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先贤所拥戴的"赛先生",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具有多重意义:现代科学及其技术应用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现代科学还扮演着通过知识启蒙重塑社会文明的角色,而科学世界观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重新理解,则构成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深层内核."五四"以来科学世界观建构的主要教训是避免唯科学主义的倾向,在知识和技术、道德和信仰、审美和艺术之间保持平衡与和谐,通过文化实践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念和完整的人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艺术情怀和哲学智慧的结合,成就了中国画的灵魂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我们追寻探索中国古代哲学精神,从"道"、"气"、"象"、"自然"、"虚实变化"、"淡泊致远"中,探求中国艺术中反映民族与文化精髓的艺术表现"语言"。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也是古老的甲骨、金文、秦砖汉瓦、历代碑刻、墨迹文书等汉字书法艺术印记的代代传承,更是中华民族文明薪火相传的佐证和华夏予民值得自豪的文化注脚. 出生于古陈仓的李小明,自幼受到秦川沃土的滋养,头顶秦时明月,脚踩厚重黄土,呼吸着凿开混沌又古今相承的文化空气,耳与目染着种种奇异的民间印花版刻、泥塑木雕,使他骨子里根植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萌生因子.生长于斯、爱与斯,多年来他置身在这块文化艺术的丛林中,执着不断地追求,使他对诗、书、画、印等艺术门类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融合.他追求“当代书家要重视文化的积累,并身体力行,在多学科的兼容并蓄中,获取着滋养内心的深层营养,以树立当代书法的人文境界.”正是基于此,他的艺术的格调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篆刻,作为书法的姊妹艺术,它是中国优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近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不少杰出人物。如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有印坛巨匠之称的齐白石等。三四十年代名重海内外的篆刻家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纪念先贤,展示艺术家群体造诣,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徐悲鸿艺术委员会、中央党校图书馆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在中央党校共同举办了"迎七一暨徐悲鸿师生与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展",展览本着"树新风、立正气、正学术"的宗旨,以其浓厚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时代意义,提示我们每一个身在美术圈的人去重新审视美术创作中传统与继承、融会与贯通的标准和定位,重新审视当下美术教育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6.
书法是一门传统的艺术文化修养学科,在民办高校艺术系也开设有书法课程,通过对书法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使学生对书法艺术学科有所了解并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够提高书写水平又能够提升基本修养。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代表之一,当今高校书法课程的建设既能使课程建设在横向视野上有所发展,又能够让学生们领悟书法学习的价值所在。它是文化与修养的结合,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侨园》2021,(8)
正贾四贵: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管委会剪纸委员会顾问、景德镇市当代红色文化陶瓷设计院终身院长、中国城镇在线艺术总顾问、中国民族书法美术艺术博览会总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分别授予他"中国当代特级剪纸艺术大师""国际特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新中国德艺双馨剪纸艺术家"等13项荣誉称号,现为延安大学、兼任榆林学院等多所高校教授。  相似文献   

8.
《理论视野》2013,(4):F0004-F0004
书法家简介:徐双喜,1959年6月出生。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自幼酷爱书法,主修行书、草书和榜书。曾发表论文《中国榜书的艺术特点与实践理论略述》,出版作品集《北京大学文化书法·徐双喜卷》;与欧阳中石、沈鹏、权希军三位老前辈一起入编由  相似文献   

9.
常春 《理论导刊》2012,(1):98-100
通过对宋代宫廷女性、宦门女性、民间女性以及名妓书法文化方方面面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发现宋代女性日常生活中"以书为用"、"以书为乐"、"以书为学"的书法文化现象,其不仅彰显出中国古代女性书法具有丰富多彩的可言说性,而且说明古代女性书法与以男性为主导的古代书法艺术一同建构起了中国璀璨的书法文化星空。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冯友兰、韦政通、朱伯崑、田浩诸大家,均误认中国哲学中有一个"功利主义"的传统.实际上中国哲学家根本不倡导"西式功利主义":他们不主张以"义"为手段,不主张以"动机"为手段,不主张以"利他"为手段,不主张以"利物"为手段."一人遂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这才是中国哲学看待一切问题的坐标.中国哲学讲功利,但必把群体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个人功利的位置上,亦必把天地万物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人类功利的位置上;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立足"宇宙背景"谈"功利",优先考虑"天地之利"或"大利".这就是所谓"大利主义"."大"是中国哲学考量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撤掉这个"宇宙背景",则中国哲学失其为"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失其为"中国思想"、中国学问失其为"中国学问"矣."大利主义"完全不可用"西式功利主义"去解读.  相似文献   

