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至今国际油价暴跌既有供给和需求基本面因素,也有亚洲新兴经济体汇市和股市巨幅波动、美元走强及国际金融市场投机、伊朗核问题和解、美联储加息预期等短期原因,其中,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是国际油价下行的首要原因。当前国际油价处于历史平均水平,预期油价回升速度较慢、回升幅度相对有限。国际油价短期下跌空间有限、中期将在页岩油边际成本下限区域达到较为稳定的供需平衡。叙利亚危机将会在美俄互相让步情况下政治解决,国际市场担忧的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将不会出现。国际油价下跌总体将增加中国在中俄能源合作中的主动性和优势地位、为中俄能源合作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2.
自2014年6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滑,近期更是连续暴跌。供需持续失衡、地缘政治影响减弱、金融投机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此轮油价尚未见底的暴跌。油价暴跌在给美国、欧洲国家、中国等消费国带来低油价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俄罗斯、委内瑞拉等生产国的经济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3.
美国十分重视中国的能源增长态势,一方面敦促中国尽早成为国际能源体系“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另一方面又采取“预防性策略”应对中国进口能源剧增过程中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事实上,在国际油价、国际油源、全球良治、能源导致的环境问题以及能源产业政策等诸多领域,美国对中国存有不满.对此,中国应密切关注美国能源政策动向,提前做好战略预判与防范.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大的时间跨度来看,油价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供过于求,但直接引起去年12月起短时间内油价暴跌的却主要是 OPEC 宣布“新战略”后出现的心理和投机因素。油价已开始略有回升,但近期内仍将在低水平上起伏波动。油价暴跌已给各类国家和世界经济以及国际关系带来重大影响,但OPEC 则仍有可能加强内部团结。从中长期看,这次油价暴跌会加速 OPEC恢复影响力和油价重新上升的日子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再度调整、新能源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和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国际油气资源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石油新版图出现、能源地缘政治矛盾与冲突加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等,这些都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挑战和深远影响,凸显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速较快、“走出去”战略和对外能源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既要有长远规划,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双方的能源合作具有战略性和互补性.中委能源合作是一种复合型国际合作,在合作空间、合作机制和合作内容上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以金融信贷为引擎,以石油供应为主轴,彰显“贷款换石油”模式在中委合作中的重要性;双边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不断跃上新高.但是,中委能源合作面临国际油价暴跌、委国内的经济衰退和政治转轨不畅等问题,中国在委更面临债务违约、政治变动和美国干扰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7.
北非阿拉伯国家的资源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民族主义是资源丰裕型国家从“廉价资源时代”向“高价资源时代”转变的产物。北非阿拉伯国家兴起的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不仅增大了国际能源安全风险,也给加快“走出去”的中国能源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本文从国际能源安全关系的角度,分析资源民族主义的表现、根源及其影响,并为中国与北非阿拉伯国家建立和谐、稳定的能源合作体系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经济衰退的内在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期俄经济大幅下滑的直接原因在于国际油价暴跌和全球流动性紧缩,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其脆弱的金融体系、畸形的经济结构和不稳定的增长模式.在抵御危机方面俄面临一系列有利和不利因素,关键取决于俄政府如何趋利避害.当前,世界正在酝酿一场绿色能源革命,全球各大经济体均在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改造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努力摆脱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一旦获得重大突破必将强烈震撼国际能源市场,给依靠石油支撑国民经济的国家带来巨大消极影响.如果俄不进行积极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在下一个新型经济增长期(新能源时代)到来之时难免再次落伍.  相似文献   

9.
国际政治与原油期货——真相与规律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国际油价出现史上罕见的大起大落,2009年5月国际油价在此前大幅下滑后又出现10年来单月最大升幅.这显然不是经济因素和世界能源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其背后,国际政治因素和石油期货的炒作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围绕国际油价变动出现的两类周期--国际政治基本面起主导作用的周期和世界经济基本面起主导作用的周期,揭示国际油价剧烈变动背后美国的金钱与政治的关系,并在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近期及中长期国际油价变动的前景做出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去年 3月以来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 ,多次突破每桶 30美元 ,连创海湾危机以来新高 ,而且近期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此次油价走高的原因及其影响等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一此次油价高走背景极其复杂 ,是石油供求、人为操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深刻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能源领域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激烈争夺。一、供求失衡是导致油价持续上扬的直接原因。首先 ,产量不足。欧佩克国家联合采取“限产保价”政策 ,导致产量不足 ,市场供应短缺 ,是促使油价走高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其次 ,成品油库存减少。美国等发达国家炼油厂产量减少 ,…  相似文献   

11.
