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相对剥夺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对广东15个腐败个案的深入访谈,进而探讨权力腐败的社会成因。研究发现,权力腐败中的相对剥夺参照系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自我比较、内群体比较与外群体比较。前者属于纵向比较,后两者属于横向比较。当前权力腐败中相对剥夺感的出现既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根源,也与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分化有关。探寻相对剥夺感有助于发现权力腐败的再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2.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要想有效地遏制治理腐败,关键要建立起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具体从"防"和"治"上下功夫,"防"是从源头上、制度上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实现不想腐;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逐步形成不能腐的制度体系,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治"是从惩处上让领导干部不敢腐,就是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强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谁要敢顶风违纪,谁就要付出代价。只有三管齐下,才能让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高压态势不松、力度不减,"不敢腐"的威慑作用逐渐显现,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微腐败"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仅严重侵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直面"微腐败"的特点及危害,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对策进行有效治理,形成基层反腐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铲除"微腐败"滋生的土壤,不断增强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亚腐败”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土壤,是腐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私利性、模糊性、普遍性和衍生性的特点和多种表现形式。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化、私人动机对社会职责的腐蚀、道德权威缺失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是“亚腐败”产生的伦理原因。从伦理的角度治理“亚腐败”,一要树立公务员的正义观,二要铸造公务员的职业精神,三要培养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四要增强公务员的伦理自主性,五要筑牢公务员队伍拒腐的思想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5.
从60年代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开始研究香港政治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自60年代起,香港的政治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别于一般政治发展逻辑的异化现象。香港政治发展中的三个阶段,其异化现象各有不同的显性表征,即从"政冷经热"到"政治‘大跃进’"再到"相对剥夺感的多重叠加与社会泛政治化’"。在异化现象下隐藏着的港人日益攀升的相对剥夺感不容忽视,只有消减相对剥夺感,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的和谐因素,实现社会稳定。要实现这一目的,其基本思路是在相对剥夺感产生的两端即价值期待与价值能力进行调整,即把价值期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适度回应诉求,同时提升港人价值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明确政治底线,构建合理的价值期待;二是畅通沟通渠道,适度回应政治诉求;三是正确自我定位,提升价值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威胁到了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反腐败已成为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导致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制度原因、封建社会残留思想的影响等等,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由"人性恶"所引发的腐败心理是产生腐败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严重权力腐败现象,消除权力腐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基础条件.权力腐败及其后果直接损害着社会主义群众基础,只有除腐才能凝聚民心,形成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力量.腐败的实质是封建官僚权势观和资产阶级金钱崇拜观的结合,只有除腐才能保持并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改革与除腐同步进行,才能逐步形成良性社会运行机制,使我国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腐败治理机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种措施、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法国出台《萨潘二号法》着力“强化惩治措施、创新预防方式”,推进反腐主体权力的协同运行,再次升级腐败治理机制。此次改革,法国以完善威慑与剥夺效应、强化发现与追惩能力为核心不断发展腐败惩治机制,以反腐败合规制度为代表勇于创新预防机制,形成贯通行政法、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一体化、层次化和体系化的积极治理立法范例。在我国监察和司法体制改革重叠的历史背景下,倡导腐败积极治理主义理念,科学借鉴成功经验,应严密刑事法网、提高刑事司法效率,改善“不敢腐”的惩治机制;应明确组织实体预防责任、探索监察机关合规监督程序,优化“不能腐、不想腐”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9.
史振华 《工会论坛》2014,(4):119-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抓早抓小,体现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新思路,是反腐败工作从被动走向主动的重要举措。施工企业加强党员干部监督,建立"抓早抓小"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必须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从加强预防教育、制度建设、权利运行监督、惩处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入手,致力于"抓早抓小",建立完善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和"不敢腐"的反腐倡廉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因职务犯罪主体的长期心理病变、事中监督机制未有效运行、事后缺乏执法的严格问责机制等因素,少数一把手被"围猎",其腐败问题日益突出。治理一把手腐败,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科学分权、精细严密规权,又要坚持精确惩治,深化标本兼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相似文献   

