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常驻大使外交和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直接外交的一种补充形式,特使外交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在中国的南亚外交中,特使外交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这深刻反映了中国在变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国外交新的理念和战略,客观表明了中国南亚外交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借助特使这一灵活的外交形式,中国的南亚外交政策正在经历着温和的调整,其立足点逐步从双边层面向区域多边层面扩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中国热点外交的若干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中国热点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思想、理论与实践等领域。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思想上,中国要从战略高度对热点外交进行定位,具体表现在要从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看待热点外交的战略重要性,要从中国的价值理念与外交政策定位热点外交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国要从国家利益、地缘政治、介入和参与的身份与环境要求等角度,对热点问题分类,并建立长效研究机制。在实践方面,中国应通过灵活运用外交基本原则、完善特使制度、增强外交统筹和平衡、加强中美战略对话、加大对伊朗核问题参与力度、创新外援体制、创新公共外交机制,解决当前热点外交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4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与校中东研究所和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举办了"中国外交的新领域、新议程、新机遇"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邀请了上海和浙江的国际关系学者就中国外交研究中的相关领域做了主题发言,讨论内容涉及中国的人文外交、准联盟外交、地方外交、人权外交、公共外交、援助外交、多边外交、经济外交、中国海外利益保护、20国集团、区域主义外交以及中国外交研究新议程和新机遇等话题。这次主题讨论得到《国际观察》杂志主编胡礼忠教授和执行主编武心波博士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对讨论内容作了必要的编辑和整理,以"主题讨论"形式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主义曾经为20世纪中国的大国成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仍然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安静外交通常强调建设性和有效的幕后接触,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和解决国际与地区争议。近年来因其成效显著,安静外交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安静外交在透明度、倾向性、时效性和正式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安静外交是中国与东盟维持和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途径之一。中国与东盟双方具有进行安静外交的传统和经验,但当前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中国与东盟应该持续发展安静外交,为促进和提升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首脑外交是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直接或间接出面参与和处理对外事务的外交方式.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外交一直比较活跃.近年来,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和实践对非首脑外交,实现了中非关系由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性飞跃.与历史上相比,新时期中国对非首脑外交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如赋予大出访方式以新的时代意义;在“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基础上提出“真、实、亲、诚”的交往原则,全面发展同所有非洲友好国家的关系;既不断扩展合作内容,又将首脑会晤制度化.中国对非首脑外交的大发展在中非之间增进了友谊、深化了互利合作,并且对其他双边首脑外交和双边关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承担国际责任既是一国获得国际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该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作为外交的重要内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国际责任观,由此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先后经历了国际主义责任观下的斗争外交、新国际主义责任观下的合作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观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个阶段。70年来的外交呈现出: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最鲜明特征,社会主义是中国外交的本质属性,胸怀天下是中国外交的情怀。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也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自查韦斯就任委内瑞拉总统以来,反美外交、石油外交和推动世界多极化已成为委内瑞拉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三个内容,并因其鲜明的特性而受到世人的关注。委内瑞拉的外交政策对其当前拓展外交空间、提高国际和地区影响力、化解美国的遏制和打压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外交事务中,查韦斯个人色彩过于强烈,委美关系未能改善和过于依赖石油等问题,仍需要不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国际定位是中国外交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定位在"变"与"不变"中发展。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崛起的新兴大国,从国际体系边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从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者成为发挥一定引领作用的负责任大国。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国际定位始终保持不变。中国国际定位的变化性和稳定性影响到中国外交,使其在观念、政策、方式、风格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仍保持基本战略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10.
外交理念是外交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从美国立国之日起,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实践,构成了美国外交的特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对外交事务的看法虽然对立和分歧,但都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彼此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重大成果,拥有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引着中国外交不断走向胜利,并具有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坚持实践本体论,是代表和推进时代前进方向的中国外交实践自觉的产物;它创新了外交领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世界观,总结科学的方法论,强调造福人民的要旨;它内涵丰富,特别是包含了与时俱进的主权观、共同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正确的义利观、引领进步的国际体系观等核心理念,形成了一整套指导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际行为体可以运用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国际制度和价值规范四种资源,通过强制、威胁、奖赏、设置议程、说服和吸引等六种方式采时其他行为体施加影响和控制,以实现其外交战略."和"是中国传统知识权力的核心,而"和谐世界"理念则是对其的一种扬弃,既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向国际社会所承担的神圣职责.它决定了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必将以"和谐"的方式实现.回顾历史,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外交实践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已很好地将"和"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在为中国赢得国际声誉的同时,也实现了我国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世界形势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国际上对中国的关注程度明显比以往提高了。毫无疑问 ,年初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闪亮登场 ,是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今年众多国家领导人访华的一个重要考虑也是为了尽早与中国新领导人建立关系。同时 ,今年也是中国的“外交年”。中国在处理朝核危机中的高超外交技巧、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中表现出高度自信以及在八国集团、APEC等多边外交场合展现出崭新风貌 ,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国外舆论称赞中国为 2 0 0 3年国际舞台上的“明星”。今年 1 0月 2 7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称 ,“北京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越来越老练和成熟的角色”。一年来的外交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值此岁末之时 ,本期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 ,试对 2 0 0 3年的中国外交作出总结和前瞻。作为一家之言刊登于此 ,预祝中国外交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14.
198 9年 12月 ,正值北京“6·4”风波之后美国反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邓小平会见了美国布什总统派来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 ,此事在钱其琛同志《外交十记》中已有记载。本文是作者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对小平当时处理中美关系的思考和实践进行了回顾 ,他的体会 ,对我们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外交思想很有启示 ,特予发表。  相似文献   

15.
周英 《现代国际关系》2023,(8):21-38+153
国际组织外交既是多边外交的核心,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际组织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国际组织权威性与有效性危机重现,以及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经纬与现实需要,提出国际组织外交思想,不仅为应对当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国际组织建设、增强国际组织效能提出了新办法,也为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提出了新主张和新要求。习近平国际组织外交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创新,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互动的新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国际组织外交的重要论述、探寻其内涵意义,对指引中国多边外交、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范勇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3):21-38,155,156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欢迎订阅     
《国际问题研究》是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国际问题研究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长期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政治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亦以本刊文章作为重要参考来源。本刊以服务中国外交为宗旨,坚持战略性、前瞻性与政策性相结合,旨在为外交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主要栏目有: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地区与国别问题、经济与外交等。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40 年 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也往往给当代中日关系战略研究以生动图景式的启 迪,对当代中日外交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温家宝总理曾访日展开“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 之旅”,创作吟诵汉俳,沟通两国民众感情,努力破解中日关系暂时出现的困局,体现了中国“维护 稳定、谋求合作”的对日外交政策。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外交和日语翻译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媒体 从业人员和外交战线的官员,理应加强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以利于中日外交事务实践以及亚洲和 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9.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长期指导了中国的对外政策。近些年,世界局势的大变革给中国的对外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以中国外交的大转型实现中国外交的大发展。中国外交的大转型,是基于国内外历史经验、中国现实发展、国际压力和国际体系变革诉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推进的。因此,中国外交的大转型契合国家利益,迎合世界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推进和实现中国外交的大转型,需要在国家领导力、国际合作理念、力量平衡、外交内政协调等方面妥善处理,以使中国外交大转型更加主动,更加系统,更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理论是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哲学的新概括,是新时期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和指导外交工作的理念。“和谐世界”理论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由中国15家著名国际问题教学与研究机构联合发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07:‘和谐世界’理论与中国新外交”于2007年6月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的7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围绕“和谐世界”理论的发展脉络、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