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涛 《法医学杂志》1996,12(1):54-54
多种手段杀人伪装自杀1例陈涛(湖北省枣阳市公安局;湖北441200)本人在检案中曾遇到一起先骗服安眠药致昏迷,再扼颈致死,然后灌入农药伪装服毒自杀的案例,现报告如下。1案情摘要杨某,男,27岁,农民。1990年4月21日早上6时许被发现死在自家床上。...  相似文献   

2.
杀人碎尸案的一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人碎尸案往往由于案犯碎尸手段多样,抛尸地点复杂,从而增加了此类案件的尸检及侦破难度,本文通过对50例已查破的典型重、特大杀人碎尸案件作一回顾性研究,探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尸检方法,以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收集1996~2000年发生的已查破的50例杀人碎尸案件资料。1.2方法按杀人碎尸案的案由、受害人及罪犯基本情况以及二者关系、作案地点、碎尸工具、抛尸地点、尸块包装物等项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杀人碎尸案案由50例案中,因夫妻、情侣感情矛盾纠纷20例(40%);表4罪犯职…  相似文献   

3.
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1989年至2006年检验本地区伪装性杀人案件共13例,见表1。上述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实施杀人后,均对受害人尸体等进行了伪装,伪装手段见表2。表1 13例杀人案件中相关的人员基本情况中国法医学杂志CH IN J FO R EN S IC M ED 2006年第21卷增刊1.2资料统计分析在13例案件中,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均系成年人。受害人中:男7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1.17:1;其中城镇6例(46.2%);农村7例(53.8%);文化程度:初中以下8例(61.5%),高中2例(15.4%),中专以上3例(23.1%)。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夫妻6例(46.2%)、情侣3例(23.1%)、邻…  相似文献   

4.
在法医检案中,经常遇到有两具或两具以上的尸体共存的案件,其中部分为杀人后或杀人的同时在杀人现场或附近进行自杀,它兼有他杀和自杀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和一定规律性。笔者结合59例尸检资料,对杀人后自杀案分析如下。1资料分析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信阳市1986年~1998年间发生的经法医检验的案件59例,其中杀人与自杀均既遂34例,杀人既遂自杀未遂21例,杀人未遂自杀既遂和杀人与自杀均未遂各2例。1.2受害者一般情况59例中受害者共97人(男36例,女61例),82例被害身亡,8例经抢救脱险,无生命危…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一位副厅级公安局长为何与妻弟一起,残杀公安局看守所所长的妻子?杀人抛尸后,这位公安局长又是如何伪装的?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报道1例杀人后伪装现场的案例,并就现场勘验和尸检所见中与案件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供同道参考。 1 案例资料 案情摘要 某男(53岁)报称:其儿傍晚刚出门到  相似文献   

7.
笔者参与一起嫌疑人杀人后精心伪造自杀现场、并用死者手机向其家属发送轻生短信误导侦查案例的现场工作,经过现场勘查、尸体和相关物证检验,细拨谜雾,辨别伪装,还原真相,确定了案件性质,划定了侦查范围,快速侦破了案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杀亲案件的特点,为此类案件的分析、预防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溧阳地区2004—2014年破获的17例杀亲案件,对原始登记信息、现场勘验笔录、尸体检验鉴定书、破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例杀亲案件中受害人以女性居多,嫌疑人以男性居多,杀人动机以配偶不忠或怀疑配偶不忠占较高比例。杀亲案件中有精神病患者杀人、伪装杀人,嫌疑人杀人后自杀占有一定比例。结论杀亲案件多与婚外性行为、精神病患者杀人等家庭因素有关,部分为杀人旋即自杀,致伤工具具有简单随意、易于获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33例伪装命案现场的案件,对其种类、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这一类案件的判别勘验方法进行了探讨,供参考。1案例资料本文收集的33例伪装现场的案件,均为已破案件,其中有18例在勘验现场后能及时识破伪装,迅速破案,占54.54%,有10例在案发后未能及时识破伪装,而是经过系统全面的尸体检验和综合了现场勘验、案情调查等情况后,识破伪装,致使案件侦破,占30.30%,有5例则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侦查,未能破案,最后从伪装现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查复核有关资料,运用技术侦查手段,最后侦破案件,占15…  相似文献   

10.
5例女性杀人碎尸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赖跃 《刑事技术》2001,(4):59-60
近年来,杀人碎尸案的显著增多是新时期凶杀案的一个新特点。由于杀人碎尸手段的复杂化,罪犯反侦查意识增强,碎尸尸块检验和查找尸源的困难,致使分析作案手段、刻画犯罪条件等较难把握,案件也难以破获。通常情况下,碎尸案的凶手都是凶残成性、胆大妄为、体格强健的青壮年男性,而很少会想到柔弱女子也会杀人碎尸。本市自1996年以来,先后发生5起女性杀人碎尸案,且均已破案。有关女性杀人碎尸案的研究文献尚未查见国内外报道。作者对直接参与的5例女性杀人碎尸案的特点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1资料分析1.1被害人性别、年龄与…  相似文献   

