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狱中对话     
张士怀 《中国监察》2008,(13):61-61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查办案件的故事。本期刊登的是“老纪”讲述的办案故事,这是他对所办案件的提炼。老纪并不姓纪,由于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参与查办了多起违纪违法案件,尤其是收集、整理和讲述了许多办案的故事,所以大家都称他“老纪”。“老纪的办案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真实,每个故事都加上了点评和感想,以便读者参考,也期望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0,(4):40-40
1958年12月17日,胡适在台北的一个公共场合,谈到了自己的爱好。胡适说,他真正的收藏,其实是收集世界各国的男人害怕老婆的故事。在收集此类故事的过程中,胡适发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只有3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流传在外:它们分别是德国、日本和俄国。同为轴心国的意大利,倒有很多怕老婆的故事。胡适因此凭直觉得出结论:意大利会跳出轴心国的。果然,4个月之后,意大利真的跳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一个男从和他的两任妻子相依相伴,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而今仍在继续演绎他们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2003年11月23日,记者采访了这个家庭、听主人翁讲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4.
作为故事家的徐讦──从《鬼恋》到《风萧萧》王庆华在现代文学史上,如此醉心于故事的营造、并把故事写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徐汗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从他的成名作《鬼恋》到抗战年间在大后方风靡一时的《风萧萧》,徐讦连续写了几部较有份量的小说,如《荒...  相似文献   

5.
孙敬修给中国的孩子讲了70年故事,他播讲的故事伴随着几代中国人走过了童年时代。如今他虽已去世8年,但其身后却发生了一连串关于他著作权的官司n1997年12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诉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严重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此后不久,孙敬修著作权继承人引、全来向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侵犯孙敬修的著作权。1998年5月20日,肖君成、引、全来向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提起诉讼,被告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人安景林、少几部负责人易杏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6.
裁判者的内心世界:事实认定的故事模型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宁顿和黑斯蒂提出的故事模型理论认为,围绕着“过去发生了什么”,当事人双方会形成不同的论证事实的故事版本,裁判者对故事版本的选择依赖于一系列符合心理规律的认知模式,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经实验证实的“故事模型”,而“故事模型”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我们对司法证明思维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言说方式,至战国中期而一变:从早期至理、名言之语录,一变为充满譬喻故事之论辨。《韩非子》之《说林》、《内外储说》的产生,不过是这种演变的极至化结果;中国早期小说之“譬论”的重要文体特征,正是在先秦子书这种演进过程中生成的。《内外储说》“一曰”所记载的异闻传说,都是与其相对应的经文、说的正文故事同时写作而成的,并非是后人添加进去的;“一曰”之异闻作为“未完之稿”而产生、存在的意义,不仅体现了韩非对于譬喻故事的特殊兴趣,体现出传说故事的丰富性、口传性,而且还透露出“譬论”文体(早期小说)诞生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回归之前,有人把香港形容为在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演绎别人的故事。“97回归”,香港是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里讲述属于自己的“新故事”。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笔者受所供职报社的委派,到香港采访,切身感受到了香港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捧给老百姓一颗心——一个司法检查员的故事□晋司这里讲述的,是山西省盂县仙人乡老百姓说给我们的故事。故事虽然平凡至极,却让老百姓称道不已。我们则从中看到一个光彩四射的人格,一个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海山,54岁,共产党员,市司法局副县级司...  相似文献   

10.
羽戈 《政府法制》2013,(11):27-27
从1942年起,胡适就开始收集世界各国关于怕老婆的故事、笑话和漫画、、他发现,中国有好几百个怕老婆的故事,日本却无一个;美国、英国、斯堪的纳维亚有好几百个怕老婆的故事,德国却无一个。由此他得出结论:“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  相似文献   

11.
刘桂明 《法人》2010,(7):63-63
律师是一个不一般的职业,其中之一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有许多不一般故事的职业。可以说,每一位资深律师都有一个丰富而美丽的故事库。但是,一个执业20余年的律师却对记者说“我没有什么故事可以给你讲”。这是为什么呢?读过本文尤其是接触过本文主人公的人,显然都明白施杰律师绝非一位没有故事的律师。  相似文献   

