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例足迹检验出现差错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迹检验鉴定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根据鞋印形象特征检验的范畴,发展到根据鞋(或鞋印)上所反映的磨损特征、动力形态特征、结合步法检验技术对同一人穿用不同鞋进行人身同一认定,这是足迹检验鉴定理论一个质的飞跃。这一理论在实际办案中对于串并案件、揭露证实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在实际案例操作时,足迹检验中根据同一人穿用不同鞋对穿鞋人进行同一认定有时会出现差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曾经遇到两例,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案例12002年某日,在一起盗窃案件的外围现场,提取到一枚平面灰尘加层足迹,该足迹边缘完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足迹形成时的习惯动作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同一人穿不同种类鞋同一认定的检验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同一介质上二次打印形成文件(对原有文件进行添改)是犯罪分子常用的作案方法。对鉴定机构而言,不同种类的打印机其打印原理、墨水等不同,可根据光学、化学特性的不同进行检验鉴定,即使是同种类的打印机,也能根据打印机自身的字库特征,以及长期使用磨损而反映在打印介质上的自身特征进行检验鉴定。但是对于同一台打印机二次打印形成的文件检验,一直是难题,本文成功检验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利用FT-IR检验纸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亮 《刑事技术》2006,(6):20-21
目的初步探讨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纸张检验的鉴别力。方法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不同种类纸张、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纸张进行检验。结果通过比较红外光谱图中出现的特征峰差异,确定纸张的差异。结论用该方法可以对不同种类纸张、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纸张进行区分,同时可以分析纸张中有机物的特征基团。  相似文献   

5.
足迹个体识别技术自动化——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遗留的足迹,是直接认定罪犯的法庭物证,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罪犯作案手段狡诈,换穿鞋作案或作案后把鞋仍、毁掉,致使现场足迹失去了检验特征及认定鞋子的条件.1975~1986年笔者成功研究出足迹鉴定进行个体识别的科学理论——“足迹动力学”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新技术.1991年利用该技术开始研制“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用于检验、鉴定一个人换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及不同人穿相同鞋足迹的个体识别,实现了反映人体运动规律、个体特点的足迹动力形态特征数据的输入——检验、比对、鉴定——自动生成成果——输出打印鉴定报告、图形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在办案中利用鞋底凹陷特征进行足迹同一认定技术我们已运用多年。该检验方法能解决疑难案件鉴定中遇到的某些棘手问题,如:在磨损特征未出现、其它特征又不具备同一认定条件时,可利用鞋底凹陷  相似文献   

7.
足迹是犯罪现场上遗留率最高的一类痕迹,是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中最为常见的重要物证之一。足迹检验技术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现场足迹的分析,可以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本文总结了男女性别各自的足迹一般反映特征,分析了各年龄阶段所反映出来的步幅特征、步法特征和各种体态的人足迹特征的反映,并介绍了几种根据足迹推算年龄、身高的方法。以期能为足迹检验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更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笔者结合以往计算年龄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误差较大的情况,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较为实用、准确的年龄分析法。 1 分析年龄的依据 1.1根据现场上成趟足迹反映的特征去分析 利用每一枚足迹所反映出的步幅、步态特征,对所反映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研究,根据几个不同的足迹来相互印证其特征的稳定程度,一但发现特征有很大的稳定性(一个特征在几枚足迹的相同部位出现)即可根据该特征的形态和种类及形成机理来确定年龄阶段或范围。比如:成趟足迹中步幅较大,运步利落有力,步角小,步宽窄,其步态特征为前掌压痕重,前尖出现蹬挖痕,积极特征反映明显突出,则可将年  相似文献   

9.
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迹是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承受客体上并能反映赤足或穿鞋袜的结构形态和人体行走动力的痕迹。在我国利用步法追踪和足迹检验认定人身起步于50年代,当时还是处于少数人掌握的经验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马玉林先生的步法追踪的基础上,科技工作者沿着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两条线索,使足迹检验的科学理论有了较大发展。在足迹认定人身方面,形成了诸多各有所长的检验方法。为了实现足迹检验现代化,笔者和有关部门共同研制了“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检验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介绍如下。1“系统”性能与功能1.1原理人体站立或行走条件下,脚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述几点,是对足迹检验中影响特征形成的几种因素的简单归结,与大家共同探讨(以平面赤足迹反映的特征为准).1 坡度对足迹的影响1.1 上坡时坡度与重压部位面积、位置的关系上坡时足迹特征反映为整个脚部重压后移,在正常足迹中反映不出的三、四趾压加重,掌部重压主要反映在第一跖区.且坡度越大,第一跖重压反压越明显.跟压加重,落脚部位不明显.在一些坡面比较平滑的客体上,这时鞋印的前边缘常常后移,使  相似文献   

11.
1983年,我区某县发生一起重大盗窃案,现场勘查中仅提取到一枚残缺不全的立体赤足迹。经检验,足迹为后跟部分,反映出的后跟大小、形态、落脚点、重压面的形态位置等特征均与嫌疑人赤足足迹样本后跟部位反映的特征相同,但缺少特定、稳定的特征,后我们利用两者后跟后缘所反映出的裂纹痕迹形态和位置的关系,认定了作案分子,破获了此案。  相似文献   

