仁民爱物”的自然和谐观、“人和”的社会和谐观以及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和谐思想,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谭杰 《理论导报》2006,(11):18-19
“中和“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和“与孔子的美育思想紧密相联,具体表现为:(一)、“中和“是孔子美育思想的标准;(二)、“中和“是孔子实现美育思想的手段;(三)、“中和“是孔子美育思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