11.
6月13日下午,《美国国际卫视》ICN TV现场录制“国际文化小天使”大赛武术决赛项目.美国中华武术学院高家旺院长率领他的几十名武术学员参加.这些出生美国的华裔小弟子一展中华武术风采,少林拳、少林刀、少林棍等十几个功夫项目样样见招.著名华人书法家尚德林洛杉矶工作室小弟子尚玺宸和尚玺乐两兄弟还应邀现场书法、刻印章.尚德林表示,中华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印都是中国国粹艺术,在多元文化的美国弘扬传承中国国粹,不仅提升华人文化形象,对于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7)
道法自然是中华文化之根,形而上思维是中华智慧之髓,道生一是中华宇宙观之魂。阐释"三生万物"宇宙图景,揭示宇宙内在的同一性统一性,对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力、凝聚力、影响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紧迫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宇宙的同一性统一性有三重境界: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存在之为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存在之道和存在之为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宇宙的一切皆有空时自然形态,一切皆遵循空时对应法则和空间决定论三定律。宇宙万物之间的空间异同决定时间异同、时空异同,从而主宰、统驭宇宙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正>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  相似文献   

14.
《民主》1996,(5)
由著名篆刻家许炯创立并担任社长的中国金陵印社,自1985年5月成立以来。坚持走文化、经营结合的道路,十年来,印社不花国家一分钱,开展文化活动百余次。如:1988年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支持下,举办了。“理想杯”中华学生书法大赛,并组织艺术家代表团赴云南边陲慰问我军将士,1989年5月印社与中国书协、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我国首届印学研讨会,1995年9月印社与民进南京市委会联合举办了向第三届城市运动会捐赠书画活动等。中国金陵印社办社方针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对内坚持“双为”方针。早在1987年、1988年印社就在日本、香港成立了分社。中国金陵印社长期坚持弘扬中国文化,以经养文,以文化艺术提高经营档次,其规模已发展成为仅次于西泠印社的中国第二大印社,也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的印社。  相似文献   

15.
"养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种形象比喻,从孟子所说的"吾善养浩然正气"概括而来。"气",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气",是指人的精神状态、道德境界、作风习气。  相似文献   

16.
远在先秦时期,庄子就在《知北游》中说":游乎太虚"。"太虚"的概念是指以"气"为基本元素所构成的宇宙和生命的本体,而这种"气"也正是在中国绘画史中特别是山水画史中最为重要的精神命脉。画家通过对"气"的完美、极致的表达,才使得在对自然中的山川溪流的主观描绘中具有了万般神奇的虚幻意味。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已经开始阅读艺术类书籍,书法的、建筑的、园林的,甚至武术的都读。看多了,觉得中国艺术都是一个道理,叫"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后来再看很多画论、画史仍然脱不开这个说法,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创新,画画必须先有规矩。中国人讲"道法自然"。万物皆有规律,自然中四季轮回,春种秋收。  相似文献   

18.
正尚德林,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自幼习木刻、国画、书法、后攻篆刻。就读于辽宁大学历史系,精心研习古文字,书法以甲骨文、商周金文尤精,又兼及石鼓文研究。印宗秦汉,追求雄浑朴茂、高古端庄。有人把尚德林比作一座"桥"。一是他连接东西,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推介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二是他连通古今,运用古文字的具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而他正走着一条别样的"路"。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探寻中华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艺术本质是海德格尔美学和道家美学比较研究的并深入论述了世界、大地与形象、真理之间的紧密联系.而道家取"天地自然之象",使"道"、"气"、"象"成为理解艺术本质,建构中国古典美学的的基本范畴.在艺术家的方法问题上,海德格尔强调艺术家"回到事物本身"是通过"抓住"物象,但又不拘泥于物象来达到的.道家则以"虚静"、"心斋"、"坐忘"等范畴论述了艺术家的审美心胸之可能条件.关于审美超越,海德格尔以有限的出场与无限的未出场整体统一的显隐说,突破了传统的典型说.道家则以"气"、"虚实结合"既强调了物象的虚实,又突出了"象外之外"的虚实.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传统家规、家训、家风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学界对相关概念的运用比较混乱,而以"家政文化"概括这些与家庭治理相关的内容,更具有整体感、包容性和规范化。"家政文化"在中国古代意义重大,是乡村治理与国家政治之基石。近年来,"家政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它承载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