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泽强 《新东方》2010,(5):27-3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黎族古籍是黎族文化的载体,全面记录了黎族人民的历史来源、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邢植朝 《新东方》2008,(6):56-60
黎族社会有许多调节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治安、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保证群体的统一和谐、维护个人和民族生存、推动黎族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习俗和习惯,尤其是蕴涵在那些良好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习俗中的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3.
王静 《新东方》2011,(1):83
黎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传统器乐和乐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黎族传统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经济状态、人民生活、社会风俗关系密切,并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和曦 《新东方》2009,(3):29-33
文化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几千年来黎族社会的发展就是自身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因此,文化变迁永远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海南岛的五指山中部地区,即当时保亭、乐东、琼中3个县的交界地带(现大部分为五指山市辖区),仍保存着黎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带有浓厚父系家庭公社色彩的“合亩制”。实行“合亩制”的地区被称为“黎族合亩制地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禁忌。民族禁忌,是民族传承极为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从属于心意民俗的范畴。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不论是比较先进的还是比较落后的,也不论其处于何种社会发展形态,似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某些禁忌。这一习俗现象,有的可能来源于宗教的教规,有的可能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相联系,还有的可能出于某种忌讳或认为应该避免的事情。历史证明,我国少数民族的禁忌,大多是与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着直接联系。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要求。本文试图就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如何改等问题,作一初探,以求教于诸位行家。 一、改革的必要 (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需要。 所谓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少数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9,(2)
黎族的岁时节日,是黎族土地崇拜的伴生物。黎族的岁时节日非常繁杂,且同黎族土地崇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衍生了各式各样、内容相当丰富的禁忌。这些禁忌主要来源于黎族的自然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经验总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有适时生产和维护节日气氛的功能并融入黎族的节日习俗,是黎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其又有迷信和伪科学成份,具有它内在的社会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陈立浩 《新东方》2008,(11):52-56
海南黎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建立之前,主要是黎族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半个多世纪来,海南黎族文学逐渐涌现出了民族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特别是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作家文学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在我国民族文学的百花丛中,海南黎族文学可谓是一朵盛开的南国之花。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人类社会广泛流传的各种民俗活动、风俗习惯的总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吸收丰富的一面,又有顺应时代而扬弃、衍变的~面,既有困于习惯的延续性,又有关照现实的灵活性。民俗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世代相传的民众习惯,因而具有群体意识性和相对稳定性。民俗反映着民族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又可以说民俗是民族心理意识的表现形式。白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总人口130多万人中,80%以上聚居在云南西部洱海周围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考其族源,学…  相似文献   

10.
壮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多采的文化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有些传统的风俗习惯,至今还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直接关系着当前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沙黎区壮族解放前后盛行的早婚、“不落夫家”等有关婚姻习俗,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迄今尚未解决,纠纷还时有发生。现据此探索其婚姻和家庭发展的历史,并剖析其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影响,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按历史哲学的观点,任何一个民族,都可以作为种文明产物而存在于人类这个大家庭之中,但任何形式的存在都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黎族发展历史也不例外。这个中华民族中光荣的一员,是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百万的一个民族。他们的渡琼祖先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他们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历史形象,我们在审视、观照这个民族的发展轨迹时可以窥见其悠远的根源文化及其古老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文化。近期,由王越丰、王学萍、杨文贲、王家贤等领导同志任顾问,黎族史研究专家、学…  相似文献   

12.
明朝后期的黎族起义与苗族迁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雄峰 《新东方》2001,10(3):94-96
苗族迁居海南是黎族社会矛盾和黎族起义的产物,其迁移过程是封建统治者制定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以夷制夷”政策的产物。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黎族起义之后,入琼驻防的苗族屯田兵,是苗族迁居海南的最早先民,其祖籍当源于广西。  相似文献   

13.
黎族民族     
黄梅雨  王静 《新东方》2009,(8):F0003-F0003
黎族是海南岛的先民,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有史书记载的时间已有3000多年,现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五指山、保亭、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陵水、三亚等市县。黎族民歌源远流长,它与本民族的历史一样悠远。清人张庆长曾在《黎岐纪闻》中记载,黎族“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  相似文献   

14.
与百越其他族群相比,女性文身是黎族文身的一个突出特征.今天学术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黎族女性文身上.并进而在探讨黎族文身起源、文化蕴意、社会功能等相关问题研究中都认为黎族文身具有女性特征.但事实上.黎族文身是从古百越传承下来的,男性也曾经盛行文身,从汉代开始受汉文化的影响,黎族男性文身习俗才逐渐减弱.因此,主要探讨历史上黎族男性文身情况以及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同时,它又作为某种历史合力,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一股强大的的凝聚力,能有力地促进社会发展;消极的社会心态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积极性,甚至会危及社会安定。目前.国有企业正处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岗现象越来越普遍,下岗职工的心态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与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一面。心态问题不解决好,必将影响改革的顺利发展。那么我01该如何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呢?本文通过分析下岗职工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基本概况。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北距省会海口223公里,南距三亚65公里;全市总面积1168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海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老区;是海南黎族苗族的聚居地、黎族合亩制社会的发祥地和海南民族风情旅游中心城市;是琼崖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有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境内有  相似文献   

17.
付广华 《桂海论丛》2007,23(1):94-96,F0003
面对战争给桂北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新桂系当局提出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善后政策。虽然这些善后政策当时就对瑶民的生产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长远意义上也有利于瑶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其值得大胆肯定的一面,但是善后政策背后隐藏的进行民族同化、消弭斗争的真实目的,则是我们要提出批判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进程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经常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制约.早期的经济学家把大量精力用于研究纯经济因素,而对非经济因素的研究重视不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公民的社会态度、心理承受能力、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人生哲学、行为方式等对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对长期性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决不能忽视的、这是因为:1.经济发展的主体——一人民.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有一套公认的伦理道德、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人生哲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风俗习惯。社会内部不同的人口群体由于其社会地泣、政治地位和…  相似文献   

19.
张尔升 《今日海南》2013,(11):32-32
海南是黎族的聚居地和黎族文化的发源地,黎族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旅游度假天堂,必须要有民族文化支撑.目前,海南在利用民族文化吸引游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旅游城市、国外的旅游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海南必须进一步挖掘黎族文化资源,发展黎族文化产业.黎族文化只有走产业化之路,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与繁荣.黎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不足海南黎族文化虽然历史久远,不断推陈出新和丰富发展,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黎族文化产业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海南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涂刚鹏  陈思莲 《前沿》2010,(19):140-143
海南黎族原始宗教信仰已经渗透到黎族人民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成为研究黎族必须着力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黎族原始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崇拜;其形成原因也是纷繁芜杂,有自然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原始性、习俗性和坚定的虔诚性。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对黎族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