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的人构成的,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和谐人际关系。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是社会的人,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离不开邻里间的友好亲善、互相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一个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而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关键是人。关键在人。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立新型和谐的农村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国内企业界。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潮流。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要求,还是企业应对竞争的微观要求,都促使企业倾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社会的元素。车间是企业的元素,班组是车间的元素。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的企业离不开和谐车间、和谐班组、和谐家庭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支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创设育人的校园文化、教育机制以及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而建立和谐校园,最终实现教育功能的发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和谐社会主客体统一融合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仅从主体划分来看,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体现在所有这些关系和谐上,体现为人们之间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团结互助、融洽相处。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无论是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意义重大?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赖于全体人民共同努力,而我们党的7000多万共产党员应当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共产党员要在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解决一些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支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创设育人的校园文化、教育机制以及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而建立和谐校园,最终实现教育功能的发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和谐社会主客体统一融合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崔杰 《新长征》2006,(10):23-24
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人际关系的健康和谐。实践表明,在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因素中,思想道德建设占据重要位置。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调节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民团结的强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纲领.它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整个架构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和谐交往的必要条件。教师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每天与学生打交道,因此,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的链条中并不是真正的互相尊重、热爱,有时出现互相埋怨、互不信任、互不满意,甚至发生冲突。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的。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师生之间要有高质量的沟通,真正在每一个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慕毅飞 《求贤》2007,(1):45-45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协调好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一个欢畅、愉悦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孟轲 《兵团党校学报》2008,111(2):37-40
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探索构建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充满活力、人人向往的“局部”和谐社会。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有利机遇,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环境;充分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周强  李丽筠 《求贤》2011,(10):8-8
如何让人际关系和谐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个课题.每个人的看法不一.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认为有五个关键因素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3.
和谐校园的打造离不开和谐班集体的构建。众所周知。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谐班集体的建一设需要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本文拟就班主任如何经营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在促进党内和谐的构建中,党内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沟通是贯穿人际关系始终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党内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与沟通中的不畅,甚至无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运用沟通技巧,促进党内人际关系和谐,这是一个艺术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姜字敏 《求贤》2006,(10):16-16
所谓“和谐”,是指协调、和顺、融洽.无对抗性矛盾冲突,无相互抵触。“和谐”的基本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融合,人与单位之间相互依存.单位与外部环境融洽联通,整个机关形成一个政通人和、运转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而构建和谐人事机关的总目标是:构建一个依法行政、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协调舒畅的人事机关。具体说应具备三个标准:一是有一个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二是有一个高效运转的良好秩序。三是有个优美宜人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6.
韩旭 《当代贵州》2011,(15):53-53
创先争优活动,不仅仅对生产力、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社会和谐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社会和谐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和谐,说到底,离不开入的和谐,特别是人内心的和谐。我们说,创先争优活动所要求的党员带头创先进、争优秀,很重要的内容应包括:  相似文献   

17.
道家文化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融会贯通了多层次的和谐思想。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蕴涵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无为而治的思想,阐发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柔弱不争的思想,概括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虚静为善的思想,洞察了人与自身的和谐;谦下反战的思想,指明了国际关系的和谐。道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提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礼仪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 《学习论坛》2008,24(2):66-6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华民族数千年延续、积淀而成的重视礼教的优秀传统,孕育了丰厚的礼仪文化."礼之用,和为贵","礼仪"促"和谐".传统的礼仪文化无论是在历史的还是现实的社会中,不仅对于陶冶人心、规范人伦、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和谐、稳定与发展社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长鑫 《唯实》2007,(3):82-8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一个全新的命题即“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是制度和谐的社会,是人际关系全面和谐的社会,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自身和谐的社会。要倡导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营造和谐社会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07,(6)
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活动中维系正常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语言,而和谐的语言则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际交往的必然要求,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