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般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道德型国家,但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又不是一个没有法治传统的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礼与法共同规范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然而,这种法治传统是缺乏民主政治背景的,非近代意义上的法治。本文将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来论述中国古代礼、法与法治传统,以及它们与近代法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法制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国丰富的本土资源可提供借鉴和参考,中华法系的诸优良法治传统可提供历史法治借鉴,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经验与成就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石。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参考,也是保持中国特色法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肖明 《求索》2005,(5):83-85
国家与社会二元关系理论以分析两者的根本关系及其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基本内容,是分析包括行政权和行政法治在内的上层制度的理论工具和逻辑起点。行政权和国家与社会的演变过程相对应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发展,中国行政法治的本土环境也可归结为中国国家与社会二元关系特殊性范畴下的三组悖论关系。中国行政法治必须在符合行政权的现代特征并根植于其本土环境的前提下,对其宏观制度理念予以明确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完成其微观制度规则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正>李贵连《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版)对中国法治的历史轨迹进行了重新诠释。他没有简单用"人治"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形态,这一概括不仅掩盖了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而且也使得中国法治的源头和传统流变变得模糊不清。法治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法律思想都有其历史基因和历史脉络。法治理性也是历史理性。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认为,法律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只能是历史存在中的、在历史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致力于构建法治政府,这既是法治国家的实现手段,又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面对有史以来最难得的构建法治政府的历史机遇。本文从法治政府的内涵、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动因、法治政府的标志和目标等入手,就中国构建法治政府的历史机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法治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甚至在某些时候完全抛弃了法治的追求,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次讨论,现代法治的目标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策略确定下来,从而为我们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从西方国家借用来,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理论,现实中常常法治建设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给法治建设带来困难。为此我们必须将这些问题降低到最小程度,现代法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使现代法治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法治工作,促使法治建设在法治国的过程中可行而稳健。  相似文献   

7.
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任务,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建设法治政府,就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党和国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一、  相似文献   

8.
<正>贺海仁著《法人民说》结合中国法治进程对人民主权论进行了法哲学阐释。作者用法人民这一术语整合自由、人权、民主、公正、平等、法治等现代性概念,确立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最高地位,构建国家权力来自人民、通过人民并为了人民的法理学。一、"法人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立场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哲学概念。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法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和精髓,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原则,也是一种法律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国家治理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法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也是邓小平法治思想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的集中体现。纵观邓小平法治思想,具体体现在他的发展民主健全法制...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依法执政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湘伟 《湖湘论坛》2004,17(3):60-61
一、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是“三个代表”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在依法执政的全过程的基本的行为准则。它是依法执政本质和目的的集中体现,是依法执政的指导思想,也是依法执政得以实现的基本依据。在世纪之交,我们党明确选择了依法执政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并且历史性地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指南,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效率性、文明性、合法性的要求和强大的生命力。(一)执政的效率性要求依法执政代表和满足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执政的高效率是依法执政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实践告诉我们,在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步入法治轨道是现代国家的必然的共同选择,但是一个社会法治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自然渐进过程。法治不仅仅是制度层面的创新,也是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演进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依据反映人民群众根本意志的宪法和法律管理公共事务的行为和过程。执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执政的方式是依法,执政的客体表现为“他物权”性质的权力,执政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吴真 《长白学刊》2004,(3):43-48
社会价值分配的正义是多侧面的,反映在法的领域则存在着正义的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的两个方面--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此二者也并非单一的概念,它们分别以三种形态表现出来:制度正义和社会正义,抽象正义和具体正义,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不同形态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学说,对法的引导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法治的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因此,法的正义观价值取向的确定不是在二者之中选择其一,因为任何一个方面的正义走向极致也就走向了片面和负面.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正义之间对冲突的包容和妥协推动着法治不断发展向前.现代社会法治必然追求二者的和谐统一,追求的过程正是我们对正义不同侧面的权衡和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民主性、程序性、高效性、整合性的特点对政治文明建设提出法治化的要求,而政治文明法治化内涵包括目的、过程和结果三个层面的法治化。要实现政治文明法治化,需要健全政治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政治主体的作用,普及和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确立和维护宪法至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执政方式纳入法治化轨道.本文对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检测政治文明的价值标尺,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途径,是推进民主政治的保证。总之,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直接体现了该国政治文明的程度和水平,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唐勤 《理论月刊》2009,(5):96-99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保障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动摇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依法执政的关键是加强执政党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方略下的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目标和全民的共识与要求。高等学校肩负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历史使命 ,在法律教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的时代背景下 ,法律基础课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 ,我国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存在诸多不足 ,只有进行改革 ,才能适应依法治国方略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战略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法治观念的现代化是法治化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从中国法治的现状和现代化进程的相互关系,探讨中国法治观念现代化与法治化的辩证关系及其必然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