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安骏 《政策》2010,(3):47-47,58
法律援助是政府为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保持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社会各界一直十分重视法律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2.
冯祥武 《人权》2010,(6):41-45
我国《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称《条例》)只是明确提出“公民”可以获得法律援助,但是对于外国人、无国籍人是否可以获得我国的法律援助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这便引发了有关外国人、无国籍人是否是我国法律援助对象,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的法律援助权利的问题。对于外国人、无国籍人是否是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并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法律援助权利,在法律援助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而在法律援助业务实践中对外国人法律援助的做法是以刑事诉讼援助为原则,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援助要以我国与外国公民所属国之间存在司法协助协议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08,(4):42-43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多年来,陕西省地县三级妇联年均受理妇女儿童咨询投诉万余件次,70%涉及法律问题。2003年起,陕西省妇联在建立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机构、建设专业志愿者队伍、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洪旗  张仕军 《江苏政协》2008,(11):43-43
<正>[现状]近年来,法律援助作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重要构件,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和普遍关注。但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过程中,县(区)以下基层主要存在着以下矛盾:一是宣传不深入,社会对法律援助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二是站点不规范,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三是制度不健全,法律援助质量整体不高。四是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难以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4):100-104
【解析】根据《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本题答案为A,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是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政府才要承担法律援助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包斯琴  闫晨君 《前沿》2013,(13):70-72
法律援助被誉为法律界的一缕阳光,这个新概念在我国司法领域出现后就引起了各地区的关注.早在1998年挂牌的“伊盟法律援助中心”,是鄂尔多斯市法律援助体系的雏形,2002年鄂尔多斯市正式成立“鄂尔多斯市法律援助中心”,经过十年多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缺乏高素质法律援助人员、法律援助经费紧张等,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增加法律援助经费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援助工作从1994年开始试点,国务院也出台了《法律援助条例》来予以规范。在十几年的运行过程中,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为不少弱势群体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由于法律援助机构的性质不统一,开展法律援助的律师身份各异,待遇千差万别,严重影响着法律援助的发展,也不利于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应当引起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动员各级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和普法教育等法律服务活动,这是我党参与和促进依法治国的良好形式,协助各级党委政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社会服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援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法律援助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职能作用,现就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1994年开始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制度机构比较完善、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在维护民生、保障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行国务院的《法律援助条例》已经难以满足目前法律援助事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法律援助工作需要提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规范、调整和完善,制定法律援助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武警部队: 做好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事关广大官兵切身利益,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在军队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建立健全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系点,及时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咨询;组织广大法律援助人员深入军营,为官兵普及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9,(5):124-124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361、城市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7月8日联合签署了《全国城际间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协作郑州协议》,明确约定了各协作城市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委托、共同协作办理跨省市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这是一条各地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合作的“绿色通道”.更是一条农民工维权的“绿色通道”。这标志着,外出农民工今后遇到欠薪和其他法律纠纷可享受与本地相同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3.
吴菁 《北京观察》2009,(7):33-34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途径,以其正当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意义。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几年,首都广大律师积极投身法律援助事业,律师业中涌现出一批热心法律援助的先进典型。市政协委员姜俊禄,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4.
王炳昌 《创造》2002,(4):20-21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怎样建设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纲领和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充分认识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进改革和发展,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姚安县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各项措施,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西部大开发姚安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十五”计划目标的实现,创造良…  相似文献   

15.
李小敏 《群众》2011,(12):30-32
法律援助是对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依法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制健全、宪政民主、人权充分、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是《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2001年,我省在全国较早颁布了《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并于2005年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法律援助条例》进行了修订,为我省法律援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大论坛》2007,(5):30-30
法律援助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减收、缓收费用的法律服务。据统计,从1998年至今,我省一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000多件,共计有6万多人通过法律援助受益。值我省法律援助工作开展10周年暨《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实施5周年之际,本刊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内容,特辑《公民怎样申请法律援助》和《哪些事项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两篇文章,以期需要法律帮助的人们能沭浴在法律援助的阳光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民间法律援助组织主要包括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高校组织成立的法律援助小组或者法律诊所。但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得到确立的时间毕竟不长,民间法律援助组织本身难免存在一些缺陷,现阶段仍面临着缺乏资金支持、缺乏有效管理和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和民间法律援助组织立法不足等诸多困境。为此,应该主要从加强民间法律援助组织的法律制度建设、增加并规范民间法律援助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以及推动政府对民间法律援助事业的协调和宣传等方面着手变革。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县委统战部指导县司法局组建由10名知名律师组成的“同心法律服务团”,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推进和谐企业建设Jr~,N开展。一是县司法局帮助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加强对企业人民调解组织的队伍建设、业务开展和制度建设的指导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人民调解,  相似文献   

19.
金敏 《今日浙江》2008,(24):46-46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障人身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新时期妇联维权工作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省各地将反家庭暴力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建立家庭暴力报警网络,开展调解和法律援助,加强投诉受理服务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10,(3):34-35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法律援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实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原则,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