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辰 《理论探索》2024,(1):73-80
人工智能与大众传媒的深度联姻重构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话语权利生成逻辑,拓展了新的社会政治空间,正在形成并不断演化的智媒时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场域产生了冲击影响,如“信息茧房”“算法黑箱”等加剧群体区隔化,“把关人”缺位失效引发价值偏离风险,“致瘾性”机制导致群体生活疏离,“泛娱乐化”消解主体的理性认知等。这些冲击影响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效应对这些现实挑战,须采用畅通传播途径、优化传播内容、加强网络治理、创新传播方式等措施,稳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领力、穿透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媒介赋权在社会化新媒介领域成为常态化现象。新媒介赋权冲破了传统社会话语传播的不对等状态,将社会控制模式由"全景监狱"模式转化为"共景监狱"模式,有助于推动信息和话语的均衡化传播。与此同时,新媒介赋权所带来的传播权力去中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方式交互化,不断解构着作为"普遍适应参照点"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整合力、管控力,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风险点。要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必须从坚持一元主导、遵循整体原则、推动媒体融合、提升媒介素养等方面着手,筑牢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为此,要注重坚持合法性原则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原则,树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有效发挥思想教育层面上意识形态渗透功能,大力提高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有赖于塑造理论权威,使其在与政治权威的结合中确立在国家及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并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加速,多元意识形态的挑战、理论供给的滞后及诊断力批判力的"缺席"等使其理论权威遭遇挑战,致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遭受威胁。基于此,亟需实现有价值的理论创新并向意识形态转化,重点是加强意识形态生产的复兴和意识形态话语的重构,以重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权威,从而支撑和强化其政治权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西方话语利用新媒体挤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民间话语借助新媒体遮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话语代表新媒体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这些都给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6.
当前西方一些国家依然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各种各样的攻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其主导地位,因此亟待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主动权。对此,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在筑牢根基上,精准把握话语体系着力点,生动展现中国故事的共鸣性,着力彰显中国声音的担当性,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的优越性;二是在强基固本上,高效提升话语体系掌控力,牢牢坚守话语主体的政治立场,循序建构话语载体的传播能力,高度契合话语受众的利益诉求,全面提升话语环境的服务能力;三是在守正创新上,不断强化话语体系引领力,增强具有时代进步特征的话语认同,优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理论,丰富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的话语内容,创新具有学科优势的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6)
"微时代"悄然改变网络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扩大教育客体、干扰辨识能力、增加控制难度、提升沟通要求、冲击价值认同等严峻的挑战,结合《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微"话语,树立"微"权威;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争做"微"领袖,组织"微"活动;高校加强监督管理,搭建"微"平台,利用"微"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微"内容,提供"微"载体,创新"微"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微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生活方式、社会心理、文化传播、价值生态正日渐发生变化。随着人们生存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改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生态也发生了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认同危机、控制力下降、话语权消解等问题。首先,微媒体传播内容的任意性降低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社会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是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目标向度,其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坚  相似文献   

9.
周静  刘乐舟 《理论导刊》2021,(2):100-107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热点时刻"。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着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加剧、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分化、个体意识结构严重失衡等场域困境,因此必须在传播理念、传播话语、传播模式上与时俱进,主动应变。同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理论根基不能变、实现社会共同价值引领的功能定位不能变、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认同路径不能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向度不能变。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既创新求变,又以不变应万变,共同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微博、微信凭借用户基数、内容形式以及传播路径的优势,迅速成为影响力最大的网络公共领域。微时代的到来,冲击政府和公务人员话语权威和公信力、加大了社会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同时,也带来了实现服务、高效、包容的智慧型政府转型的契机。为此,政府应用更加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直面微时代的挑战,整合资源,搭建"微平台",建设立体化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在此背景下,借鉴话语权研究方法,提出一套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符合微生活时代诉求、遵循意识形态微媒体传播规律、满足高校主客体互联互动,以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  相似文献   

12.
李森  李明 《理论导刊》2023,(1):106-112
视觉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和实践指向。一方面,它凭借感性形象呈现意识形态内容,通过主体询唤建构意识形态认同,借助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意识形态渗透;另一方面,它也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视觉表达泛娱乐化、视觉消费符号化、视觉文化多元化等风险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实效,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效传播,亟须强化视觉图像叙事、增强视觉信息把控能力、规范视觉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场域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深刻,文化交融势不可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时代境遇。科学分析和深入研判新媒体场域下舆论引导迟滞、信息传播失序和西方话语霸权侵蚀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而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时代转换、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强弱与其话语方式为广大民众所理解、接受和认同的程度息息相关。近年来,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不断扩张使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面临新的挑战,为此,要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表达方式,使之契合民众的认知结构、话语结构。当前,应注重从三个维度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大众话语方式,即主体维度,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队伍;客体维度,创新契合现时代需要的大众话语体系;载体维度,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是近年来兴起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和意识形态传播的全新场域。针对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理性权威、安全性和凝聚力的多重挑战,必须着眼于思想文化多样性与马克思主义主导性的辩证统一,突显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和表达方式,促进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代变革。  相似文献   

16.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关系到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与管理权。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意识形态传播属性和独具优势的传播特征,将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打造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的重要阵地,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为此,在坚持正确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应注重内容建设,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走入学生生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感染力量;打造校际共享联动平台,拓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落后腐朽的意识形态在网上传播,西方国家加紧意识形态扩张,全媒体渗透成为新形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直面现实,必须强化意识形态主阵地,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努力做到:强基固本,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积极转型,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方式转换;主动出击,拓展意识形态话语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近日,《学习时报》刊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德顺文章,文章认为我国目前行之有效的价值观念体系并非单纯依靠话语和权威的力量,而是依靠群众的实践和经验,为自己确立着现实的主流地位。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中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统一,追求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念与主体现实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介传播已进入了"微"时代。微传播所具有的内容碎片化、主体个性化、传播方式交互性、议程设置能力强劲等特质带来了传播内容质量良莠并存、商业化趋于严重、受众过分依赖微媒体等问题。由此,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直面现实,要注重掌握和利用微传播的特质,改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加强大学生媒介素质培养,加强对微传播的监管,多措并举,以切实维护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微传播的即时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当前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平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利用它们来实时传递自己的信息,这也颠覆了由主流媒体主导传播的格局。据《2013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