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阐释了人们对"韬光养晦"的理解和"韬光养晦"在西方语境下产生的影响,认为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进入21世纪后,以"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作为建构国家形象的战略基础有其局限性,很可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招致更多误解.中国应明确地界定和表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追求,以自信、开放的心态融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2.
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韬光养晦"战略思想的关系,重新思考"韬光养晦"的概念和提法,与时俱进地发展"韬光养晦",使其精神实质得以延续,才能实现中国从人口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演进到和谐大国、教育大国、科技大国、文化大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中国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外交战略新思想,正在指导中国外交转型和升级。“中国梦”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同时,带来外交战略思想的发展和创新,连接了中国与世界,指引中国外交胸怀伟大梦想并为其实现而保驾护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应运而生,加强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底线思维策略运筹;强调“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刻铸就“和平发展”加强版;注重与各方联手建设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全面打造“合作共赢”升级版。中国坚持维权与维稳的辩证统一观,力求维权而不引发冲突、维稳而不伤害权利;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亚洲安全观、核安全观、信息主权观与网络空间秩序观、海洋合作观等,为弥补“安全短板”迈出有力步伐。  相似文献   

4.
论战后拉美国际战略思想的演变孙若彦国际战略,也叫对外战略,是指“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的总的认识和谋划。”①国际战略思想是在对国际基本问题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拟定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和平发展"已从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转变为中国国家崛起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根本战略及外交战略、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及中国的世界理想和主张.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即中国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和多极、多样的世界,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而不同"的世界;中国崛起和发展模式是"合作、和谐"的非传统模式;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特点则是多边外交和发展外交.中国和平发展当然也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台湾问题和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期, 邓小平就中国如何应对当时国际形势多次发表谈话, 其中一个 重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20字战略方针。 进入21世纪后,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人们开始就“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提出了一些不同认 识, 展开了争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 这种争论将持续下去。但是, 在国际舆论大谈“中国崛起”、美国等西方国家防范“中国威胁”的背 景下,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不会轻言放弃“韬光养晦”战略, 而将致力于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 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7.
金钊 《国际安全研究》1999,(4):26-30,40
邓小平是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他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冷眼向洋看世界,形成了一整套的国际战略思想,主要有: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改变“一条线”战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主张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出“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言,“两个确立”不仅是中国外交守正创新,科学把握世界格局演变趋势、破解时代难题的宝贵经验,而且是新征程上中国外交继往开来再出发,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保持战略主动、引领全球变革、创造更大辉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与中国"新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和指导中国新时期对外工作的新方针。“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思想创新的结果,同时又指导着中国外交的实践,使中国外交逐渐呈现出大国气派和崭新气象,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外交未来也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挑战和风险。“和谐世界”观的进一步完善有待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和中国战略界继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朱锋  杨正一 《东北亚论坛》2023,(1):17-30+127
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外交的原则和目标做出了战略性论述,深刻回答了百年大变局下世界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世纪之问”,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指南。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外交承担着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需要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持续不断地“铺路架桥”“化危解难”,持之以恒地为中国扩大商贸联系、稳定周边关系和提升中国影响力“开拓进取”。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还需打破大国关系“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宿命,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同美国建设和打造“新型大国关系”。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的地位将不断提升,这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治理基础和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持续深刻演变,中国"变量"之影响力不断增强。