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孩子“感情荒漠化”?家长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的说是孩子被寄养的结果,也有的归结于媒体的过分夸大。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1日,是焦作市各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许多孩子及其家长欣喜地看到,过去一个班高达90个学生的现象不见了,现在一个班的学生大都为60人左右.家长们高兴地说:“过去孩子们上课时人挤人,转身都困难,这下我们放心了,多亏了人大和政府啊!”  相似文献   

3.
环保小卫士     
我们幼儿园现有 1000多名幼儿,每天早晚进园送接孩子的家长达 2000多人次,家长的出入给幼儿园的环境保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尽管小朋友们都知道不随地吐痰,果皮纸屑丢入垃圾箱,可有些家长往往对此疏忽大意,尽管幼儿园就此问题印发了“告家长书”,设立了“禁止吸烟”、“爱护环境”、“家长的言行孩子的表率”等标牌,结果却收效甚微。经过一番思索,我们决定在孩子们中间开展一场怎样维护园内环境,增强家长创卫意识,改变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现象的讨论。别看孩子们年龄小,他们的主意可真不少,有的说不让家长进幼儿园,有的说谁乱…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市通州区二中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化学教师叫李圣珍,先后有60多名所谓“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坏孩子”等被家长和学校认为没有希望了的孩子被家长送到了她的身边。他们每个人都有噩梦般的过去,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痛苦。可是,他们在李老师的家里生活、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有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变化:有的考上了全国名牌大学并出国深造,有的在班级里成了“希望之星”、“双百生”、“读书大王”……是什么使这些连他们父母和老师都认为“没有希望”的孩子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究竟该如何把那些“问题孩子”塑成可造之才?我们非常想听听李圣珍老师的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5.
当今,孩子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为了孩子,家长几乎想尽了办法,倾尽了心血,正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由于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科学,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所以,孩子的学习情况仍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每天要下葡萄地干活,孩子没人照顾,就把孩子带到地里。”鄯善县农民玉素甫·尼亚孜说,“一天下来,孩子成了‘变蛋’,全身都是泥巴,脏兮兮的。可是不带到地里又没有别的办法。”如今,农民们都把孩子送到村里的幼儿园去接受早期教育,家长们就可以放心下地干活了;中午也不需要接孩子,午饭是国家免费提供的;到了下午,孩子们吃完点心,家长们干完农活,接上孩子一起回家。  相似文献   

7.
鲁薇 《北京观察》2011,(7):35-35
从1994年以来中国就提出素质教育,这本来是个好事情,可是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让家长和孩子感觉越来越辛苦。孩子在幼儿园就有优胜劣汰的竞赛,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压力。如何使基础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现在为了素质教育,孩子要上数学、钢琴、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惜一掷千金送孩子上早教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一岁的黄子璇刚刚学会走路,她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妈妈的搀扶下慢慢地走过小独木桥。每次走过去,黄子璇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和老师也会发出惊喜的称赞。 这是一节早教课的场景。近年来,针对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风行中国各大城市,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惜一掷千金送孩子上早教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是新手爸妈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早教班”仍然不是很明确。这些婴幼儿早教机构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现在好了,幼儿园就在家门口,我们家长再也不用为每天接送孩子而发愁了。新学校环境很好,宝宝喜欢,家长放心!”刚搬到上戈小区的居民陈杰兴奋地说。上戈小区是泰宁县的城西新区,大量居民陆续搬迁到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融入到国际文化氛围里,已成为教育选择的趋势。但是,高达百万元的出国留学费用对很多想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子来说,还是有压力的,而跨国高等教育形式——中外合作办学,让学生以相对低的成本接受国际教育,吸引着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这些家长中,有的是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中外结合的教育,将来可以从事外贸;有的是有驻外经历的政府工作人员,比较认可国外教育;还有一部分是想通过中外合作教育来让孩子将来找到好工作。”外交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王晔说。  相似文献   

11.
<正>和幼儿一起制定简单、操作性强的假期计划,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帮助他们养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寒假就要来了,对于幼儿家长来说却是一大考验,即将和孩子24小时全天候相处。假期里,有的家庭上演的是母慈子孝的温情好戏,可有的家庭上演的却是“鸡飞狗跳”的“动作大片”,这不禁让部分家长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家长既是一家之长,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假期是融洽亲子关系的良好时机。家长怎样做,才是高质量的居家陪伴呢?  相似文献   

