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崛起之际,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中等国家论"、"中国机遇论"和"责任大国论"等观点。然而,这些有关中国崛起的话题,只是集中于中国是否具有威胁亚洲和世界安全的能力,缺乏对中国如何评价自身崛起以及有无威胁周边国家意图的分析,而且没有分析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和应对。本研究依据对中国及其周边7个国家的舆论调查,比较分析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证明有关中国是威胁或者是机遇等观点都太过片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阐释了人们对"韬光养晦"的理解和"韬光养晦"在西方语境下产生的影响,认为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进入21世纪后,以"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作为建构国家形象的战略基础有其局限性,很可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招致更多误解.中国应明确地界定和表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追求,以自信、开放的心态融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3.
大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安全、经济和良好的国家关系)以及中亚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互相交织,有契合,也有分歧和冲突。应区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一般利益和战略利益,正确运用利益契合维护中国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4.
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原理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根本原因是大国的政治领导力,其本质是一国政府为适应不断变动的国际国内战略环境而进行改革的方向、决心与能力。根据道义现实主义原理,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二位是中国制定崛起目标和策略的基础,符合国力基础的目标和战略就易于成功,而超越实力基础的目标和战略则会削弱中国的实力。道义现实主义认为,外交承诺与实力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国际战略信誉,从而减少国际社会对崛起国的恐惧和反对;为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可获得对崛起国的战略支持;为减少崛起的国际阻力,崛起国应在新兴领域拓展利益范围而尽量避免在传统领域的利益冲突。在信息化时代,在网络空间拓展中国国际战略利益应成为中国主攻方向,网络战略应采取"走出去"原则而非为了安全的防御原则。在外部威胁不足以颠覆中国崛起的情况下,为防止中国的崛起半途夭折的重点将是防范国内的极左陷阱。"台独"正在成为中国崛起面临的首要威胁,中美在南海的战略竞争将长期化,朝鲜拥核是中国的东北亚地区政策无法回避的既成事实。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期, 邓小平就中国如何应对当时国际形势多次发表谈话, 其中一个 重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20字战略方针。 进入21世纪后,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人们开始就“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提出了一些不同认 识, 展开了争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 这种争论将持续下去。但是, 在国际舆论大谈“中国崛起”、美国等西方国家防范“中国威胁”的背 景下,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不会轻言放弃“韬光养晦”战略, 而将致力于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 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崛起的对外文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大国”是中国崛起的文化发展使命,它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实现崛起,也应有助于确保中国崛起以和平发展的方式来实现。为实现这一文化使命,中国应发展与世界大国相称的文化国力,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环境的良性发展,适时拓展国家文化的战略疆域。  相似文献   

7.
伴随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多元化,维护国家安全迫切需要科学的战略理论指导。熟悉了解西方国家的主要安全战略理论,是丰富发展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必然要求。借鉴、吸收西方安全战略理论科学成分、合理要素,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安全战略、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未来十年的世界与中国都将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将进入体系转型和秩序重塑的关键期,国际权力结构呈现出西方与非西方相对均衡、新老大国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新局面,这将导致全球议题、决策体制和发展理念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在未来十年将经历一个实力增长的黄金期和问题多发的脆弱期,如何使用不断增长的实力以及能否控制住国内矛盾决定着中国崛起的基本前景。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处于重新调适和相互建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战略疑虑和认知差距将大为加剧,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外交需要在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自我发展与他者共赢之间显示更多的平衡和灵活性,进而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继续朝着和平、合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以整合地区战略力量、遏制中国崛起为目标的"印太战略"一定程度上已实心化和常态化。美国在安全层面正在加紧打造"亚太版北约";经济层面加速拼凑排斥中国的全球经贸体系;外交层面企图构筑联合制衡中国的"民主国家同盟"。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造成严重冲击和挑战,这些举措恶化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安全环境;将抬高中国-东盟合作的经济成本;有可能削弱中国-东盟的信任基础。东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及美国"印太战略"的认知,主要受东盟中心地位、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南海问题等因素影响。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可考虑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外交力度、加快推动落实RCEP、助力东盟维护其中心地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多边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核心要旨是意图"塑造"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东亚均势体系来约束中国的对外行为及中国崛起对东亚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引发了周边国家对于与中国关系定位的调整。为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应采用经济手段,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加深,把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有效转化为外交和政治实力;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迅速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压力和疑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亚洲区域多边机制中,以新安全观发挥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速崛起,中美的利益合作和竞争愈益具有世界影响和全球意义。