12.
近来传媒多次讲到一个分蛋糕的故事,即两人共分一块蛋糕,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其原理同于分粥的故事)。不管是分蛋糕也好,分粥也好,其奥妙都在于怎么分,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做到公正。正确答案是:让其中一人分,让不分的人先挑。这的确是一个寓意匪浅的故事,它很好地解决了公正问题,发人深思。笔者认为,分蛋糕的故事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权力的制衡。你看,权力在此被分成两种,一种是分,一种是挑。若把这两种权力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则“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既主持分又先挑者势必多分,(在这里觉悟之类就要先靠后了)。而另一个…  相似文献   

13.
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荣获2002年度英国布克奖。该书描述一名印度男孩儿与成年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历时227天的生存历险故事。2012年11月21日,导演李安将该作品搬上荧幕,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李安一度表示:“我深爱这个故事,曾经觉得它是没法儿拍成电影的,因为它的内容是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故事最难改编的部分也是最好的部分,什么是精神力量,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神。我决定接受挑战,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我阅读的感动。”现摘录书中序言的部分内容,让读者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 WTO之后,管理部门如何构筑法律服务市场的有效监管制度 ?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我想取决于人们怎么看待加入 WTO这一事件。  时常听到的说法是“狼来了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听过民间流传的“狼来了”的故事。按照最常见的故事版本,它说的是一个爱撒谎的小孩的事。由于他或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谎报“狼来了”,失信于人,最后到了狼真来了的时候,已经没有人相信他或她的话,落了个葬身狼腹的下场。用这样一个故事来比喻中国政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加入世贸这件事,那不等于说,有 133个成员国、…  相似文献   

15.
这里有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祝英台”与“梁山伯”的故事。它说不上是对古代传说的一种效仿,也不可能成为流传千古的凄美故事,只是让人们听后在感到遗憾之余,更多的关注是“梁山伯”为何成为了被告。  相似文献   

16.
上林县委书记韦志鹏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见到他本人之前,记者已从多个渠道了解了这位上林县“掌舵人”大刀阔斧整肃政风政纪,旗帜鲜明肃贪治乱,满腔热情关注民生的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17.
马庆松 《江淮法治》2012,(20):34-34
明代桐城县“三尺巷”的故事众所周知,该故事反映的是邻居为了巷道通行而引发的相邻纠纷。不久前,宣城中院审理了一起现代版的“三尺巷”纠纷上诉案件。  相似文献   

18.
何言延 《江淮法治》2010,(14):60-60
其实,这个故事有着那么一丝警世恒言的味道,讲述的是一个社会成功人士、中产阶级如何在金融风暴下走投无路,乃至铤而走险最终葬送自己性命的故事。而且,《枪王之王》这个庸俗的片名只是一个噱头,影片里枪战完全沦为陪衬,甚至到了结尾高潮正邪对战仅开两枪就结束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中古志怪作在“征实”这一早期小说观念的影响下,忠实地记载了很多的民间故事。从民间故事类型学的角度看,它们往往是在世界范围内流播的民间故事的中国版本。如《搜神记》中的“毛衣女”、“谈生”、“李寄斩蛇”、“费孝先”等故事,便分别属于“天鹅处女”、“梅露辛尼”、“龙穴脱险”、“聪明的劝告”等故事类型;另外,《搜神记》和其他中古志怪作品还提供了诸如”动物报恩“、”陷城为湖“等故事类型的许多异,而且这些本纪录时间极早,超过了西方搜集能够搜集到的所鹅非汉语本。据此,应对中古志怪中的某些体性质重新定位,将其视之为“传说”与“故事”,而非通常所认为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名叫婧的姑娘亲身经历的故事。故事本身的情节并不曲折,但是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过去发生过,现在仍在发生。今后还会不断地发生。因此。我们是否应谖认真梳理一下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以从中得到某种启示?让我们通过婧的口述。来解读这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