习近平同志提出并领导实践的外交战略思想,已历史性地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担当、放眼世界的民族梦想、登高望远的战略视野、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点面结合的综合布局以及刚柔相济的外交风格。虽然未来征程会有重重险阻,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航船方向明确、海图清晰,必将以持久的战略定力,从容自信地不断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12.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长期指导了中国的对外政策。近些年,世界局势的大变革给中国的对外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以中国外交的大转型实现中国外交的大发展。中国外交的大转型,是基于国内外历史经验、中国现实发展、国际压力和国际体系变革诉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推进的。因此,中国外交的大转型契合国家利益,迎合世界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推进和实现中国外交的大转型,需要在国家领导力、国际合作理念、力量平衡、外交内政协调等方面妥善处理,以使中国外交大转型更加主动,更加系统,更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谭再文 《国际观察》2005,1(1):68-7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应被当作一项外交战略来对待,需要做出符合外交战略模式的解释.它是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对它进行"原教旨主义"的理解.它规定了我们在外交上不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它最有利于实现国家的核心利益.我国现在的环境正符合选择这一战略的条件,因此我们仍需要坚持这一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新主题。巩固并推进我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全局的基础。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要完成的基本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需要有新思路。包括利用好新的技术成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视新机制的作用和清醒认识中国新的定位。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应注意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也应强调“韬光养晦”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从"普林斯顿计划"看美国战略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9月出台的“普林斯顿计划”最终报告提出了21世纪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铸造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目标、三种手段、七项主要威胁和挑战。该报告反映了美国战略思想的一些新动向,包括:深化对战略的认识、更加重视非传统安全、战略指导思想转向新自由主义。在对华战略上,该报告主张从中长期出发,建立地区机制来应对中国崛起。“普林斯顿计划”最终报告反映了美国战略思想界对美国21世纪战略走向的新看法,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外交而言,国际关系正经历二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转变,中国自身及其与外部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开创中国模式,日益与世界融合,并被视为变化着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变量。身处这一历史转折期的中国外交战略,需要在自我角色定位、战略姿态和中长期目标等方面实现重大转进和提升。中国未来国际战略要把握世界发展变化大势,找准自身定位,以新观念、大思路谋篇布局、应对挑战,以宏大战略视野、超越性思维,实现具有创立中国和平发展范武意义的战略转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围绕中国外交要不要继续坚持韬光养晦问题,国内学术界一直有争议。金融危机发生后,围绕要不要继续贯彻韬光养晦方略的争论尤其明显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明确主张淡化甚至放弃韬光养晦,侧重有所作为或谋求更大作为。在此背景下,中方较前强硬地回应奥巴马政府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喇嘛等消极动作,又引起国际社会非议。这说明,在中国实力地位增强的新形势下,要不要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略,已成为相当严肃和急需澄清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缘战略形势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略回顾 2 0世纪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三次变迁 ,尤其是冷战后十年世界地缘政治变化的基础上 ,尝试系统分析“9·11”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特点及中国面临的战略挑战。文章认为 ,阿富汗战争及其后果和美国的地缘战略调整 ,直接牵动世界及欧亚地缘战略形势的激烈变动 ,大亚太成为世界地缘政治重心 ,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复杂化 ,所承受的地缘战略压力增大。文章主张中国 2 1世纪初的地缘战略应立足亚太 ,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亚太事务 ,进一步推进睦邻外交 ,尤其要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并增大对东南亚的战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外交中的文化价值观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分析美国外交战略,以图达成对美国外交思想的清醒认识。作者认为,战略利益与文化价值观的结合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特征。作者深入剖析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渊源、主要内容及其在美国外交中的具体表现,并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展望21世纪的国际格局,强调指出21世纪的世界将更加多元化,21世纪不是美国的世纪,而是各国的竞相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判断对外战略与国家利益的维护是否一致,应看其能否在正确判断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家利益面临的威胁进行正确评估,对自身的国力和发展水平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其相对于国家的其他战略,更能做到成本与收益对比的最大化。当前"和平发展"的时代特征,中国和西方国家国力水平的差距,以及中国崛起期正确认识自身国力成长的需求,都决定了韬光养晦战略是当前中国理性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从成本和收益的对比看,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周边环境日益复杂,西方和周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观察中国的行事方式和国家战略决定如何与之交往,因而韬光养晦在目前及可预见的未来,都是使中国的成本收益对比最大化的国家战略。即便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在某些西方国家居心叵测的挑动下受到一定的挑战,但中国同西方及周边国家关系中合作与竞争的并存,中国在大国力量平衡中权重的加大,都决定了只要中国外交不犯颠覆性错误,韬光养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