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波 《统一论坛》2007,(5):40-42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诗人余光中30多年前的乡愁,也是所有漂泊在外游子的乡愁。  相似文献   

3.
提起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人们最难以忘怀的诗作就是他的那首《乡愁》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  相似文献   

4.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12-13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上世纪70年代,台湾诗人余光中于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的名作《乡愁》,道尽了无数台湾同胞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5.
正《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赏析:"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  相似文献   

6.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7.
洪鸿 《台声》2011,(12):16-23
如果说当年余光中这首《乡愁》诗,道尽了当年海峡两岸这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两岸同胞团圆的心中苦闷,那么今天,在这湾“浅浅的海峡”上空,已然架设了一座“宽宽的、畅顺的大桥”。桥的全称为:“亲情乡情两岸情之桥”;  相似文献   

8.
“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温家宝总理两年前一席肺腑之言,情之切切,闻者动容。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地理上凿开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同胞水乳交融血脉相连的亲情;一小撮民族败类设置的绊障鸿沟,绝对阻挡不了祖国的统一大势和广大台湾人民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热切向往。3月14日上午9时30分,当十届全国  相似文献   

9.
最早读余光中,是他那首著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面对着一湾浅浅的蓝,却“无处话凄凉”。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余光中,1928年9月9日出生在江苏南京。父亲是福建永春县人,母亲为江苏武进县人氏。少年时期,余光中随着母亲生活在江苏。从小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以及江南水上的润泽,使得余光中的记忆永远留下了“…  相似文献   

10.
台湾纪行     
唐辉 《福建乡土》2015,(3):8-10
一厦航的波音737在夜幕中起飞,大抵已经飞行在台湾海峡的上空了。真想看看余光中先生笔下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海峡的水里流淌着多少乡愁啊?但海峡包裹在夜色里,乡愁也包裹在夜色里。其实,这海峡的水正渐渐淡化着乡愁,淡化着恩怨。纷至沓来的是两岸游客往返的匆匆脚步,竟是那么轻盈地点着海峡的水,一跃而过。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这是大年初一的夜晚。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举国上下热议这个历史性文告。一首《乡愁》借着自媒体的快速传播,迅速在网络再次流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1977年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 走好     
正《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个代表两岸"文化共同体"的符号诗在这头诗人在那头台湾的乡愁大陆的痛一首《乡愁》让无数读者认识了余光中。2017年2月14日,享誉两岸的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13.
正应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邀请,1月12日,全国台联台籍青年(福建)参访团一行11人开始了为期7天的台湾行。这是一趟交心之旅.学习之旅,更是一趟圆梦之旅。分离——那一抹沉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20,(9)
正每年的清明,两岸同胞都是一次牵挂的远行。焚香祈福,踏青祭祖;把无尽的思念,送往天际的国度。在我们生命旅程中,曾有一个人陪你走过难忘岁月;现在却永远离开了,身影却在无数次追思中……发生在台胞陈若君姐弟身上的故事,让人们感叹到潸然泪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却在那边。"  相似文献   

15.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这首诗里深深地吐慕着拳拳的游子之心,引起两岸同胞强烈共鸣。乡愁里,蕴含着台湾同胞对亲人同胞的思念、对回归故土的渴望、对两岸统一的期盼。也正是这股乡愁的力量,召唤着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积极投身到大陆相关省区、特别是福建省热火朝天的乡建乡创事业中;他们是乡村建筑设计师、乡村营造师、村庄规划师、文创设计师、生态“新农人”……他们正努力以自己的兴趣发挥热情和专业与专长,  相似文献   

16.
记得我曾经读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爷爷的一首小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余爷爷的笔下,乡愁变成了一枚小小的邮票,变成了思念的鸿雁、怀乡的信使。一枚小小的邮票,那多齿的方舟上,不仅抒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诗情,也满载着大陆少年的思念啊!   爸爸的邮册里,曾珍藏着一套《台湾风光》的特种邮票,那晶莹剔透、积雪不化的玉山,那湖光山色、四季不同的日月潭,那举世闻名的天祥大瀑布,…  相似文献   

17.
王煜彦 《台声》2011,(3):71-71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出生在台湾,在山东生活了28年的山东省政协委员沈玉英,时常会想念对岸的家人。济南与台湾直航提案的实现,让她切身感受鲁台之间传递的脉脉温情。而沈玉英等也是两年前提出鲁台直航的提案人。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20,(8)
正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大约30年前,台湾人心中,那是一道浓浓的乡愁;但在今天台湾人眼里,却是满满的机会。台湾的掘金者、企业家们,他们敏锐嗅觉到大陆生机和商机无限。浅浅的海峡阻隔不住同胞们对亲人的思念,同样阻隔不住他们中的开拓者,追逐梦想的脚步。大陆这片改革开放热土,引来无数有志台胞落子投资、设企兴业者。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大陆创下了一片崭新而广阔的事业天地。这其中,就有许耀仁和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20,(5)
正国外网友在网上提问"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热爱吃竹子?"把竹笋与大熊猫爱吃的竹子划等号,也是美丽的误会。中国人自古就爱笋,从台湾到北京,不过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啊,也是一把春天的鲜笋。——编者背井离乡到北京工作已经3年了。相比干燥的气候,我比较难适应的是北方的吃食。虽说各地菜系汇聚于此,偏偏在我吃来都一个味:油、咸。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8)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对已届花甲之年的我而言,台湾就像一位不曾谋面却从不缺少精神交流的远房亲戚,亲切又陌生。那种情愫,有一点点"相见不如怀念"的意味,也有一种"从来不曾想起,永远不会忘记"的矛盾。"有朝一日,一定要漂洋过海去看她"的念头像一只小小鸟,萦绕在心中,升起又落下。梦想能够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这不,机会翩然而至。去年11月,我研制的平遥推光漆堆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