11.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深化标本兼治,用好治标利器,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必须统筹谋划,牢牢把握三者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相辅相成、交错递进的有效体制机制。对于油品销售企业,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腐败的风险点,盯住重点人重点事和关键岗位,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完善制度监督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让制度"带电""长牙";抓早抓小、抓思想、抓教育,形成"不敢腐"的震慑,筑牢"不能腐"的篱笆,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才能真正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好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12.
乐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代表了中国人乐观积极的一面。它对中国社会目前的反腐倡廉有着深刻的影响:既是腐败滋生的重要心理诱因,又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心理推动力。深入剖析乐感文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对于目前中央提出的"不想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全党形成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但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整体设计、系统规划、跟进监督,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系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构建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着眼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着力改造腐败"基因",构筑系统反腐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型腐败是相较于传统腐败而言的一种新的贪腐方式,与传统腐败和隐性腐败在呈现方式上有着内在关联性。从形态化表现看,传统腐败向新型腐败的嬗变主要显现在腐败主体、腐败方式、腐败手段、腐败收益、腐败心理、腐败类型和腐败影响方面的过程变化。深层次剖析新型腐败的产生根源,需要从公权力的主体维度、行贿者的客体维度、反腐败法规的制度维度、腐败亚文化的文化维度和新媒介工具的载体维度展开分析,深入挖掘新型腐败滋生的“污染源”。新时代探索依靠自我革命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机制,需要将“三不腐”嵌入惩治新型腐败的全过程,发挥“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和“不想腐”的感召力,实现严惩腐败、监督约束和文化引领协同发力,推进廉洁型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腐败是跨越社会制度的全球性顽症,世界各国都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来加以清除。德国作为世界反腐败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反腐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通过比较研究,启示我国要在优化现行反腐败机制的基础上,完善以监察法为核心的反腐败专门法律,深化舆论监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继而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相似文献   

16.
"亚腐败"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土壤,是腐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私利性、模糊性、普遍性和衍生性四个特征和多种表现形式。当前,"亚腐败"在我国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具有蔓延之势。它在我国公务员中的产生具有深刻的伦理原因,必须从伦理上找寻治理的对策,才能收取实效。主要的伦理对策包括五个方面内容:树立正义观、铸造职业精神、培养责任意识、增强伦理自主性以及筑牢拒腐的思想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17.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保障。深入分析制度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反腐倡廉中的功能,总结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深刻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不想腐的宣教制度、不易腐的预防制度、不能腐的监督制度和不敢腐的惩戒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地有效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8.
谣言的传播有复杂的心理动机。从个体心理来看,谣言可能是恐惧和不安情绪的表达,也可能是报复、欲望、利益等动机的释放,还可能是期望的另类表达、沟通与说服的润滑剂。从群体心理来看,谣言是一个集体作品,它遵循群体心理中的群体疯狂与理性泯灭、沉默与从众、群体极化与偏颇吸收、相对剥夺感与社会怨恨等规律。从政治心理的视角分析,谣言是一种反权力、权力的补偿渠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和特殊的政治监督。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分别以相对剥夺感和企业生产率作为公平和效率的置换变量,探讨国有企业内部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不是指兼顾论中的互为条件,缺一不可,而是指一种反向的恶化关系。第一,相对剥夺感通过两种方式恶化企业生产率:一方面,在常态下,相对剥夺感影响劳动者积极性,间接降低企业效率;另一方面,在极端情形下,相对剥夺感导致集群行为,破坏企业正常的运行,直接降低企业生产率。第二,低下的企业生产率通过降低国企职工的价值能力,造成下降的剥夺。  相似文献   

20.
反腐倡廉建设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主要目标任务是要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需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加强"三严三实"教育,营造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党员干部不能腐的政治环境;三是加大惩治力度,建设党员干部不敢腐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