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召开"当前拉美研究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座谈会",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以及来自外交部、中联部、拉美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单位的官员、学者和媒体记者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拉美所所长郑秉文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2 0 0 3年拉美形势讨论会”于 2 0 0 3年 1 2月 2 6日在拉美所召开 ,中联部、外交部拉美司、对外友协美大部、人民日报国际部、新华社、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社科院拉美所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  2 0 0 1年 1 2月 2 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召开“2 0 0 1年拉美形势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联部、新华社、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 5 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别就 2 0 0 1年拉美的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对外关系、社会形势等问题及阿根廷危机、巴西和古巴的政治经济形势、查韦斯改革的成效等问题交换了看法。与会学者认为 ,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下 ,2 0 0 1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地区经济增长率由上年…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9~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国际问题学部主办、拉美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19届国际问题论坛——"拉美对外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在京郊蟹岛度假村举行.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社科院国际合作局、欧洲所、拉美所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拉美通货膨胀问题讨论会”在拉美所举行1995年3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国别室和经济室联合召开“拉美通货膨胀问题讨论会”。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联部拉美局、经贸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应邀参...  相似文献   

6.
"拉美失业问题研讨会"综述袁东振1996年5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持召开了"拉美失业问题研讨会"。来自拉美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等单位的约30名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当前拉美失业问题的特点、成...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24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美洲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主办“危机与对策:世界、拉美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研讨会。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农发所和拉美所的专家学者与会。拉美所所长助理、经济室主任吴国平研究员认为,尽管当前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际关系》1994,(2):34-43
拉美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研讨会发言摘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去年10月举办了拉美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研讨会,在京的拉美问题专家、学者30多人出席了会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社会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拉美国家在这方面尤其有经验和教训,值得我...  相似文献   

9.
拉美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研讨会发言摘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去年10月举办了拉美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研讨会,在京的拉美问题专家、学者30多人出席了会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社会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拉美国家在这方面尤其有经验和教训,值得我...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16日,拉美所经济室举办题为“全球金融动荡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和挑战”小型研讨会,近30名所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经济室主任吴国平研究员主持。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从三种渠道对拉美产生影响:一是金融渠道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