11.
民事行为之目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行为之目的刍议薛虹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7项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以往学者多主张这种民事行为属于虚构行为或伪装行为,例如,"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又称伪装的民事行为,或规避法律的行为"①,"实际上是由表面行为(...  相似文献   

12.
附加伤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杀人过程中,出于某种心理的需求,在被害人濒死期或死亡之后,又在被害人身上附加实施的损伤。本文收集已破获的48例有附加伤的杀人案进行分析,以探求附加伤的种类、特点及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1案例资料1.1案件性质48例中,仇杀9例、强奸杀人9例、奸情杀人12例、抢劫杀人7人、绑架杀人2例、经济纠纷杀人3例、同性恋杀人2例、杀人灭口2例、变态杀人2例。1.2被害人情况见表1。表1被害人年龄、性别分布年龄(岁)男女合计10~18 1 9 1018~35 14 12 2635~45 3 3 645~5 1 6合计23 25 481.3附加伤种类48例被害人中碎尸11例…  相似文献   

13.
罗燕 《刑警与科技》2005,(2):94-97,85
随意伪装笔迹是故意伪装笔迹的一种,具有故意伪装笔迹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它是书写人凭自己主观意识,不借助任何特殊手段,不追求某种固定形式,任意改变自己的笔迹。随意伪装笔迹具有伪装意识的不确定性、盲目性和伪装结果的欺骗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该笔迹伪装类型较多。检验时首先要注意区分是否为伪装,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法医实践中,遇到一些精神病人杀人案件,综合我县1985年~1998年间全部杀人案件148起,精神病人杀人占21起,约占全部杀人案件的14%,分析如下:1一般情况本文21起精神病人杀人案件中,涉嫌21人,每案一人。性别和年龄:男性13人,女性8人,其中20岁~30岁12人,31岁~40岁3人,41岁~50岁4人,50岁以上2人。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居多,无少年,老年较少。杀人动机和目的:无任何原因杀人的8人,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动机,有的因多疑、幻觉而杀人。伞某见他四岁儿子的阴囊是黄的,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肝脏刺创特征推断刺器1例周建清(镇江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科;江苏镇江212001)致伤物的推断是法医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办案过程中,通过肝脏上的刺创特征分析,准确推断凶器.并成功破获一起特大杀人剖腹案.现报道如下:1案例1992年3月1日零时许...  相似文献   

16.
狼婿     
培岳  刘佳图 《检察风云》2013,(24):54-55
安徽涡阳农民邓伟为谋取"候鸟老人"时忠的家产,精心策划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凶杀案。2013年11月8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琼海向杀人犯邓伟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执行死刑命令。这个黑诊所"医生"的伪装本领高强、杀人手段隐蔽,年仅36岁便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关于杀人罪的规定是概念法学的产物,也是类型化不足的典范,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于其过于简单的罪状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罪状与刑罚不匹配以及立法模式零乱等。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而造成的量刑基准混乱的现实,严重损害了罪刑法定原则,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大量同罪不同罚的现象。杀人行为类型化既有其理论上的根据又有实践上的依据,类型化就是区别化,是概念式思维的补充。杀人行为类型化的意义在于它能使量刑的基准细化,弥补行为评价的不足以及有效消减死刑适用条款等。杀人行为类型化的哲学依据是相对意志自由;类型化的标尺是犯罪效应。杀人行为类型化的思路是首先将杀人行为区分为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两种;故意杀人行为又根据责任阶梯分为:普通故意杀人、加重故意杀人及减轻故意杀人;减轻的故意杀人又依据行为类型分为:挑衅杀人、应请求杀人、帮助自杀、教唆或者逼迫他人自杀等。本文还讨论了各种杀人行为的认定规则。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防卫人享有现实的特殊防卫权,首先必须符合特殊防卫的前提条件,即存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对于法条中的上述四种犯罪,是否都必须以暴力手段实施?理论界存在不同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对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不管手段如何,即是否以暴力手段实施,均可实行特殊防卫犤1犦。有的学者认为,对于杀人、绑架这两种犯罪来说,当然具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性质和程度,应当允许对这两种犯罪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实施特殊防卫,对于抢劫犯罪是以非暴力手段和仅仅…  相似文献   

19.
硫酸毁尸1例     
邓军虎  郑玲 《法医学杂志》1996,12(2):107-107
硫酸毁尸1例邓军虎,郑玲(西安市公安局第八处技术科,陕西710003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检察院,陕西710015)1案例1994年初,西安地区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毁尸案,四名案犯将受害人杀害致死,碎尸后,将碎尸放入浴缸内,加入90%浓硫酸60升。三天后,尸体...  相似文献   

20.
教师:“分权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形式,可以为我们分析证明价值提供依据。例如,在杀人案件中,一个具体据所连接的对象可以是凶手、杀人行为、杀人时间、杀人地点、杀人凶器号客人、赚疑人才者被告人等等。而且,这个证据与该杀人行为或者杀人凶手等事实之间的联系可以是趋势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在杀人案件的证明中,最终要解决的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与该杀人行为之间的联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认定这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是不是实施了那个杀人行为的人。因此能够直执着把这二者边接起来的证据就此间接将其连接起来的证据有较强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