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草色青青———马背医生汪雄孝留在玛曲草原的故事本刊记者冬雨涵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是历代戍边将士报效祖国的豪言壮语。马背医生汪雄孝的故事,也许并没有那样惊天动地,但却同样感人至深。玛曲草原绿色如茵、风景秀丽的季节,本刊记者从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2,(24):50-50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2,(24):50-50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  相似文献   

4.
我们中国人向来都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我们的老祖宗,为了使这种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还想尽了办法,把这种“孝”的思想,“孝”的文化,灌输给下一代。他们编写了<二十四孝>图,还编写了很多有关古人讲孝道的故事,对下一代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峥峥 《学习月刊》2012,(8):104-104
“孝”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千百年来,暑产它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人伦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孝经》中说:“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6.
叶凌 《唯实》2009,(4):22-25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敬”理念是它所注重的一个部分。在“孝”、“敬”、“礼”三者中,因要“孝”,故需“敬”;因能“敬”,故能成其“孝”;因“孝’’而究“礼”,因“敬”而成“礼”。有“敬”的自然润滑作用,“孝”才浑然天成,“礼”才自然而然。只有深刻理解《论语》中“敬”理念之重要性,才能对儒家思想在人文层面上所体现的终极关怀有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用孝作为维系家族世代传承的道德准则,从而达到人伦社会的高度和谐。元代郭居敬辑录的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广为流传。芦衣顺母、  相似文献   

8.
“百善孝为先”。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的观念最早形成在殷代,是作为祭祖的形式出现。周代以后,“孝”的观念弥漫日甚,“孝”的精神普遍反映到先秦诸子的学说中。《老子》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可见孝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最重视孝而又有完整系统的孝道理论的,当是儒家。《论语》中直接论孝共10处,另有多处虽无孝字,却是论孝名言,如“事父母,能竭其力”。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而“孝悌也者,是为仁之本欤”,足见“孝”在孔学体系中的根本地位。  相似文献   

9.
“孝”,在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奉为“人道之始,百行之源”。在这里,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当儿子的用血泪和母亲一起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悲怆、扣人心弦,如果您身边亲友患有癌症,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会被深深  相似文献   

10.
孝,无疑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力量的一大核心。在我国历史上,关于孝的至理名言不胜枚举,关于孝的动人传说家喻户晓。孝,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标尺。鸟兽尚知反哺,何况我们这些身为“万物之长”的人呢?孝,是一种道德观念的自律。父母养育恩情深似海、重似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涌泉相报呢?孝,是一种社会和谐的维系。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社会,能充满爱心与祥和。孝,也是一种法律规定的责任。从古时的“忤逆”之罪到现在的赡养义务,孝已成为每位公民不可推卸的天职。 但什么样的观念与行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孝呢?是如古时“二十四孝图”所描绘的近乎愚的“孝顺”,或是如老人身后奢办丧事的“孝心”,还是如甩给父母一把钞票就万事大吉的“孝行”?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我们当今之社会又该需要何种“孝道”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学者们讨论的情况述要分析如下,以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殷景玉是平阴县孝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近年来,他闭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治穷治乱,锐意进取,把一个过去远近闻名的“乱窝”、“穷村”建成了一个富裕村、文明村。2005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5亿元,人均纯收入4500元。孝直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殷景玉先后荣获省和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礼记》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不仅高度赞扬了“大同社会”下人们讲诚信的美德,而且充分肯定了“小康”社会中讲诚信的必要性。《礼记》也对信与礼、孝、义等道德诸范畴的关系作了界定,还对诚信道德中的“诚”作了伦理意义上的阐述。但是《札记》中的诚信思想具有宗教色彩和等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传统孝文化在社会公德建设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养”,有利于培养公民的赡养老人的思想道德。“敬”,有利于培养公民尊老敬老的思想道德。传统孝道不仅提倡“亲亲”,也要求培养社会成员的博爱之心,这有助于养成公民互爱互助的品德。“忠”,有利于培养人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4.
孝的政治史     
舒炜 《廉政瞭望》2011,(21):18-19
什么是孝?孝最早在古代象形文字上的意思是:因人老了,弯腰弓背,手拄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行走状态,上老下小的服侍形式。后来,“孝”逐渐成为尊敬长辈、侍老奉亲的一种善行和美德。  相似文献   

15.
背对观众     
历久不衰“父子骑驴”的故事人人都听过,它讲述一对父子牵驴进城的事。一路上他们苦恼不已:父牵驴、子骑驴,人说子不孝;子牵驴、父骑驴,人说父不慈;两人一齐骑上驴,又有人说虐待驴;索性两人都不骑,却又有人说要驴何用?  相似文献   

16.
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既是传道解惑之地,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园地。加强对高等教育中孝道教育的探索,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素质修养,也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新时期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孝道教育,坚持“孝识、孝性、孝行”三个维度,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孝道教育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在传承弘扬孝文化中,凝聚善气、践行善德,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刘敏 《学习月刊》2009,(12):43-43
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它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人、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两年,孝感市大力开展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效果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品牌、塑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彰显孝感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孝”,这一话题,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对其功过是非,多少年来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仍无定论。在现实社会条件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孝”还能不能倡导?如何倡导?这是我们理论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之一。 笔者认为,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孝”必须重新界定其内涵,去其糟粕,在其精华,并赋予时代的内容。 孝是一种社会关系,具体地说,孝是一种家庭关系,大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属于伦理道德范  相似文献   

19.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通过对我国多部研究刊物及数位德育工作者所做的有关大学生的调查、测验和各类统计资料的汇集与研究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查中,有近五成的同学选择“共产主义”为自己的信仰,并认为“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崇高”,71.25%的同学认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应该兼顾”。90%以上的同学认为“仁、孝、忠、礼、信、义、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仍有保留的必要,并且对“孝”的选择率最高。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1,(2):9-9
河北魏县县委书记提出了“德孝治县”的理念,建立干部德孝考核机制。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岳父母或公婆)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