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大势所趋.然而,考察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实:国家的公权力过于强大,并且失范,社会权利与自由相对弱小,并且萎缩;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偏多,干预不当,社会自身功能不断弱化、退化.这正是建设公民社会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要在缺乏民主传统而拥有高度集权历史的中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注定任重道远.但不管如何,实现权力的规范化,应当是我们首选的目标任务和突破口.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存在着社会诚信缺失、制度和规则不健全、社会治理不优化、传统政策过程的路径依赖等问题,制约了公民政策参与.为此,需要我国从重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加强公民政策参与的法制建设、发展公民政策参与的组织载体、促进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良性互动等方面来实现社会资本对公民政策参与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但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参与主体非均衡、参与制度不完备、参与途径有限、参与信息非对称性和参与目的不一致等诸多不足.究其根源,是由于体制、参与机制和传统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存在.为此,我们必须遵循以下路径不断完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文化氛围;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进程;改革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以实现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加大对社会的信息开放程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的机制,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团体和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为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状况影响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应从培育农民现代公民意识、完善互惠规范、规范村民自治、发展民间组织等方面,积累现代社会资本,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是指那些影响公民结社行为和民间组织活动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体.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既存在着有利于其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也存在着不利的制度性因素或者说制度性障碍.这些制度性障碍包括: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上的双重许可制度,民间组织监管上的双重负责体制,年度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规定.这些制度性障碍使得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着注册困境、定位困境、资金困境、知识困境、人才困境、信任困境等多重困境.出现这些制度性障碍的原因在于,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设计者和供给者出于维护政权和政治稳定的考虑而在公民社会组织监管上表现出强烈的限制和控制取向.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将公民社会与国家对立起来的理论思维和对民间组织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防范心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式,努力建立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和谐与合作的新型关系,而这就需要优化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培育服务与监督规制并举的能促型民间组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制度环境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和约束作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曾一度得到改善,公民社会也一度得到迅速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制度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一度受挫。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获得巨大改善,公民社会再次获得迅速成长。在今后的制度变革和完善中,对公民社会正确的政治定位,民间组织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政策的修订与完善,审批、登记、注册、经费、税收方面的监管和引导等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将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出现了少数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但是由于我们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政治文明)的建设方面还不完善,公民社会的发展更是刚刚起步,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目前面临许多问题.结合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需从完善法制、加强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从公民社会的概念及其概念的演化中分析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界环境因素的重要关系,进而从公民社会与这些因素的关系来分析当前中国公民社会成长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制度困境、经济困境,并试图为公民社会在中国成长的困境,找到根本的问题所在和更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善治理念下我国NGO发展的境遇与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波 《新视野》2008,(1):41-43
我国NGO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全球结社运动构成中国NGO发展的话语背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深入发展,特别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纳入我国要坚持和完善的基本政治制度,并首次由党的十七大予以明确和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为NGO的发展提供了愈加良好的制度保障与政策空间;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释放出潜藏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能量和多样化的需求;公民意识与公民文化的逐步形成,为中国NGO的发展奠定了价值观念与精神文化基础;中国加入WTO为NGO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契机,使国内NGO的发展置于全球视野之中.同时,我国NGO发展也因为立法滞后、独立性差、公民基础薄弱,民主参与精神不足等问题而面临严重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全球化所引起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变化,在深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和促进NGO的健康发展与公民社会的成熟,以期实现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转型和多元社会下的善治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加和对抗加剧等特点和态势。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滞后与公民社会组织匮乏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治群体性事件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育公民意识并提升公民有序参与、理性参与政治的素质,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组织,拓宽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与社会:政治文化研究的另一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社会"是解读政治文化的一个新范式.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的模式和结构,不仅决定着政治文化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嬗变历程.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古代、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不断变迁,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主题也在发生相应的偏移.公民社会代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结构,它的发展提升了公民的主体地位,夯实了法治的非制度要素,催生了政治文化在心理层面上的成熟,从而积极地推动了现代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应更多关注政治文化的深层机制及社会根基,促进国家与社会的竞争与合作,构架良性互动与双赢机制,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领域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从单位社会向个体社会的历史性转型。这一转型表明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崛起。公民社会建设正在或必将成为社会领域变革的公共目标。针对目前中国公民社会建设中存在的认识偏差和制度缺陷问题,应着重从民间组织和政治参与两个方面予以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利益分化时代.多元、分化的社会结构产生社会认同困难、有序政治参与困难和合法性危机,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协商民主大有可为: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协调利益关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有利于促进公共决策的合法化,化解合法性危机;有利于培养公民精神,促进公民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政治协商、听证会、民主恳谈会、互联网上官民对话等协商民主形式,都起着化解矛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文勤 《唯实》2011,(3):40-44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时期。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面临"进退两难困境":进行政治变革可能导致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危机,进而引发社会结构的解体和普遍的失范;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则死路一条。破除"两难困境",除了在政治领域寻找动力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在非政治领域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寻找新的动力资源。公民社会对推动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不仅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更要注重公民社会建设,夯实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拓展,社会自治领域日益扩大,现代意义的中国公民社会正悄然兴起。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的公民社会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趋势是走向和谐——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及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分析,我国还没有形成一种理性的、成熟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而良性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器。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7.
潘军训 《世纪桥》2011,(23):88-89
公共精神的强弱不仅构造着社会关系网络间的信任,而且也影响着民主政治发展。而我国公民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等将阻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就要求发展公共领域、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素质,以此来培植和促进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精神,从而不断累积民主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制度伦理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仅仅有立法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公民社会和制度伦理的建设   制度伦理和政治文明之间,政治文明是最终的目标,制度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制度伦理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价值维度.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政治结构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现实条件,同时,中国公民社会的研究已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当前,中国公民社会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公民社会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价值评估、路径选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扩大公民参与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扩大公民参与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前提。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受到观念、制度、组织和信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为此,扩大公民参与必须积极培育和塑造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精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拓宽参与渠道,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构建公民有序参与的公共平台,不断激发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自主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