国际油价波动对日本经济均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剧烈震荡,除实体经济层面的供求因素外,能源作为金融商品的虚拟经济属性被放大,预期、投机、突发事件、汇率波动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引燃油价波动的导火索。新的油价变动特点,使日本更加难以保持经济的内外均衡。从内部看,企业、行业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散了油价上涨的通货膨胀效果,具有技术垄断优势、善于利用金融工具避险及有效采取能源分散化和节能措施的企业与行业受油价波动的冲击更小。从外部看,进口成本增加和出口成本转嫁不完全引起了日本贸易条件恶化;石油美元通过贸易渠道和资本渠道的回流,对日本的国际收支产生一定影响;日元升值因素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高油价的冲击。日本政府、企业、居民的不懈努力创造了日本经济超低能耗的奇迹,这个奇迹将日本抵御油价波动的能力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通过海外投资获取“权益”油气资源已成为当前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稳定的有效途径。中东、非洲等动荡地区是中国油气公司海外投资合作的主要对象,风险难以回避。中国油气公司的海外投资合作因带有“国家色彩”引发了西方社会的诸多猜忌和干扰,使中国能源国际合作面临西方的战略“挤压”。中国应审时度势,转变能源国际合作的单一模式,采取“双边纵向合作”与“多边横向合作”“纵横”运用的“复合模式”,在同资源国保持良好双边关系的同时,通过加强与西方能源消费大国的协调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20年,特别是3月以来,国际石油市场风云突变,在一系列利空打击下出现断崖式下跌。尤其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全球大流行,国际石油需求急剧收缩,供需出现严重失衡,加之金融投机因素,国际油价一度跌至史无前例的负数。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更显疲弱,产油国深陷财政困境,页岩油行业面临大规模破产潮,严重拖累债券市场和银行业。美国作为头号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在两大角色的摇摆中开始偏向"保价格",积极介入全球石油减产行动,这些都预示着国际能源地缘格局将出现新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3月23日至24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研讨会。会议由基金会会长、前中国驻美国大使朱启祯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前中国驻比利时兼驻欧盟大使宋明江主持。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古昌出席会议,并作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的报告。73位能源问题、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代表及外交部有关司负责人与前驻有关国家的大使参加了会议。27位与会代表作了发言,大家就当前世界能源形势及走向和中国能源战略及能源外交展开了热烈讨论。 与…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与国际油价的攀升密切相关。在不断上升的国际油价影响下,俄罗斯经济结构出现了多方面变化:形成了依靠家庭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工业结构中产生了竞争力强的资源采掘部门与竞争力弱的制造业部门并存的双重结构;能源产品的出口具有贸易比较优势。根据俄罗斯经济状况及国际油价变化趋势所作出的预测表明,俄罗斯会在石油等能源部门的强力支撑下,以较快地发展速度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石油供应安全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油价长期居高不下,石油供应安全成为长期摆在中国面前的重大挑战.为此,中国可借鉴发达国家在构建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包括勘探国内石油资源、进口来源多样化、支持企业在海外投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和开展能源外交.中国作为后起的石油进口大国,虽不能占据"先机之利",却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解决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的石油供应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2%和43%,不断增强和攀升的能源需求需要借助于国际能源通道进入我国,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良好的国际能源通道合作机制是世界能源合作、能源交易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现行国际能源通道合作机制的局限性难以解决国际能源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问题,国际能源通道安全和冲突事件不断发生。本文依托2019年4月在京确立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和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能源通道合作运行机制、畅通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创新进行探讨,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能源通道合作机制创新的路径和方向给出相关建议,为保障“一带一路”国际能源跨境海陆通道的顺畅合作,创建良好的区域性能源合作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下跌,但沙特并未选择“限产提价”的传统政策,相反却选择执行了坚定的不减产政策,这令国际社会颇感困惑,并且出现充满争议的种种解释.沙特石油不减产政策的战略目标是维护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维持沙特和中东在世界能源生产格局中的中心地位,稳固和拓展其在新兴经济体的市场等.在实行不减产政策的复杂国际博弈中,沙特拥有石油开采成本低、外汇储备充足等优势.沙特这一石油政策对世界石油市场、沙特内政以及中东地缘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它能否延续并取得最终成功则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一、70年代的国际资本市场 70年代国际金融形势是:(1)主要石油输出国通过两次石油提价使得出口收入大量增加,但国内没有能力充分利用这些“石油美元”,只好将多余的“石油美元”存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金融机构,投向国际资本市场。(2)许多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石油进口国,特别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油价上涨,仍然决定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为了实施经济扩张政策,许多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金融机构获得巨额信贷,以进口大量急需的商品,特别是化工产品、食品和资本货。(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金融机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的世界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国际油价飙升,全球汇市动荡,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然而,国际资本恢复增长,全球贸易加速发展,科技进步取得进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基本实现“软着陆”,世界经济出现20余年来少有的强劲增长。一、经济增长强劲2004年世界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增长点增多,增长面拓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5%(购买力平价),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增长3.6%和6.6%,为近30年来的最高增速。①据世界银行最新估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4.9%,其中高收入国家增长3.5%,发展中国家增长6.1%。②IM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