12.
马刚 《刑事技术》2001,(3):41-42
在犯罪现场上,经常遇到犯罪分子遗留的残缺鞋印。这里所说的“残缺鞋印”是指那些没有反映出鞋底形态全貌的鞋印。例如只反映出鞋底的前掌中部或只反映出鞋底后跟某一部分的鞋印等等。这类足迹可利用的特征少,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分析利用此类足迹,确定特征位置,提高检验效率,首先要确定其留痕部位。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现场足迹的利用率非常重要。笔者从鞋底的花纹分布规律、伴生痕迹以及鞋底的磨损特征等方面阐述如何分析确定残缺鞋印的留痕部位。1根据残缺鞋印反映的周边形状及鞋底花纹、图案分析确定由鞋底花纹分布规…  相似文献   

13.
足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它不仅能反映出案犯在犯罪现场活动的轨迹,亦或多或少的隐含有犯罪分子的个体信息。现场勘查中,由于案犯的伪装、破坏、技术人员的勘查技能或现场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现场实际勘验中对足迹的发现、提取和利用往往不尽人意,利用传统的足迹发现和提取方法效果不太理想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现列述如下:1灰尘减层足迹的提取对承痕体上灰尘层面厚、灰尘细腻且粘附性较强,足迹反映清晰,各种特征反映明显、稳定的,可以直接拍照或利用静电吸附器吸附后再拍照提取。对承痕体上灰尘层面薄,但承…  相似文献   

14.
朱平 《刑事技术》2005,(5):52-52
我国的足迹检验技术在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足迹检验技术从步法检验、形象检验,发展到鞋底磨损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特别是近几年,足迹检验中各学派、各门类的各种检验技术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足迹学体系,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足迹鉴定包括:1赤足足迹的鉴定主要以足迹的大小、形象、轮廓、重压部位的密度、乳突花纹、残缺部位、是否变形等特征为赤足足迹进行同一认定,赤足足迹的鉴定又分为平面赤足足迹的鉴定和立体赤足足迹的鉴定。2鞋印足迹的形象鉴定主要…  相似文献   

15.
足迹检验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鞋子(足迹)进行检验鉴定是近2 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技术手段,先后涌现了步法追踪检验、鞋底磨损特征检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单个足迹检验、足迹定量化检验等技术,已达到通过足迹检验直接认定人身的应用阶段。最近几年还将系统分析、计算机自动化检验等加以应用,为足迹检验这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高科技平台。其中,因磨损特征检验技术简便易学,可操作性较强,在案件侦破中容易发挥作用,就我市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在本地区办案部门中普及和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基本上是以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应用为主,其他检验…  相似文献   

16.
刑事案件中对足迹的发现、提取、利用是很寻常的事,人们已习惯了运用各种检验技术对鞋外底遗留足迹特征检验、运用。而本文则是作者在总结实际办案的经验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以鞋内底足迹为切入口,重点谈谈鞋内底足迹的概念、形成机理、特征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场勘查中,我们经常遇到粉灰尘的减层、立体足迹,特别是在经常无人出入的仓库、沸腾炉下或是在风沙较大的乡村,这种立体足迹更是常见。以前通常用照相来固定,利用这种方法提取的足迹局限性很大,有些细微特征在照片上反映不明显,有的甚至根本反映不出来,这给检验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也大大降低了现场勘查的利用率。根据这一情况,通过多次反复实验,我们发现,这种减层足迹也可以用石膏来提取,其方法是:用市场上销售的定型喷发胶,上下振摇数次,使其桶内胶水均匀,然后直立胶桶,大约在距足迹一米高倾  相似文献   

18.
液压断线钳与普通断线钳剪切痕迹的检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规格和功能断线钳所形成剪切痕迹的异同,准确的进行工具痕迹的同一认定。方法运用实验观察法,比较法对液压断线钳与普通断线钳形成痕迹特征反映的异同进行分析。结果液压断线钳与普通断线钳从结构特征、剪切痕迹特征反映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对剪切痕迹的检验中,需要注意从被剪断头的材质、直径、断端形状等方面着手,区别不同种类的剪切工具,尤其要注重对实验样本的制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剪切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足底各区域压力分布的变化及其规律,为案件现场足迹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促进足迹标准化与定量化检验。方法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采集15名青年人快速行走和常速行走时足底压力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两种步速下足底主要承重区域压力的分布特点作相关性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足底各区域压力分布相关性不大,反映出压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现场足迹分析时,应结合具体案情及犯罪嫌疑人的活动情况,准确把握足迹特征的变化以获得理想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犯罪现场中常见的足迹多为不完整的残缺足迹,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残缺足迹,对案件破获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从残缺赤足足迹的反映形态出发,选择足迹中明显、稳定的特征点,确定特征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建立残缺赤足足迹推算身高的经验公式。结果在4个特征量中,跖前缘突点到跟后缘突点的距离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好,跖内、外缘突点到跟后缘突点的距离与身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根据现场残缺赤足足迹的反映情况,也可以近似推断嫌疑人的身高特点,为侦查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