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台声》2009,(8):33-48
在中国56个民族中,高山旅是我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台湾当地,这些少数民族被称为原住民。原住民又分为十几支族群,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口口相传的述说中,铸就了原住民文化的传承,但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各族群文化表述的不同,甚至因此而造成许多文化细节的缺失。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各个族群风俗习惯差异逐渐显现,各族群的文化独特性也随之形成。但随着对现代生活的普遍接受、与其他民族长期的同生共融,原住民的民族特色正在逐渐消融。  相似文献   

2.
台湾原住民除已汉化消失的平埔族外,现由泰雅、布农、排湾、赛夏、曹族、鲁凯、卑南、阿美、雅美等9个族群组成,分布在13个县市、30个山地乡、25个平地原住民乡镇市区内,总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台总、面积的52.7%.根据最新人口统计.九族群总人口为35.4万余人,不及全台总人口的2%.台湾当局过去统称原住民为山地同胞(简  相似文献   

3.
台湾原住民的“族称”演变,是两千年来以“汉番(原汉)”关系为主轴的跨文化互动与认知的反映。由于台湾原住民缺乏本民族自身的文献历史,族群历史的被动记忆保留在异文化的文本中,从汉唐宋明时期“化外”接触中的“夷”、“番”,清代“理番教化”中的“生(野)番”与“熟(化)番”,日据时代“皇民化蕃政”下的“生蕃”与“高砂族”九族,光复以来“山地行政”下的“山胞”十族,从笼统、概括的“统称”到各族群的识别与相应“族称”,都是它文化视野下的认知符号。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原住民运动”过程中“正名”的“原住民”十四族,则潜伏着来自原住民族群以外的“台独”政治用力。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人于1626年进占台湾建立基地,接着扩张统治到淡水,不及十年,遭到淡水原住民强力反抗,淡水城堡在1636年一次夜袭中被毁,西班牙人被迫撤离,退守鸡笼。1636年淡水原住民大败西班牙人可能是17世纪台湾原住民反抗外国殖民势力最大的一次胜利,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淡水原住民以原始武器激烈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原因是,西班牙人收到的大米补给远低于需求量,而且现金不足,粮食来源不继,唯有不断地向原住民需索存量不多的粮食,导致原住民不满。加以两个族群间的文化差异太大,淡水居民没有如西班牙人期望的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即使神父慈爱和关怀也没有能够化解淡水原住民长期累积的怨怒。最后原住民联合起来反抗殖民统治,赢得胜利。由于原住民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可以参考,我们只能从以西班牙文件为主的历史数据中,从殖民者的眼光揣测原住民的立场和想法,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一千八百多万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汉族,原住民族只占少数。台湾原住民族在明清时代称为“土番”、“番族”,现在我们概称为高山族,或土著族、先住民,台湾当局称为山地同胞。现在,台湾原住民族还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并有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习俗,他们的人口增加速度、人口密度、年龄与性别构成、文化程度、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和职业构成等方面,均和全省一般人口的情形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郭晴  杨秋实 《人民论坛》2012,(26):140-141
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原住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往往受到严重影响,如何保护原住民的利益是需要注意的重大问题。文章重点从法律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原住民的能力培训三个层面聚焦自然遗产保护区原住民利益保护,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物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介质,博物馆展示的物品是关于过去历史的想象、重新诠释以及转换,博物馆展示之物在历史想象中熏陶公众。原住民博物馆空间展示策略携带不同的空间意义,折射出博物馆空间中意识形态的隐在状态。博物馆是族群意识及意义建构的空间所在,亦是原住民身份认同塑造与建构的空间。博物馆馆中之物构造起由事件与叙述构成的意义世界,其空间意义不仅是在物质意义上的,更闪耀在精神意义之上。  相似文献   

8.
李颖  王尊旺 《求索》2011,(12):241-244
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主要包括设立理番同知、实施通事制度、推行教化政策、实行封山禁垦制度等。清代台湾的原住民政策,深刻地影响到原住民的生产领域和精神世界。同时,该政策对促进台湾的民族团结和加速台湾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统一台湾期间,随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清政府注意力的转移,其治台政策也有一个沿革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是从属于整个治台政策的,它是清政府治台政治、经济、教化政策在理番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闽南语挂号中,客语在急诊,原住民语住加护病房”,坊间流行的这句话是在形容台湾本土语言逐渐消失的情形。台湾原住民语言是累积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智慧财产,对于这份“财产”的现状,语言学家表示忧心,“再不赶快抢救,依目前世界上的语言每月约有1~2种消失的速度,大概不出50年的光景,也将会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11日,以加拿大土著人、因纽特人、梅提斯人(印白混血者)等原住民为主体的“不再懈怠”运动在加拿大全国各地非原住民声援者的支持下占领渥太华国会山,续写了其邻国草根运动“占领华尔街”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前沿》2015,(1):136-139
加拿大联邦成立后的语言政策仍然延续英法殖民政策。白人主导下的加拿大原住民语言政策分为强制同化阶段和诱导融入阶段,先后实行了宗教控制下的寄宿制度和融合基础上的合校制度;但无论具体制度如何,它们都是种族歧视背景下的语言同化政策。  相似文献   