美国对中国的心态是复杂的:它一方面在外交、经贸、安全等领域需要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对其至上地位和利益形成挑战。对于中国崛起的认知和战略判断,华盛顿的决策圈和舆论界几经辩论,终于在“中国威胁论”和“和平崛起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两面下注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不仅将决定中美双边关系的性质,而且将影响整个国际体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伴随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多元化,维护国家安全迫切需要科学的战略理论指导。熟悉了解西方国家的主要安全战略理论,是丰富发展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必然要求。借鉴、吸收西方安全战略理论科学成分、合理要素,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安全战略、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根源于东北亚战略结构的演变。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导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压力增大,面临不同意识形态挑战的压力持续上升,与周边国家合作成本增加,国家合作将更加困难。中国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必须以包容性增长为东北亚战略安全合作发展的前提条件;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基础;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关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环境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积极倡导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国海外国家利益的维护,需要着重分析中国所面临的外部战略环境的总体特点及中国与此互动的基本状况。研究发现,中国的外部战略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力量演变的趋势中出现局部反弹现象,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力有所减弱;全球治理机制的数量虽有增加,但治理绩效仍不理想;反思与重塑成为全球观念领域的两大主题,中国的发展模式和重要理念受到肯定;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惧和需求均有所上升。与这一状况相对应,中国海外国家利益的维护面临下列新的挑战:海外国家利益扩展的速度加快,广度增加,但维护的难度随之增大;维护海外国家利益的意识更加自觉,意志更加坚定,但能力和手段总体上仍较为有限;海外国家利益与海外社会利益的矛盾加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批判的角度整理了有关中国崛起的研究观点,介绍相关问题的争论点和观点,并提出反复思考中国崛起的意义所在.对中国崛起有很多种看法,"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是其代表性观点,但不应忽略这些观点不是同一时期出现的;围绕重要的国家利益,中美在每个重大事件上都显示出矛盾和对立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美矛盾本质上隐含着西方式价值观和中国式逻辑的冲突;"中国发展模式"的异质性和更富进攻性的对外政策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西方学者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国崛起是否会对东亚及世界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上;中美围绕中国崛起以及中国的作用展开了无数次争论,这种争论只是徒耗精力,美国要改变对华认识,中国则应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崛起将为东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之外,都生存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这个环境的状况如何是一个国家对国家利益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一定时期特定的外部环境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既无力改变也不能选择。国家惟一能选择的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客观变化,对国家利益进行准确判断,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冷战后国际环境和地区环境的变化,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重新评估各自国家在对方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地位。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签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  相似文献   

17.
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东亚地区安全矛盾呈现激化的态势,安全形势趋于紧张.这一明显变化受到中美两个大国力量对比的影响,但竞争态势上升的幅度与实力对比差异之间并不匹配.本文认为,理解当今国际体系的转型存在全球体系和地区体系两个基本分析层次,全球层次上的核心问题是美国霸权的兴衰与应对,地区层次上是中国崛起及其引起的战略反应.东亚地区安全形势走向紧张是由中美实力对比与信心对比脱节以及美国管理其地区盟友而引发的联盟政治动力所导致的.在这一过程中,中美战略互动的性质变化塑造着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从而对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巨大影响.从既有的实力对比和实力增长势头出发,中国要维护持久发展和崛起的局面,需要着力管控中美战略竞争的强度和烈度,尤其是在全球层次避免过度挑战既有利益格局以及在地区层次规避中小国家的制衡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从对伊武器核查到伊拉克战争这场重大国际危机前后 ,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反对“先发制人”打击的单边主义行为 ;同时又在本国力量和利益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斡旋与斗争 ,采取战略明确、战术超脱的灵活策略 ,在坚持国际道义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既发挥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 ,又成功地实现了我国外交战略的“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方针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主义的兴起给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助于消解部分国家对中国发展的误解。与此同时,东亚地区主义“一个声音说话”的运作模式和某些政策,也对中国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构成牵制。中国既尊重东亚各国的战略利益,同时也要努力促使东亚国家重视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大国的成长会对现存国际体系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随着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责任"就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西方大国在谈论"中国责任"时,主要强调中国的国际责任。但中国责任不仅仅是国际责任,还有国内责任。而且,承担好国内责任是中国责任的关键。即使是国际责任,也不能任由西方大国根据需要来认定,而应该由中国根据自身能力和国家利益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