12.
<正>心理型家长的缺位,多与家长的尊者意识、家长作风关系密切,没有将孩子当做平起平坐的"权利平等者"。前不久,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最近他不断接到学校和家长的电话,称孩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说到技能时都说是雕虫小技.由此造成了对职业教育的一种偏见。现在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家长、社会不甘心选择职业教育,只会一味地去教育孩子读大学,去读综合大学。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家长真的很忙,很多家庭平时来接送孩子的不是爷爷奶奶就是请来的保姆,要见上他们一面可真有点费劲。虽然,电话可以沟通,但忙了一天的家长在电话的另一端忙着家务或是和分别了一天的孩子联络着感情,你总不好意思老是去打扰吧!但沟通总有办法,我们就来个现代点的———通过网络。于是,我将自己的网上邮箱告诉了家长,果然,很多家长通过邮箱和我取得了联系,讨论关于孩子在家里出现的问题,我还将一些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照片发给家长。我的感触是网络让我与家长又多了一个联络空间,是网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特别是经常出差的家长可以在网上与…  相似文献   

15.
“手拉手”城乡孩子交朋友的活动正在千百万孩子中展开。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互相通信,有的还寄一本或几本自己看过的书报杂志下乡,有的还抽时间互相访问,还有一些家长利用假期把孩子带到自己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地方去。 这些,都是一些很简单易行的做法。这样做,能有什么效果呢? 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看到了什么吧。 有一个孩子,暑假到农村去了几天。回城后对家里人说:在农村,走路要看着脚下,否则就容易跌跤,因为路是不平的;进厕所要踮起脚尖,否则就容  相似文献   

16.
母爱心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曾像田地里的土豆一样,一直掩埋在街巷深处里的补习班,都堂而皇之地搬到街面上来了,有的门面还很大,胜过了一些大酒店、大商场。每到晚上,这些补习班里便灯火通明,灯光下,挤坐着许许多多不同年龄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十几岁, 有的甚至才八九岁,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纪。苹果般的面庞、黑葡萄似的眼睛、银铃般的笑声等类的形容词,都是用来形容他们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不知是灯光的缘故,还是本人眼睛有问题,隔窗凝望这些花季里的孩子,见他们一个个都显得面目苍白而疲倦,神情木纳而憔悴,他们木偶般挤坐在一起,对外面的风景、周围的事情,显得那样无动于衷。门外街上,斑驳的灯影里,站着的,靠着的, 小声交谈的,是孩子们的家长,他们是来接送孩子回家的。更准确地说:有的家长是来“看管”孩子的。记忆中的十几岁,正是无忧无虑的  相似文献   

17.
“小小读书郎,假前还贷忙”,临近寒假,校园里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孩子们相互还平时借的零用钱,且要支付高出50%左右的利息。一位冯姓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从家走时要了10元钱,说是学校在假期里有活动,但说话时孩子有点吞吞吐吐,于是,这位家长给学校打了电话,结果学校根本没有收什么活动费,待孩子中午回家时询问才弄清实情,原来,孩子在这个学期里,买吃的或坐车时,手里没钱就和带钱的同学借,借钱时就说得很清楚,借一元还一元五或两元,要不然没人借。冯姓家长说,孩子要的10元钱就是平时从三位同学手中借了五元钱,但不敢和家长说,学期最后一天了,没…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少先队活动》杂志主编在国外考察时看到的一堂精彩的生物课。当老师步入教室后,什么也没说,先给全班学生每人发了一条蚯蚓。学生们立刻亢奋得直叫,几位胆小的女生甚至钻到了桌下。发完蚯蚓后,老师说:“现在,我给你们10分钟的时间,让你们玩儿蚯蚓,过后,请把你们观察到的东西讲出来。”在10分钟的时间里,有的孩子用小棍逗蚯蚓玩儿;有的把蚯蚓切成几段;有的甚至用舌头舔一下蚯蚓……10分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蚯蚓切不死。”“蚯蚓爬起来一扭一扭的。”“蚯蚓不会咬人。”“蚯蚓是圆的、长的。”而把蚯蚓舔过的孩子则大声地说…  相似文献   

19.
抉择     
阿愚 《中国减灾》2011,(2X):45-45
<正>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许多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吃过苦。现在条件好了,想方设法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的确,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可以锻炼他们的理财、自理能力,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面对大把的零花钱并不会理智地支配.没准还会因此走上歧途。因此,我们在这里奉劝各位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