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老子》一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老子》作些综合性的文化史的考察,就正于方家学者。 对中国文化史前史的考索 我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有一段并无信史可稽、仅为后世所传的“史前史”时期。西周之前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久远的初民生活斗争和意识形态可以从现存的先秦典籍中得到曲折的断续反映,其中《老子》是一块无价之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老子曾说:“圣上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这位哲人所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要领导,首先要跟从。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张天本 《传承》2009,(10):72-73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相混同,有断章取义之嫌;二是以现代学科分化视角审视《老子》思想,不予以历史的分析,有苛责古人之嫌;三是没有辩证地看待《老子》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厚今薄古之弊。《老子》政治思想的扬弃和开新,应当明确批判的对象和进路,整体把握“南面之术”和“有道治世”的思想主题,以及“正言若反”和“形而上学”的言说特征,在“《老子》注我”和“我注《老子》”的辩证统一中探析《老子》政治思想跨越时空的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6.
读书偶感     
偶翻《道德经》.便去查阅老子的资料,可遗憾的是,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两大哲学流派之一道家的鼻祖,其身世、生平事迹,远在汉代司马迁那里就已经很茫然了。《史记-老子列传》为他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记.而且其中有许多揣测性的词语.所以对老子的生平后人只能知其大概。书店里有关老子的传记也只能是带有演义性的传奇了。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但,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理论,同儒家“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法制理论相互辉映比照,成为中国传统领导智慧百花园中一枝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管理的理论基础是道的哲学。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无为。“道法自然。”道的本性是自然的,离开了自然的本性,道也不成其为道。“自然”的涵义,就是天然、自成、自然而然。詹剑峰先生解释老子的道时说:“凡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谓之自然。”道生…  相似文献   

8.
透视治村模式 探讨治村之道百村村治调查征文中国农村正在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走向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农村的治理也将实现由传统到现代民主法制模式的创造性转换。古代哲人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治国谈何容易。但如果寻求到合适的治国之...  相似文献   

9.
谭文革 《当代思潮》2012,(11):46-47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其所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被誉为“万经之王”。而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涉及全民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历时八年争议后,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今年四季度出台。两者有何关系,老子思想对收入分配改革有何启示,笔者谈谈初浅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0.
付秀荣  ;王春娇 《求索》2008,(5):72-73
“自然”是老子文化观的核心,老子一方面批判反“自然”文化,另一方面倡导“自然”文化。老子“自然”文化观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无为而无不为”:文化发展的原则;第二,“守中”、“知常”:文化发展的方法;第三,“重积德”:文化发展的道路;第四,“重食母”:文化发展的根本;第五,“行不言之教”:文化教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监狱职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和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与刑罚制度逐渐走向文明。中国古代监狱职官制度奠基于奴隶制时期,发展和完善于封建制时期。中央和地方行政官吏统辖司法、狱政大权,此乃中国古代监狱官员制度一大特点,这对后世之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齐晓丽 《前进》2014,(11):55-56
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源远流长,其中《道德经》是古代智慧的集中展现。《道德经》分道篇、德篇,约五千字,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浩渺如海,是一部个人修身处世的智慧之学。宋太宗说:伯阳(老子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今天,"中国梦"感召着国人用澎湃的热情、坚强的意志、挥洒的豪情从容坚定地走向光明的未来,《道德经》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依然闪现熠熠芳华,对于纪检监察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党性、水志不辍、奋发进取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故里在鹿邑□渝翔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原本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说。从此,传统的老子故里鹿邑说与新生的老子故里涡阳说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论战。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  相似文献   

14.
<正>张连珍主持11月2日上午,省政协举行第49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并讲话。讲座中,当代著名作家、国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讲座引经据典、分析深刻、阐述精妙,给人启迪和帮助。张连珍在主持讲话时说,老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内涵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至医学等诸多方面,思想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影响深远。我们一要继承弘扬老子独特的辩证  相似文献   

15.
朱静 《前沿》2003,(5):18-20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理论在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中老子关于人生哲学方面的论述 ,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本文仅就老子人生哲学中的理想人格塑造及其现实意义方面阐发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谭文旗 《求索》2013,(6):115-117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当前世界思想文化多元趋势不断强化,要重建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话语,就必须明晰“道”之要义。本文试图在阐明“道”的传统哲学要义基础上,回溯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路径.以此恰切把握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的历史源流.进而克服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的失语症,建立一套属于自身而非西方“拿来”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素芬  张立 《求索》2012,(6):207-208,40
老子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具有原创意义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在现代大力发掘中国传统的老子自然主义伦理哲学精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气息、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的伦理"范式"是当前伦理哲学突围的理论进路与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传承中国文化,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出版了大量久违了的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使今天的读者为之耳目一新。古代儿童读物之所以影响如此深远,在历史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当然取决于它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9.
《老子》作为一部蕴藏着深厚哲学思想的中国古代经典,其所包含的深奥、独特的发展思想仍能对建立当代新发展观有所教益。《老子》认为,天地万物产生于"道",并提出"知常"的智识前提、"辅万物之自然"的行动原则、"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发展方式等思想,这为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深厚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前沿》2014,(5):74-75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道文化也随之变迁。本文从占今的时代背景、家庭观念、需求模式和教育方法几个方面对孝道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吸收古代孝道之精华,弥补今日孝道之不足,实现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