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有一天,在著名眼科专家孙汉军的家里发现一间很别致的画室,身着军服的他在画案上泼墨作画,于反差中有一种宁静的和谐。两枚风格迥异的印章吸引了我的目光:一枚“汉军”,线条粗犷,如磐石一般硬朗而坚定;一枚“汉君”,清逸而秀雅,如潇潇翠竹临风而立。再看他画墙上刚画好的新画:山,层峦叠嶂;水,波腾浪涌;  相似文献   

2.
吴晶 《今日浙江》2006,(9):60-61
黄宾虹(1865-1955),现代中国山水画大家。黄宾虹恢弘深邃的艺术生命与他悠长、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莫大关系,也与浙江大地息息相关。他生于金华,逝于西湖,这正可解释他选择了“写山水”作为观照抒写心灵的方式,正是浙江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如画山水造就了这位大宗师。他的山水画创造的“浑厚华滋”的艺术境界,表现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内涵,使他成为同时期画家中最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一位。他的早学晚熟、衰年变法,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奇迹。一、第一次“写画”和“读山”1865年(清末同治四年),黄宾虹降生在金华县城西铁岭头。父亲是一位儒…  相似文献   

3.
开心乐园     
有一个小男孩急匆匆地跑到警察局,对着警察说:“不好了不好了,我爸爸和邻居打起来了!快去吧!要不会出人命的!”警察问:“什么时间开始的?”“都快半小时了。”“那你怎么早不来报告?”“刚才一直是我爸爸占上风的,可现在我看他要吃亏了!”报案的理由孙子骄傲地把记分册给祖父看。祖父说:“唉,我读书时,历史成绩总是100分,而你才99分。”孙子感到很委屈:“爷爷,你读书的时候,历史要短得多啊!”委屈一封情有一书位。男子给他的女朋友写了为了更强烈地表示爱意,他在信封的背面画了很多桃心,还用箭穿着。可不幸的是,那女子在回信中写道——“信…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刘某的女儿才6岁,很有绘画天才。她画的儿童画,多次在省、市的儿童画展上获奖,有两幅画参加过国际儿童画展,其中一幅获得了银奖。后来,她的四幅作品被编进了一本少年儿童获奖作品选。刘某得知后,便找到出版社,为女儿索要样书和稿酬。接待刘某的年轻编辑还没听完刘某的要求,就打断他的话说:“你的女儿才6岁,连选举权都没有,还有著作权?大人写了书,才有稿费和样书。我们出版儿童画选,是为了鼓励儿童画画,能把你女儿的画收进来,已经是很照顾你们了,别想入非非了。”【案例二】顾某年满17岁,在某乡镇企业打工,月收入数百元,能维持自己…  相似文献   

5.
狗·猫·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一一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  相似文献   

6.
苦学与乐学 吴冠中先生喜欢引用凡·高的话"苦难永远没有终结"来描述自己的创作人生.他说,画了一幅画,就像生了一个娃娃,当然很喜欢;但是没过几天,就遇到新的困难:下一张怎样画?  相似文献   

7.
抗战中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常到著名风景区北碚,宣传抗战,卖字募捐,支援前方。 冯玉祥的隶书苍劲有力,诗画也别具一格。凡是要向他乞字求画的,皆索取笔资,作为抗日献金。有钱人多收,贫穷人少收,学生乞字一律收费五角。他住在兼善公寓,乞字者头天送上笔资,写上姓名,第二天便可“取货。”。他题写的字有:“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节约救国”等。他画的水墨画有茄子、黄瓜、白菜、萝卜菜,画旁都题有白话小诗。如“茄子紫、紫茄子,吃的有了力,可以把日寇打死”;“红萝卜,蜜蜜甜,吃了气力如猛虎。如猛虎,打东  相似文献   

8.
吴冠中先生喜欢引用凡·高的话“苦难永远没有终结”来描述自己的创作人生。他说,画了一幅画,就像生了一个娃娃,当然很喜欢;但是没过几天,就遇到新的困难:下一张怎样画?我不愿重复自己,于是又开始痛苦。一幅幅作品,就是在不断出现的新痛苦中诞生的,“苦难永远没有终结”。创作的苦难、创作的快感,就这样循环往复,陪伴着杰出的创造者,不只是艺术家,还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在辽宁省政府机关大院内,立有3块提醒司机的牌子,提示牌的上半部画有一只手捧松子的长尾松鼠,松鼠头顶的黄色三角形标志内印着醒目的“让”字,而在松鼠的尾巴上还调皮地写着“俺先过”三个大字。下半部分写着“保护松鼠,注意嘹望”八个醒目的大字(如图)。这一新“景观”引起日前在这里参加沈阳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们的兴趣,得到当地媒体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从书画展览会和挂历上,常常看到国画家孙菊生先生画的猫,电视台也曾经作过介绍。他画的猫,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其中两幅给我印象较深。一幅是:两只猫在篮子里玩耍:一只仰卧,爪向上  相似文献   