12.
方子 《台声》2002,(5):20-21
带着一路的歌声,台湾原住民“新世纪文化艺术团”走进了阳春三月的云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美丽壮观的山川,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纯朴、好客的少数民族兄弟,给团员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向兄弟民族展示他们民族艺术的同时,这些第一次来祖国大陆交流、访问的台湾原住民团员也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热情与温暖。充满活力的原住民艺术团与以往自发式的原住民表演团体不同,“新世纪文化艺术团”是个有组织的艺术团体。有感于原住民在台湾的弱势状态,为挽救和保留原住民的文化艺术,1998年2月4日,在利珍团长的努…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8,(10):92-94
音乐的发展可以说是语言的延申。台湾原住民的音乐多元,且充满族群性及地域。在过去,原住民音乐也代表了“传递”的意思,山区中彼此呼喊做讯息的交换;同时它也是情绪抒发与节庆、生活的一部分。台湾原住民深信“祖灵”,同时也认为“歌声”是一种彼此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3月27日至4月3日,正值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由全国台联邀请接待,以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陈文龙先生为团长的台北市原住民妇女会一行24人,来到云南省昆明、大理、丽江、进行交流、参访。首次踏进祖国大陆“台北市原住民妇女会”是第一次组团来大陆,该会是居住在台北市各地原住民女性同胞联合起来成立的联  相似文献   

15.
何义涛 《中国周刊》2016,(4):113-115
原住民民族文化,目前尚未有统一定义。一般而言,"原住民"(indigenous)被翻译为"土著",泛指在一地祖辈流传并一直居住于此的居民;原住民民族文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世代积累的关于生存发展的独特的语言、知识、风俗、信仰、道德规范等作为社会成员所习得的能力和习惯及其实事的综合体。原住民民族文化具有生态属性明显、存在形式多样、与该国强势文化脱离等特点,是一种深具环境适应性的传统文化,它不但在其文化  相似文献   

16.
张立峰 《台声》2007,(7):52-53
2007年4月19日至4月26日.北京市台联邀请“2007年台湾原住民头目参访团”一行22人,赴北京、云南等地交流参访。访问团由“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台湾原住民族头目协会”组团,“交流协会”理事长陈文龙(巴湃.拉拉格狮)先生任团长,“头目协会”理事长林明发先生任副团长,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族群组成的客观条件之有形特色之一,具有与他者最容易区分的特征。语言背后隐藏着各族群不同的文化习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任何语言政策的拟定与执行深刻反映着政治角力与权力较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以及语言权概念的提出,各英语国家的语言政策也作出相应调整,从英语独尊到尊重少数族群的语言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们选择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既有原住民,又主要是移民的英语国家,从语言权的角度,对其语言政策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使用母语作为一种基本人权,通过法制和草根运动将母语和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有效维护语言的生态平衡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这些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肖军 《台声》2008,(9):20-22
8月8日,在灯火辉煌人声越来越沸腾的“鸟巢”开幕式前的暖场演出中,有属于跨海而来的101名台湾原住民的3分40秒。布农族的八部合音、卑南族的卑南跳跃,还有兰屿岛达悟族女人世代相袭的头发舞、泰雅族的传唱古调……尽管表演时长只有短短的3分40秒,但强劲鼓声挟山风海雨扑面而来,古朴原始的台湾风情,让每一个人都惊讶于台湾原住民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  相似文献   

19.
梁国扬 《台声》2009,(8):31-31
当我得知陈杰女士和我的诸多同仁打算编撰一套迄今为止祖国大陆内容最丰富,撰述最全面的介绍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丛书,我不禁为他们的胆识勇气和决心所感动。关于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著述,大陆较少见,岛内有一些,但不够系统、全面,而且大多还是台湾殖民时期洋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陈杰 《台声》2009,(10):46-57
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饮食、服饰及工艺品制作,都比较好的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一般说来,原住民活泼纯朴,热爱自然,生活充满着丰富的色彩。他们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自然、古朴的特性。传统服饰多以手工织布和刺绣为主,色彩斑斓,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