11.
创造与奉献     
我在很久以前曾写过一张条幅,写的是“学术关乎心术,人格现于风格。”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给你看一部物理学著作,你能不能看出作者的心术?”我说“不能。”他又说“我给你看一幅无名氏的画,你能不能评说作者的人格?”我又是“不能。”于是他笑我在条幅上写的是空话。我感到自己对治学与做人的关系的确并未深思,只因传统观念中认为二者有关系,我也便人云亦云了。 近年来,治学与名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无论是学术界或文化艺术界都出现了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现象。于是,我又觉得有关的传统观念还是有道理的,只是不能过于机械地…  相似文献   

12.
今文 《八桂侨刊》2004,(3):49-49
那一年,国画大师黄永玉带着他的画作来到北京,他住在示新巷“芥末”故居。那是怎样的一间房子,不但陈旧,蛛丝网结,而且四壁连一扇窗户也没有,沉闷与压抑可想而知。但是黄永玉没有厌弃这间小屋,他环顾四壁,哈哈一笑,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信手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栩栩如生,顿时他就觉得屋外的暖阳正透过窗棂涌进他的小屋,小屋顿显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13.
微观     
《小康》2018,(18)
正@王强_99:这估计晚上能做个梦:古今大战秦俑情。近日,有网友爆出居住西安兵马俑民宿的体验图片,引起众网友热议,人们纷纷猜测这将是怎样一种住宿体验。点评:如此创新,可与不可?@未名湖畔鬼画桃符:他是在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应该得到赞扬。  相似文献   

14.
“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在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  相似文献   

15.
做人的资格     
其实我本没有写这篇文章的想法,主要是因为“做人的资格”很难尽数表达深刻,以至于有诱人偏激的嫌疑。可我仍然写了,而写的真正缘由来自一个让人有些不可思议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名男子持枪抢商店,他用枪顶着店员的头,逼着店员把现金都装进他预先准备好的布袋里。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瓶他喜欢喝的酒,于是就要求店员将这瓶酒也装进袋子。可这个店员坚决不干,双方在紧张的气氛中对峙了好一阵子,劫匪大发雷霆,暴跳着问:“不就一瓶酒吗?钱都没了,还要它干什么?”店员说:“看上去,你还不到21岁,州法律规定要年…  相似文献   

16.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今后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一个学生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他就是科菲·安南。  相似文献   

17.
袁伯轮文文弱弱的,连妻女也是温文如羔羊的样子,可画笔下的虎却威风凛凛,充满王者神威。京城画界,袁伯轮素有“虎痴”之称。这“痴”字的出典——他六岁的女儿讲了一个故事,还奶声奶气的孩子,童言无忌:“我爸爸睡着睡着就爬起学老虎,就这样——。”看着小小的孩子趴在床上张牙舞爪学老虎的天真样,当爸爸的在一旁有些不好意思,但他承认孩子所言是真,只不过他练虎步难得在床上,十来平米的斗室,除了画案、卧床、沙发,能容他撒虎疯的也就剩下了咫尺冰凉的水泥地了。袁伯轮的“痴”字真是贴切而传神。  相似文献   

18.
赴台采访七天,许振江先生起码“抢”去了“三多”(其实细算起来远不止这个数):没见面时,打来的电话最多;见面后,断断续续和我们相处的时间最多,很自然,我们交谈的也最多。但是,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越是了解的人越难描述,这也正是我迟迟到今天才动笔写他的主要原因。 他和我们 这里先要解释一下那“三多”。 赴台日期确定后,我即通知了许先生。但由于具体行程及住宿地点均由《新新闻》安排,我只好请许先生向他们询问。于是《新新闻》的许雯娟小姐那里和康华大饭店服务台,便有了许先生一次次的电话记录。这是其一。  相似文献   

19.
1上个世纪末,我呆在老家泰宁读禅宗语录,简直入了迷。禅宗包含了深邃而又活泼的智慧,是中国文化最迷人的景观之一。当时信手写过一篇《读禅话》的文章,其中引了《曹山语录》里一则公案:有个僧人问本寂禅师:“古人说成佛的条件人人具有,我生活在俗世间,也有条件成佛吗?”本寂禅师说:“伸出手来。”那僧人把手给他,禅师就数他的手指:“一、二、  相似文献   

20.
“拆”     
“拆”陈建功白粉画了一个大大的圈,那圈,大约一人来高。圈里的字,也是白粉写的,没有更多的废话,只一个字:“拆!”有的,写在山墙上,有的,写在后墙上,也有的,写在影壁上。若说触目皆是,或许有些夸张。不过,一条胡同,走进来时,发现了赫然的一个“拆”,走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